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5-8节知识点复习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5-8节知识点复习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
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特点: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
熔化特点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明矾、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蜂蜡等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状态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度逐渐上升,状态为液态。

(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80℃,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

水的熔点是0℃
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
b继续吸收热量。

沸腾过程: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
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
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

蒸发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等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所以液体蒸发因需要吸收热量而具有致冷作用。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至室温不变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由于热传递回到室温)
6、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

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
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 压缩体积。

气压低,沸点低;(高压锅,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山上)
7、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
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棒雪糕的白气也是同理)。

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第七节 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聚,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液化在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4、严冬,冰冻衣服变干是 冰升华 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的结果,它往往出现在玻璃窗的 内 表面;樟脑丸放入衣箱后会 升华 成杀虫的气体。

5、干冰是 固 态的 二氧化碳 。

当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 升华 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可以用来制造“舞台烟雾”、 进行人工降雨 以及 冷藏食品 等。

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一般来说,形状的改变和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 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燃烧、铁生锈、物质霉变、腐蚀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挥发性、延展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成气态,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剧烈程度 较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 有制冷作用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①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大气压强(气压变大,沸点升
高;气压变小,沸点降低)
性,铁磁性。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会(不会)”、“难”等词来描述。

如:铁能生锈,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c.变化时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

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变浑浊,变红,消失了等都属于化学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