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doc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doc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 (1)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一)出口快速稳定增长 (1)(二)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 (2)(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2)二、现阶段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自身主观方面 (3)(二)客观方面 (5)三、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8)(一)建立服务型政府 (8)(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9)(三)企业应积极应对 (10)四、结语 (11)致谢 (1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建议××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也正在稳步和快速的增长,机电产业已成为了我国工业与外贸支柱型的产业。

尤其是以加工贸易方式来出口机电产品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的机电产业起点较低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在比较的优势理论指导中,逐渐的形成了以中低档的技术和劳动力较密集型的机电产品的出口为主导现状,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本文重点的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业;支柱产业;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我国的机电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的产业,其中涉及了机械和电子及汽车与轻工等很多个行业,我国目前生产厂家高达40万家左右,一直以来,我国的机电产业受着国家的政策和重点的扶持与保护,尤其是这些年来发展的比较迅速,其市场前景非常好,近些年来,我国的机电工业取得了非常快速和稳定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一)出口快速稳定增长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正在逐年稳步的上升,到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高达3234亿美元,已位居世界机电出口的第三位,和前二强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我国已成为了世界机电出口的大国,机电产品也就成为了我国出口创汇重点的项目,除了2008年受到的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的增长速度在大幅的下降之外,增长的速度还是保持在了上升的态势,后两年的机电产品出口恶的增长速度高达40%以上,在全球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 10%,仅次于德国与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迈入了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大国行列。

图1 2001年—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网站(二)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近些年来我国的机电产品正在逐步的向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比较大的产品来进行优化,很多大宗重点的商品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额。

在出口额总量快速的增长同时,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的结构向资本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转化,出口产品加工的深度和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都在进一步的提高。

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宗的商品主要都是以五金和手工具等一些金属的制品,而到了2010年,机电的仪产品以及设备的出口占了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92.9%,金属制品占的比例由2009年中的90%下降来7.1%,高新技术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中总额的50.3%,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出口总额的98.2%。

前十位的产品是:计算机和手机及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组件和液晶显示器与液晶显示板及汽车的零部件和存储部件与电子游戏机及船舶和彩电,在商品的结构进一步的改善同时,我国机电产品中重点的产品在国际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扩大,当前我国有48种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在世界排名中都是第一,其包括了手提电脑和计算机的零附件及显示器与手机和电视机及DVD 视盘机和程控交换机与空调机及集装箱和小家电等一些机电产品。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2010年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覆盖了全球224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出口额超过了 100亿美元国家与地区有13个,出口额超过了10亿美元国家与地区有50个。

在巩固美国和欧盟等重点的市场同时,对俄罗斯和印度机电产品出口都取得 69%与58%高速的增长,拉美市场的份额由3.1%扩大到6.3%,在开拓难度比较大的非洲地区,我机电产品市场的份额从2008年的5.6%增至7.5%,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市场的过度集中带来贸易的风险,增进出口的发展潜力,提高了我国抵御国际经济周期性的波动能力。

二、现阶段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产品的质量比较低下和产品的包装根本没有符合国际的标准与要求,服务的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履行合同非常的不及时,其产品不能按要求来修改,缺少的零配件与准确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做的不到位,内部竞争非常的不规范,随着对外贸易的经营自主权不断的下放,形成了竞相压价恶性的价格战。

(一)自身主观方面我国的机电行业长期遵循“双低”这样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机电产品在三个“依赖症”的困扰下,出口的道路难免是比较沉重的。

“两低”即是国内的机电工业的整体水平比较偏低,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到的方向,正在兴起高新技术的产品几乎都是不具备和国外同类的先进产品有着相抗衡这样的能力,国内的机电企业规模小和效益较低,重复的建设比较严重,生产的能力大大的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比如彩电和汽车等很多的行业生产厂家的数量,我国位居全球的第一位。

三个“依赖症”指的是,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方式过分的依赖了加工贸易,占的比例超过了七成,贸易的主体过分的依赖外商的投资企业,有70%左右机电产品的出口都是由外商的投资企业来完成的,贸易市场的过分依赖了传统国家与地区,对亚洲和北美洲以及欧洲的三大市场的出口合计占的比例达到到了90%以上,其顺差主要是来自于香港和美国及欧盟,逆差的主要是来自于我国的台湾和韩国以及日本,这些的“病灶”长期交互的作用,已经在我国机电的出口产品中产生了多种的“并发症”:1、企业出口数量增长并未带来利润同步增长扩大规模和抢占市场为主旨的企业低价竞销比较严重,无序内部的竞争致使企业的出口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同步的增长。

