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 的转折?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 B.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 Nhomakorabea大改造完成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开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最根本 的一点是( C )
时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会议
内容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实行改革开放后 1982年 1987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中共十二大 义理论
中共十三大 南方讲话 中共十四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经济发展分三步 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初
1992年 1997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全 党的指导地位;形成江泽民为核心 的集体领导
中共十五大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 2.实质(本质):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 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1997年,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一句话评价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197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1978 1982 1987 1992初 1992 1997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改 革 开 放
加 强 民 主 与 法 治
中 共 十 二 大
中 共 十 三 大
南 巡 讲 话
中 共 十 四 大
中 共 十 五 大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
邓 小 平 南 方 谈 话
提 出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1997
把 邓 小 平 理 论 定 为 党 的 指 导 思 想
2001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 “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土地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上海浦东开发区 左图是 ,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 和金融中心。右图是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其中的五个 经济特区分别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目前,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 样一个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的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 窗口 ,在现代化 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时期。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革命时期
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建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义务教育法》 《劳动法》《环境保护法》
内 思想路线:两个凡是—实事求是 容 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百家争鸣、
《环境保护法》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 等,基本形成了以 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
对 内 改 革 改 革 开 放
农 村
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 户、自负盈亏) 实质:土地公有制,农民获得使用权 意义: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逐渐 富起来 进一步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阶段:(1)改变所有制、管理权、分配权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司制、股份制) 意义:曾强烈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图三
图四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 开始。图三和图四反映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所签订的中国农村第一张分田合同。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 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推行以 以家庭联产为 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 是
毛泽东思想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次飞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上面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徘徊 “两个凡是”的提出
(左倾)阻挡纠错
(作用)解放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 转 中全会 组织路线:邓小平为核心 折 意 (1978年) 义 伟大转折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推进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 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 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十五大
A.经济建设 B.走自己的路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
国企改革 初级阶段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一国两制 科学发展
邓小平理论(内容)
D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相同点不包括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农民好评
图二
左图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挂牌的情景,也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 是 的一个缩影。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改革的重点 。改革以后,企业实行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 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城 市
对 外 开 放
过程: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 区—1992年开放浦东 格局: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 (线)——沿海经济开放区(面)——内 地(体)
图中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 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时间:1978年 首试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特点: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分田到户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不在 自负盈亏 (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 (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也保证 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
1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土地改革
2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有制 公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
3 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组织 公有制 4 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 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C
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 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 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 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 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 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 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图一 图二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 于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 思想解放运动 为图二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此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为什么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 1步 第 2步 第 3步 第 4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的开放格局
图一
图二
上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邓小平南方视察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期间多次发表讲话,重要观点有 有: 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影响是: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 导地位
领导核心
彻底纠正了“左” 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党史上深远意义的转 折,我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挽救党、红军、革命,历史地位 生死攸关的转折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 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邓小平
文化大革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