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线路种类: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深入车站的线路站线:1.到发线2.调车线,牵出线3.货物线4.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5.安全线,避难线6.工业企业线,段管线线间距:1.线路中心线至主要建筑物的距离2.线间距离: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常见相邻线间距举例1.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间,考虑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000=2225+运行间隙350+ 200+22252到发线间,两线均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000=2x1750+列检作业15003.调车线间,考虑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000=2225+350+200+22254.次要站线间,4600=2x1700+人员通行1000+2005相邻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290=2x2440+4106.相邻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000=2440+410+21507.相邻线间设有水鹤,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5500=2x2440+610+108.中间设有站台的两线间S=1750+站台宽+17509.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6500=2x2225+调车作业1800+25010.调车场各线束间6500=2x2440+杆柱和作业1500+120铁路限界: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1.超限限界:超限货物的最大装载限界。
2.建筑限界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授受器、接触电线等)外。
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3.机车车辆限界无论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在水平直线上,车身所有- -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线路连接形式:1.线路终端连接:(1)普通式的线路终端连接(2)缩短式线路终端连接2.渡线(1)普通渡线(2)交分渡线(3)缩短渡线3.线路的平行错移梯线:将几条平行线连接在一条公共线上,这条公共线叫梯线1.直线梯线2.缩短梯线3.复式梯线直线梯线优点:①嘹望条件好,便于作业上的联系。
缺点:①:当线路较多时,其梯线较长。
②各线经过的道岔数不均匀,影响调车作业效率。
③内外侧两条线路长度相差较大。
适用条件:仅适用于线路较少的到发场与调车场缩短梯线优点:保持直线梯线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内外线路长度相差悬殊的情况得到改善。
线路间距离较大时,能提高士地有效使用面积。
缺点:①连接曲线较多,对调车不利。
②β角受限适用条件:需要线路较少且线间距离较大的地方(如货场,车辆段及机务段燃料场等处) 复式梯线优点:①缩短了梯线的长度②可使进入各条线路的车辆经过道岔数目相等或相差不多③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梯线结构,以调整各条线路有效长缺点:①曲线多且长②道岔布置分散适用范围:调车线数较多的调车场车场将办理同- -种作业的线路两端用梯线连接起来,便成为车场车场按其用途可分为到发场、到达场、出发场及调车场等。
按其形状可分为梯形车场、异腰梯形车场、平行四边形车场及梭形车场梯形车场优点:与直线梯线相同。
缺点:线路数目较多时,道岔区较长,各条线路有效长不均匀,除最外侧两条线路相同外,其余的两相邻线路有效长都相差 2 NS ,使整个车场占地很长,进入不同线路的车辆经过的道岔数也不相同,车辆进入1道只经过一一个道岔,而进入5道却要经过5个道岔等。
采用条件:在线路数目少的情况下可用作到发场或调车场梯形车场两端用复式梯线连接优点:道岔区长度大为缩短,各条线路的有效长及进入各条线路的道岔数接近相等,车辆进入任何一条线路所受的阻力大致相等。
缺点:增加了曲线对运营不利。
采用条件:仅适用于无正规列车运行的调车场异腰梯形车场优点:各股道线路有效长较均匀,在占用地面长度方面异腰梯形车场比梯形车场大约短( M - 3 )NS ( M为线路数目)。
缺点:在线路有效长范围内没有曲线,嘹望条件不好,不利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
采用条件:用地长度受限、线路不多的到发场、调车场。
平行四边形车场优点:有效长相同。
缺点:到发场不利通过,调车场列车入各股道经过道岔不同,所受阻力也不同,对调车作业不方便。
采用条件:平行四边形车场只适用于特殊地形,-般不宜用在到发场或调车场,但用作客车整备场是合适的梭形车场.车站线路较多时比上述车场都优越。
优点:各条线路有效长相差不大而又不增加曲线;用地长度也较短;能在两端设两条进路,以改善作业条件;便于与其他车场连接。
适用条件: -般可用在到发场、到达场、出发场车站线路的长度全长: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至车挡(尽头式线路)2.铺轨长度: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3.有效长定义: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的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站坪在铁路正线的平、纵断面上设置车站配线的地段。
1.范围:车站两端正线最外方道岔基本轨始端(警冲标)之间2.影响因素:①远期车站布置图形②正线数量③到发线标准有效长,④车站种类中间站的概念(1)设置目的-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为沿线城乡及工农业生产服务(2)任务-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仅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3)分布-结合线路的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保证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满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中间站的分类按中间站所处的线路,分为:(1)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仅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2)越行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也可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以及少量旅客乘降业务1.