我国已成为了世界彩电和计算机以及手机与DVD的生产型大国。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的数量位居世界的第一位里面的有37种几点产品,可“量增价跌”几乎已成为了我国出口产品必由的道路,制造大国是没有办法分享到更多利润。

2、出口市场分散出口的企业数量太多,但是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出口的结构失衡和出口的市场比较的分散。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国内的汽车出口的企业达高到2155家,比全球其它国家的汽车出口的企业总和还要多。

而我国的年出口十万辆汽车以下的汽车企业高达到了805家,出口一万辆的汽车企业就有150家左右,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有200个左右。

从出口的结构上来看,德国汽车与成套散件的出口占着机电产品份额的25%,日本和韩国与法国均达到20%,加拿大高达到了 40%,而我国才仅占为5%。

3、渠道受控于人缺乏自主的出口品牌,贴牌的出口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出口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1%,而机电产品的名牌更是非常的少,绝大部分的出口都是使用外方的品牌加工贸易与以贴牌为主订单的贸易。

2006年作为我国 DVD 出口的领头羊,广东省一共出口了DVD一亿台左右,其中以贴牌的形式为国外品牌来做加工贸易产品的数量为一点五亿台左右,占了出口总量95%之多。

“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也就是意味着两头都得受制于人,我国的DVD产业迅速的衰退给家电产业和整个机电工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4、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缺乏了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知识产权的纠纷在不断的发生,“交学费”成为了跨国大鳄对于国内机电行业中的“必杀技”,我国的机电产品在出口的质量和效益等一些方面积累深层次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比如机电企业研发的力度和投入根本性的不足,创新的能力不是很强,不少的企业缺乏着自有的产权和核心的技术,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一些产品的比例并不高。

由于缺乏着核心的技术,国内的企业不得以的把我国制造出的手机售价里的25%和计算机售价中的35%以及数控机床中售价的25%到45%都支付给了国外专利的持有者。

(二)客观方面1、技术性贸易壁垒繁多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指的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以及发展中的国家产品大多是倾向于防止欺诈的行为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采取的强制性或者是自愿性技术性的措施。

TBT是非关税的壁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影响是非常的大。

TBT大多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消费者利益而指定的,在国际贸易当中,一国的政府规定的产品必须得达到一定技术性的标准,这是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保护产品的消费安全,维护本国的消费者权益,但是,近些年来的技术性贸易的壁垒越来越以贸易壁垒形式来出现的,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具有技术性强和隐蔽性高以及透明度低和不易监督等这些的特点,已成为了发达国家采取最主要贸易的保护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些发达的国家以维护国家的基本安全和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以及防止欺诈等一些行为与保证产品的质量等等为由,凭借他们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来制定技术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合格的评定程序等一些方式,对商品都提出了比较苛刻市场准入的要求,给其他的国家和尤其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对外贸易带来了非常大的障碍。

在机电产品这方面,我国很多的企业都缺乏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设计制造以及环保检测的水准都比起发达的国家还是差得很远,仅机电产品的出口这一项,我国每年就会因“绿色壁垒”而损失100亿美元左右。

绿色壁垒已涵盖机电产品研究的开发和生产及加工和包装与运输及销售与消费等全过程,成为机电产品出口中比较大的一个障碍。

中国贸易中最主要的伙伴是美国和日本以及欧盟,而此时这三个经济的实体是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实施TBT主要的国家与地区,欧盟是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严格技术性的贸易壁垒,CE标志就是工业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中的通行证,欧盟的各国海关可以拒绝未贴CE标志的相关产品入关。

美国则是对电子产品的进口设置《控制放射性的健康和安全法》,对于汽车制定了《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不达标产品就会被严格的拒绝入内。

日本则是制定了繁多技术的法规与标准,对机电产品限制用的是JIS这样的标准,其中很多项是高于了国际的标准,不能达标就不准进入日本的国内市场。

当前欧盟拥有技术的标准就高达10 万个左右,德国工业的标准大约有16万种左右。

美国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多得更举不胜数。

而且,在这些发达的国家技术标准中大多数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凭借着自身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制定了比国际标准还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以及技术认证这些的制度等,以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之名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