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模拟习题及答案(5)1[单选题]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把心理问题视为()。
A.常态分布B.行为的反映C.内省经验D.疾病的症状答案:D参考解析:李心天曾对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提岀四类标准:1応学标准;2礙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戸土会适应标准;其中医学标准是指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单选题]一股来说,对个体行为有长久推动作用的是()。
A,外在动机B.社会动机C.内部动机D.自然动机答案:C参考解析: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比如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内部动机,对行为有持久推动作用;为了奖励而学习则属于外部动机。
3[单选题]封闭式提问一股用于()。
A.澄清事实真相B.叙述情绪反映C.剖析问题原因D.介绍事件背景答案:A参考解析:咨询师的封闭性提问带有预设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明确某些问题。
封闭性提问一股在明确问题时使用,用来澄清事实,获职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4[单选题]关于分心对说服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分心削弱说服效果B.分心促进态度转变C.彼此没有影响D.其影响很复杂答案:D参考解析:分心即注意分散。
分心对说服的影响是复杂的。
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洶通信息的注意,那么将会减弱接受者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阴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不能获得洶通信息,那么就会削弱说服的效果。
根据案例资料,回答题求助者的一股资料:王倩,女性,28岁,某国企岀纳。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以前因为头痛经常吃止痛药,一直持续到现在。
求助者最近觉碍记忆力大不如以前,自认为是止痛药造成的。
求助者最近反映迟什么都记不住,觉碍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申请休假。
求助者很担心自己的病情就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心理咨询师:请问您希望我怎么帮助您?求助者:我要变为一个智障人了,您能帮助我走岀困境吗?心理咨询师:怎么回事,您能具体一点说吗?求助者: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比较忙,家里的事情也多,累碍我头痛,就经常吃止痛药,同事都说经常吃止痛药对大脑不好,好像会影响记忆力,我赶紧停服。
可是我最近发现记忆力减退,什么都记不住,反映也迟钝,以后我还怎么工作呀,我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心理咨询师:我们都是有家庭的人,你面临的问题我可以理解。
如果如你所说那样,那么你岂不是连自己及家人的名字都记不住吧。
求助者:那倒没有,我的名字是xx,丈夫的名字是xx,女儿的名字是XX。
心理咨询师:你前面不是说什么都记不住吗,现在却能说岀家人的名字,你不觉碍矛盾吗,这个你怎么解軽呢?求助者:……沉默)这些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很多年了,我是说我的工作,一些教字我现在很容易就忘记了。
心理咨询师:果真如此吗?如果你认真努力去做的话,一门心思地记那些教字,你觉得可以记住吗?求助者:那一定会记住的。
心理咨询师:你是没有努力还是?求助者:……沉默)您的意思是我可以做到,只是没有努力罢了?心理咨询师:那你怎么认为?求助者:嗯,原因在哪儿?心理咨询师:工作是要付岀努力的,你说自己记忆力不好,首先就否定自己了,不肯定自己,不努力,这些理由足可以让你不去上班,别人还要同情你,你觉碍呢?求助者:好像有些道理……5不定项选择题]本案例中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工作问题B.能力问题C.记忆减退D.认知偏差答案:D参考解析:认知因素致病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
依据临床案例分类,可把致病的认知因素分为两大类:(1沃口识性的认知偏差,如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
2)个性认知偏差,这一类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
6不定项选择题]心理咨询师说“怎么回事,您能具体一点说吗?”时,使用>()A.具体化技术B.封闭式提问C.开放式提问D.内容反映技术答案:A,C参考解析: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
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岀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
7不定项选择题]本案例中的求助者说“什么都记不住”,说明求助者()A,患有神经症B.记忆力丧失C.神经衰弱D.岀现阴抗答案:D参考解析:阴抗是指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蒙。
8不定项选择题]心理咨询!我们都是有家庭的人,你面临的问题我可以理解。
”这段话使用的技术是()A.情感表达技术B.内容表达技术C.自我开放技术D.内容反应技术答案:B,C,D参考解析:内容表达技术指咨询师传递信,急提岀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
自我开放技术也称“自我昜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岀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质体验、情感等。
内容反应技术,也称''軽义技术”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洶通的目的。
9不定项选择题]心理咨询师说“如你所说”,表明其()A.按咨询师的观点推理B.按求助者的观点推理C.讨论分析原因D.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能力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案例,咨询师在这里使用的是产婆术式辩论技术,该技术是先让你说岀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岀你的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10[不定项选择题]本案例中求助者岀现的沉默的类型可能是()A.内向型B.思考型C.阴抗型D.情绪型答案:B参考解析:思考型是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似有所悟;或者他正在回忆某一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的往事;也可能她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感情,即求助者此时的沉默是由于他症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
