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劝学》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孟夏纪》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我的生日。

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

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

……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

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

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

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

做一个人类学家,首先要学习离开自己的技艺,让自己的习惯和思想暂时退让给他对一个遥远的世界的期望。

像李白说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④“离我远去”的技艺有多种。

一些人类学家要求自己身心都要离开自己的文化一段时间,另一些人类学家则通过他人的间接描述来“神游”于另外一个世界。

作为集体的人类学家共同体,区别于其他思考者的特征,正是一种文化精神意义上——而不单是个体肉身意义上——的“离我远去”。

不是说人类学家要抛弃自我,成为疯子,而只是说人类学家的“自我”表达的是一种“非我..”的艺术,这种艺术使人类学家获得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经验,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的局限性。

⑤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有的是时间的隧道,有的是空间的距离。

他们去的时间,是已经流逝的过去;他们去的空间,是一个“非我”的世界。

因而,人类学家不以肉身的离去为目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心灵,超越自己的文化,领略人如何可以是人同时又那么不一样。

人类学家不一定要追求对遥远的文化的求索,不少人类学家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

在本土研究中,“离我远去”的意思,转化为与自己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暂时陌生感,转化为一种第三者的眼光,它让我们能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主人”——我们本身。

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学家的肉身没有被自己搬运到别的世界中去,但他们的心灵却必须在一个远方寻找自我反观的目光,在一个想象或实在异域中寻找他者相对于“我”的意义。

⑥近代以来,人类学家要培养的那种“离我远去”的习惯,针对的是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现代性。

他们希望从被观察的边缘人群的“当地观点”出发,来展示众多与近代的世界不同的小小世界,体会这些“小传统”的力量,从而反观逐步渗透到整个世界的“大传统”——现代观念体系,我们将这里追求的东西叫做“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选自《人类学是什么》4.对第①段中引用马林诺夫斯基日记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研究中会遇到的困境。

B.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都会“离自己远去”。

C.灰暗的笔下流露出人类学家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困惑哀怨。

D.引出下文所有人类学家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客观原因。

5.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凡都”的表述是否矛盾?(3分)6.第④段中加点词“非我”的意思是。

(2分)7.对“离我远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费孝通的田野工作属于“离我远去”的技艺中身心都离开的类型。

B.“离我远去”能力的养成必然让人类学家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C.不管是通过时间还是空间,“离我远去”的关键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D.本土研究中人类学家的“离我远去”是指去到由想象产生的异域。

8.综观全文,概括人类学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价值。

(3分)9.阐释第⑥段中“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内涵,并推测人类学追求“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目的。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

(15 分)多闻草木少识人王开岭某种意义上,没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

①住海淀区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②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真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③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

躲开车马鼎沸的聒噪、高楼大厦的逼视、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并、脏口与脏口的对骂……草木乃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体最伟大的保姆:献花容以悦目、果茎以充腹、氧气以呼吸、林荫以蔽日,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

④香山植物园最大魅力是阔,阔得足以让人忽略其败笔:院墙和门票。

除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地气充沛,它还有个好处:人寡。

⑤人寡,则幽,则清,则定。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她们的名字。

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寥。

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

甚至无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

⑥其实何止于我,翻翻书报,“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懒汉比喻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

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它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

⑦我把此事告诉一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演艺明星,所识草木却可怜至极,真是奇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一赠书——《野花图鉴》。

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

⑧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

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

若再奢侈一点,容我多带一本书,该是什么呢?无疑是《诗经》了。

⑨在我眼里,《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照亮精神之书。

我想,从古到今,即使只有这么薄薄一册,华夏文化也堪称灿烂。

后人若能承先民衣钵、循童年心性,文明又何尝堕落至此?扔掉《诗经》,遗弃它的纯真精神,背叛它的诗意逻辑和生存美学,乃悲剧之始。

⑩《诗经》伟大在哪儿呢?夫子看得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即纯洁、烂漫,即清澈、雅正。

最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⑾这是我极欣赏的一句话,也是酷爱《诗经》的一大理由。

⑿它确是一部生物百科全书。

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诗经》里的物类作了详解,计草本80种、木本34种、鸟类23种、兽类9种、鱼类10种、虫类18种,共动植物175种。

而据台湾学者潘富俊统计,《诗经》藏有草木160种,比陆机统计的多出许多。

⒀张爱玲读《诗经》,很为里面的情爱男女“怎么这样容易就见着了”而欢欣、兴奋得脸通红。

胡兰成则解释:“直见性命,所以无隔。

”不愧为情事大师,一语道破。

⒁《诗经》里的美丽欢爱,正因人之心性和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之情思和旷野一样率真、赤裸。

天光明澈,心静如水,无泥沙拖累,无城府之深,故彼此认出、相互照见即简易得多、笔直得多。

哪像今人这般诡秘周折?⒂什么叫“天地作合”?《诗经》里慢慢找。

懂得天地,方懂男女。

⒃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一句:多闻草木少识人。

⒄这年头,名人的繁殖速度比细菌还快,都急疯了。

草木润性,浮尘乱心。

这个信息爆炸和绿色稀缺的年代,即便“少识”,业已识多;即便“多闻”,已然寡闻。

10.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迷恋动物园的意图是。

(3 分)12.有人曾评价王开岭的文章“浪漫而冷峻”,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4 分)13.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多闻草木少识人”的深刻意蕴。

(5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江夜【清】吴锡麒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14.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1B.2C.3D.415.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自然清丽B. 沉郁顿挫C.豪放飘逸D.平淡质朴16.请结合全诗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4 题。

(18 分)①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

武德初,除陈仓尉。

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县莫能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