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项区域规划.ppt

专项区域规划.ppt

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 ➢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统一 ➢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 地的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 条件 ➢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 ➢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 ➢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 ➢各类用地调整指标 ➢部门用地布局规划 ➢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
➢自然供给:存在于自然界的可得数量 ➢经济方法:在自然供给范围内随某种用途的收益 增加而增加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供需矛盾 ➢矛盾的焦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 求的无限增加性,集中反映在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 例结构上 ➢解决矛盾的关键: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 应之间的关系 ➢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 要保护环境。
土地分区不是对土地的单一化使用。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注意事项
➢耕地根据整体保护的原则尽可能都划入农业用地区。 ➢规划开垦的宜农后备土地和沟渠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 等设施用地以及农田之间的其它类型的零星用地,宜一并列 入农业用地区。 ➢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遵循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区位保 护配套统一的原则。 ➢村镇建设用地应按照逐步集中,将过于分散的零星居民点 逐步合并的要求,适当缩并。 ➢合理确定各类用途区的最小分区面积。
第四节 区域管治
管治:这一术语出现在1990s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及学 术研究中,原意是控制、指导或操纵。很快涵义扩展, 形成了一种管治的思潮,并冲击着政治、经济、社会 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方式。
通过多种利益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公共 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 而下调控之不足,从而获得“共赢”的综合的社会治 理方式。
举例:武汉市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
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本需要。
➢预测项目
✓农业生产用地预测 ✓农业建设用地预测 ✓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
➢预测方法
✓平均增长法 ✓回归分析法 ✓用地定额指标法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供给: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 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 性的经济供给。
第二部分 区域规划
•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 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 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 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 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 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第11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 第四节 区域管治 • 第五节 土地保护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
➢经济学:泛指自然资源 ➢法学:拥有对土地空间的支配权 ➢农学: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生态学: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 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组成的生态系统。 ➢工程建设学科:生产建设的基地、场所和原料。
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 ➢土地物质: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未利用土 地,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物和自然力。 ➢土地资本:土地经过人类利用凝结在土地物质中 的劳动和资本。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的功能
➢生产功能 为人类生存提 供必须的农畜 产品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的功能
➢承载功能 一切建筑物和 构建物的载体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适宜性为 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 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 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主要任务: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 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 施。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类型 ➢地貌特征: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土地适宜性:适久不适宜) ➢资源利用角度:中科院地理所的九大类(耕地、 园地、林地…)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状况:
➢1984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将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型、 46个二级类型。其中一级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 草地、城镇村庄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 地 ➢1990年,建设部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 小类。十大类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 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的功能
➢景观功能 土地本身的形 态和类型具有 舒适性和美学 价值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的特性
➢稀缺性:“万物之源”,不能取代 ➢恒久性:可以持续、反复利用 ➢固定性:不能位移、不能搬动 ➢区域性:区域间存在差异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第四节 区域管治
➢地理学:地球陆地表面上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 文、气候和植被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原生土地与人工化土地 ➢原生土地:未经人类的劳动改造而自然存在的土 地 ➢人工化土地: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已利用土地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 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平面利用:农业用地,尤其是种植业用地 ➢立体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等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反映。
➢土地利用率 ➢垦殖指数 ➢水面利用率 ➢耕地复种指数 ➢草原载畜量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土地利用集约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