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识字与写字版块教材解读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识字和写字版块与课标的关系解读(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 —2年级)识字与写字版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这一要求不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一年级语文上期的识字与写字板块教学中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二)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版块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任务是:“认字至少334个,写字至少138个。
”因此,一年级上期的识字与写字板块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要识的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做各种尝试和探索。
(三)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版块还有这样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只要求会写800-1000个,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汉字至少138个,数量的降低,是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根据写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开始写字阶段,应该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基础打扎实后,写字的速度自然会提高。
因此,一年级上期的识字与写字板块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写字首先是练习执笔,练习写基本笔画并了解基本结构,对于写字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地拔高,注重写字过程中的指导,重在书写行为,而不是写字知识。
二、识字和写字版块结构解读 (一)第一册教材总体介绍 按照主题单元的体例编写, 体的情境中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共设 17 个单元。
序的 16 个单元中,第 1 单元、 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主体课文共 文,“语文天地”的内容不但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还有观察、 想象、口语交际、表演、查资料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第 8 至第 12 单元进行拼 音教学,并与识字写字、阅读等相结合;第 7 单元是开放单元,引导学生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
二)识字和写字版块在教材各单元教学中的体现识字1、入学教育——渗透性识字 通过观察情境图或实地参观校园,读、唱《上学歌》 ,在师生交流、生生交 流中渗透识字,并将这种识字方法结合到以后的教学中。
2、1 单元——看图识字通过字与画的关系, 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 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成特点 和形体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3、2 单元至 6 单元——听读识字从看图识字过渡到听读识字, 主要是听别人读来识字。
逐步教给学生听读识 字的方法,耐心教会每一位学生指读课文, 培养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 并在 6 单 元结束时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在以后自觉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4、7 单元——生活中识字 利用这个开放性单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在生活中识字, 培养学生在生 活中识字的意识和态度,并将这种习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5、8 单元至 12 单元——看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互相配合这 5 个单元体现了字与拼音紧密相连的关系。
从教法上,用熟字带拼音,进 而让学生知道拼音也是能够帮助识字的。
这几个单元的识字载体都是短小的儿 歌、韵文,在课堂上,老师应以听读识字为主,与看拼音识字互相配合。
6、13 单元至 16 单元——运用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这 4 个单元出现了较长篇幅并注音的课文,学生在学习中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写字本册教材从二单元 《学写字》开始要求学生学习写字的正确姿势,开始重点 是拿笔的姿势,逐步到写字的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单元《数字》第一 次教给学生笔顺规则。
在指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大特色。
学生需要在具其中入学教育没有进入目录中单元的排序;在排 第 2 单元、第 7 单元没有课文,其余单元由“主28 篇,大多是琅琅上口的韵导学生写字时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握笔、写字姿势、笔画顺序。
三、识字和写字版块教学目标解读一)识字教学目标1、认字至少334 个,识字量不封顶,允许学生识字量有差异。
2、学习并掌握看图识字的方法,认识17--23 个象形字。
3、学习并掌握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两种识字方法。
4、通过渗透性识字教学让学生能够并乐于在生活中识字,没有数量要求。
5、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学习教材规定必学的字的同时,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二)写字教学目标1、写字至少138 个,识字量不封顶,允许学生识字量有差异。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识字和写字版块教学重难点解读一)识字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完成教材保底334 个识字量。
2、学生学会至少两种独立识字的方法:一种是看拼音识字,一种是听读识字。
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写字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完成教材保底138 个写字量。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够正确、端正、整洁地按笔顺规则书写。
五、识字和写字版块教学策略解读一)识字教学策略刚入学的小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参差不齐,所以识字量也不尽相同。
普遍来讲,大部分学生的识字量在200个汉字左右。
部分学生的识字量能达到300〜400 字,或者更多。
同时,也会有部分学生在识字量在100字以内或者更少。
甚至,班级中还会出现不识汉字的孩子。
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语文整体识字量大;每课时识字任务量较重,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识字教学在每课的哪段时间出现、出现的形式如何,如何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新意。
针对以上学情,教情,如何才能准确、高效地完成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 的教学任务,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们总结了几点具体操作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分享。
1、渗透性识字在入学教育《上学了》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对话等方式进行渗透性识字教学。
【教学案例】师:刚才我和大家一起参观了我们的校园,校园里有什么?大家能说一说吗?生:我看到学校门口有我们学校的名字一一树德小学。
生:我看到有花园、办公室、操场。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树德小学”、“办公室” 等字,并提问: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从而进行渗透性识字。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性识字。
我们设计了一个叫“课前小舞台”的主题活动,时间大约在三分钟。
在活动中请一位小朋友上台表演,内容形式自选,可以是唱歌、讲故事、背诵古诗、儿歌等等。
就他们的说话内容,老师提取相关文字板书,如故事题目,让学生一起来读读,进行渗透性识字。
渗透性识字不仅限于语文课,老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校园的一切对他们是格外新鲜,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知道。
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把学生的这种欲望和识字巧妙地联系起来: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名字、学生名字等,都可以精心设计后贴在教室里;黑板、课桌、墙壁、门窗、教学用具的名称等,也可以写出来贴在醒目的位置,以便学生随时自主地去猜认、去识记。
又如,每周固定让两位同学分发全班的作业本,在此过程中,发作业本的同学会通过多种方法(猜、问老师等)认识同学的名字并学会识字的方法。
再如每逢节假日,老师将节日名称板书在黑板上,大家读一读、认一认。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渗透性识字,日积月累以后,学生的识字量会增加,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2、看图识字在一单元 《字与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图画, 通过字与画对 应,引导学生看图认字, 了解从画是怎么样演变到汉字的。
如:教学“日”、“月”、 “水”、“火”、“山”、“石”、“田”、“土”等简单的象形字时,它们都是实物的形 象,大部分笔画简单,有的与图画很相近, 教这类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就如教“火”字时,孩子们一眼就看出是火,让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不需讲 解。
老师还可以收集更多课外的象形文字, 让学生体验看图识字。
当孩子们掌握 了一些象形字以后, 再充分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汉字表义的特点 形成初步印象,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铅笔的样子,一头小, 字。
在这样结合汉字的发展规律识字教学中, 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这种能力。
如一单元的语文天地“猜一猜,连一连” 中,学生便可运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对汉字有了 初步认识,知道汉字起源于图画,历史悠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
3、听读识字 结合课文认识汉字是新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
听读识字的核心是将汉字字形 与字音对应起来,充分利用儿童听力极强, 机械记忆力极强, 以及整体认知事物 的心理特点, 以听领先,带着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直至背下来; 然后,缩小语境, 摘出词语、短句认读;再把单字从这些词语、短句中抽离出来,把字音与字形对 应起来,单独识记;最后,还要把单独识记的汉字放回课文中去认读,让学生做 到真正掌握这个汉字。
【教学案例】《两件宝》 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识字,本课不宜过多进行课文内容剖析,而是 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识字,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入学刚刚两个多月的一年 级学生记忆力极强,读过两、 三遍的文章很容易能够背诵。
但是其中的字不一定 认识,更难说掌握识字的规律。
因此,我们设计了听读识字、学习从课文中脱离 出来的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生字等教学环节,突破学生识字的难点, 提高识字的效率,加深了对汉字的记忆,逐渐掌握识字规律。
识字的整个过程中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力求使课堂结构 设计讲求科学性、实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