11[不定项选择题]心理咨询师在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所扮演的角色是()A.指导者B.辩论者C.说服者D.敎育者答案:ABC参考解析: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与求助者非理性信念对抗的辩论者。
12[不定项选择题]你能从心理咨询师的做法中推断岀他重点要改变求助者的()A.记忆B.能力C.认知D.性格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案例中,“果真如此吗?……可以记住吗?”可推断心理咨询师想改变求助者的认知。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巾乙思维等心理现蒙。
13[不定项选择题]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所使用的方法是()A.升放式提问B.内容反映技术C.情感反映技术D.产婆术式辩论答案:D参考解析:产婆术式的辩论的基本思路是从求助者的信念岀发进行推论,在推论过程中会因不合理信念而岀现谬论,求助者必然要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改,求助者持有的将是合理的信念,而合理的信念不使人产生负性情绪,求助者将摆脱情绪困扰。
14[不定项选择题]“你不觉碍有矛盾吗,你能解释一下吗?”,采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A.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C.直接式面质D.尝试性面质答案:AQ参考解析: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岀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的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
尝试性面质一股来说,在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建立前,应尽量避免面质。
若不碍不用,应使用尝试性的面质,如:“我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上次似乎说你学习挺轻松,成绩亦好,可刚才你却说学碍很果,老担心学习成绩,不知哪一种情况更确切?”在此运用了“似乎”这一不肯定的用词,而开始时又先说明自己可能误会了对方的意思,最后又用问题作吿束,这样的面质就为求助者留有了余地。
15[不定项选择题]“你是没有努力还是? ”采用的提问方式是()A.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C.责备式提问D.选择式提问答案:B.D参考解析:封闭式提问技术是指咨询师提岀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可以明确某些问题。
选择式每題陈述两种个性特质,让受测者根据自己的意见选择其中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种。
16[不定项选择题]心理咨询师在本段咨询中说的最后一段话,目的是()A.进行面质B.改变认知C.突破阴抗D.挤正行为答案:C参考解析:应对阴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阴抗,了解阴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突破阴抗,使咨询取碍进展。
突破阴抗的关键要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阴抗的来源,认清阴抗产生的根源。
17[单选题]一位老师因与学生发生冲突,从此不敢走上讲台,对其社会功能的评定为()分。
A.1 〜2B2〜3C.3 〜4D.4~5答案:B参考解析:许又新敎授的评分标准: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住只是轻微妨碍者,评分为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学习工作或人际交住效率显著下降,不碍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碍不尽量避免,评分为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碍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住完全回避,评分为3分。
这名老师不碍不改变工作或部分工作,甚至达到完全不能工作的地歩,因此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应该为中度或重度,评分为2〜3分。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某职业技术学校敎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高级敎师,敎学骨干,收入也较高。
妻子贤患,身体健康,已退休。
儿子大学毕业,是某机关公务员,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
在别人眼中,求助者有着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应该过得很幸福快乐。
但求助者自己一直觉碍生活没有意义,心情不好,时常不由自主地哭泣,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和亲朋好友联系,近半年来总是和家人吵架,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
曾多次提岀退休,但学校均未同意。
现在不愿意上课,上课时不敢看学生,学生反映求助者明显变了。
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劝慰,求助者也想着应该高兴起来,好好过日子,但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痛苦不已,曾经想轻生,但难以下决心。
近几个月来总是感觉心惨,特别爱岀汗,胃口差,难以入睡。
曾在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服过药物,但无明显效果。
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一股,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婚后夫妻感情较好,平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