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首山初步方案

牛首山初步方案


⑷ 北侧边坡削坡降坡 东侧边坡长度约298m,坡顶标高200.00m。由于地表植被 覆盖且未有相关的边坡勘察资料和地灾评估资料,该区的岩土 工程地质条件不清,其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坡面稳定性等应 依据地质灾害评估和边坡勘察结果,结合其坡脚工程设计的实 际情况,然后制定边坡的削坡降坡治理方案。 ⑸ 坡脚挡墙 为保证边坡岩土体的坠落不对下部的建筑物及相关设施造 成损坏,沿建筑物周边坡坡脚设置重力式挡土墙。
采坑坡高壁陡,岩石破碎,边坡坡度一般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反坡。边 坡上存在多处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采坑西北侧边坡现状 采坑东南侧边坡现状
⑴ 东侧边坡滑坡
东侧边坡滑坡体占地面积约8435㎡,滑坡区视面积约14609㎡,滑坡 体积估算约21.94×104 m³,由于开采时下部切坡,在自身重力和雨水渗 入和冲刷综合作用下引发滑坡。滑体厚度在15~25m,属牵引式滑坡。
分布 。另外,采坑南部边坡及西北部坡顶堆放有尾矿渣。
边坡存在的崩塌体现状
2.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 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占地面积约45787 ㎡,周长 = 1007m。堆积体为上
小下大的柱状体。根据现场调查和初步勘查,尾矿渣堆场最大厚度大于50m,堆渣 量估算约57.50万m³。堆场边坡坡度一般在40~45°。由于尾矿渣结构松散,高度 和体积较大,在上部荷载及雨水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现堆场顶在没 有荷载的条件下已发生地面沉降变形。
尾矿尾渣矿堆渣场堆边场坡上局部部局(部已(发已生发沉生降沉变降形变)形)
4 初步整治方案
依据拟建场区的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主 体工程初步设计,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滑坡及崩塌地质灾害防治 、尾矿渣堆场灾害防治、边坡削坡降坡工程、边坡排水工程及边 坡植被恢复工程。
因天阙宫工程建设后的地面标高为165m,因此,对矿坑边坡 的整治的边坡类型来说,标高165m以下按临时工程边坡进行整治 ,165m以上按永久性建筑边坡进行整治。
抗滑桩、桩顶寇梁、锚杆、格构梁布置侧面示意图
2.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地质灾害防治
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地质灾害防治内容包括压密注浆、抗滑桩和桩顶 冠梁。首先对松散的尾矿渣采用压密注浆进行加固,一方面稳定坡体,另一方面 为后续工程地基加固提供施工条件,从而为桩基工程的施工提供保障。其次,为 防止矿渣堆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整体滑坡,在其中下部布置抗滑桩和桩顶冠 梁。
挡土墙结构大样示意图
2 块石护坡 ⑴ 浆砌块石防护适用于边坡缓于1∶1的土质边坡或易风化的岩质边 坡。有水流等冲击作用时,应结合其他防护加固措施(照片9)。 ⑵ 浆砌块石护坡的厚度和护坡底面碎石或砂砾垫层的设置厚度应符 合相关规范要求。 ⑶ 浆砌块石护坡应按相关规范设置伸缩缝、泄水孔和反滤层。
通过。












2 设计依据及目标任务
3 拟建场区地质环境现状
1.矿山采坑 矿山采坑占地面积约78102㎡(折合约117亩),周长 = 1199m,呈椭圆状,
走向近南北,南北长约462m,东西宽约294m。采坑深度约110m,形成的露采边 坡面积约140422㎡。采坑下部为积水坑,水面面积约14026㎡,水深约35m。
南京市牛首胜境一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方案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六月
汇报纲要
1 工程概况 2 设计依据和目标任务 3 拟建场区地质环境现状 4 初步整治方案
5 工期及工程部署 6 建议
1 工程概况
1.项目基本情况
拟建的牛首胜境一期工程由天阙宫、天阙莲道、天阙塔及其附属建筑组成。 其中天阙莲道为牛首胜境入口,隧道内净宽6米,净高10米,隧道入口及内部两 个大厅净空均为20米。天阙宫由两个钢结构大跨度穹顶组成,小穹顶长150米, 宽100米,高度43米;大穹顶长220米,宽130米,高度51米,地下部分为钢筋混 凝土结构,地下9层,基底埋深约60米;天阙塔高度约88米,拟采用钢-钢筋混凝 土混合结构。
拟 建 场 地 卫 星 图
2.地质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牛首山地区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北端,建筑场地区
域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安山岩类及第四系,上覆第四系主要以人工填土层
(Q4ml)及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主要由侏罗系龙王山组的安山岩(J3l)
以及云台山组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J3y)组成。东西向断层从拟建场地
1.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 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T/T 0219-2006)的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 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抗滑桩、桩顶冠梁、锚杆、格构等工程措施。
格梁和锚杆平面布置示意图
抗滑桩及桩顶冠梁布置立面示意图
镇江市焦山旅游风景区锚杆格构加固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坑边坡其他防治措施
对崩塌体及不稳定岩块其他防治措施包括削坡降坡、块石护坡、柔性网( SNS)主动防护等。
在有工程需要,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削 坡降坡方法,一方面,施工工艺简单、进度快,稳定性好,缺点是要对破坏的自 然边坡进行植被恢复。
⑴ 西坡削坡降坡 西侧边坡长度约380m,坡顶标高201.60m。依据工程初步设计平面图,可对 该边坡进行切坡。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工程需要,应对标高165m以上的 边坡进行削坡降坡。 根据边坡岩性及结构构造特征,该区边坡削坡后的最终边坡角应不大于50°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相关规范要求、坡高每 20m设计2m宽的安全平台。
东侧边坡滑坡现状
⑵ 西侧边坡滑坡 西侧边坡滑坡体占地面积估算约7205㎡,滑坡区视面积约12479㎡,滑坡体
积约14.97万 m³。同东侧边坡滑坡成因相似,其滑坡是由于开采时下部切坡在自 身重力和雨水渗入和冲刷综合作用下引发。滑体厚度在15~20m,属牵引式滑坡。
西侧边坡滑坡现状
⑶ 边坡崩塌 存在于陡立边坡的中上部,崩塌区边坡陡立,岩石破碎,在东西两侧边坡均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