中间站改建的原因①行车量增长②行车速度提高③专用线、支线的衔接④车站地方工作量的增长⑤行车条件的改变⑥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等中间站改建的几种情况①增加线路:②铺设第=正线③延长线路④改变纵断面⑤线路提速改建区段站主要设备:1.客运业务设备2.货运业务设备3.运转设备4.机务设备5.车辆设备6.其他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优点:线路使用灵活,作业方便,占地少,设备集中,定员少,管理方便,对地形条件适应性较强和有利于将来的发展等优点缺点:有一个方向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比较长,在站房对测接轨的岔线向调车场取送车不方便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优点:优点:站坪短、占地少、投资省;布置紧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对各种地形适应性强;缺点:1.有一个方向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比较长,交叉干扰较多2.一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到达与相反方向货物列车出发的交叉双线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优点:1.疏解了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与上行列车发到在横列式车站上的交叉干扰2.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3.有利于站房同侧专用接轨缺点:站坪少、占地多,设备分散,管理不便,定员多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横切正线,降低正线通过能力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优点:客货运两场分设,作业干扰少,客货运备分别集中管理方便缺点:1.两场分设,需要增加设备和定员2.有岔线和货场取送车作业不方便编组站的作业1.改编货物列车作业2.无调中转列车作业3.本站作业车的作业4.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5.机务作业6.车辆检修作业7.其他作业主要设备:1.调车设备2.行车设备3.机务设备4.车辆设备5.货运设备6.其他设备分类1.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主要量分(1)路网性编组站(2)区域性编组站(3)地方性编组站2.一个铁路枢纽设2个或2个以上可分(1)主要编组站(2)辅助编组站二级四场1.各衔接方向共用到达场和调车场纵列配置2.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3.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4.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适当的地方5.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力驼峰适用于:解编作业量大地形条件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选线实施流程1.确定初步线站位方案2.现场踏勘3.方案优化4.征求规划部门意见5.坐标定线简述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答:(1)根据国家对设计线在政治、经济及国防诸方面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村镇、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空间位置,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开支。
(3)与其他专业共同研究,布置沿线的各种建筑物,如桥、隧、涵、挡土墙等,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使它们和线路在总体上相互协调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定线的基本方法1.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
2.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则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限制,更受高程障碍的控制。
一、紧坡地段定线要点:紧坡地段通常应用最大坡度定线,以便争取高度使线路不至额外展长。
一般应从困难地段向平易地段引线。
二、缓坡地段定线:1)为了绕避障碍而使线路偏离短直方向时,必须尽早绕避前方障碍,力求减小偏角;2)线路绕避山咀、跨越沟谷或其他障碍时,必须使曲线交点正对主要障碍物,使障碍物在曲线内侧并使其偏角最小;3)设置曲线必须是确有障碍存在;4)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列车长度,应尽量采用下坡无需制动的坡度——无害坡度;5)力争减少总的拔起高度,但绕避高程障碍而导致线路延长时,则应认真比选;6)车站的设置应不偏离线路的短直方向,并争取把车站设在凸形地段。
线路平纵断面的改善:需要改善常见的问题1)线路局部方案的比选;2)减少填挖方及桥梁、隧道的工程数量;3)绕避不良地质;4)车站及桥涵分布的调整;5)改善某些工点的施工条件;6)改善局部地段的运营条件;7)改善采用规范容许最低标准的局部地段的设计;8)减少耕地占用及建筑物拆迁。
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任务保证方案技术比较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应遵守的原则:1.完成规定的运输任务2.不遗漏有比较价值的方案3.各方案应在同等精度的基础上比较。
二、方案经济技术评价的指标技术指标:技术特征、工程条件、运营条件、经济效果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比选。
经济指标:包括工程费、运营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三、方案的分类:网性方案原则方案局部方案一、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类(一)按时间因素分类:静态法、动态法;(二)常用经济评价方法:差额投资偿还期法年换算费用法最小费用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简要过程1.明确任务2.拟定方案、进行设计3.计算和评比指标4.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方案的综合评价:技术特征、运营特征、工程数量、工程条件。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