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教育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认识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三个社会功能的关系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
(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美的观念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 (三)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1、寓教于乐 2、潜移默化
三、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3、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首先,艺术批评在艺术家创作与大众接受之
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作用 其次,艺术批评还能通过艺术作品的批评来 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 受 第三、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 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三)高级阶段
1、理解
2、体验 3、回味
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
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 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 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被称为距离,达到了互相融合和亲密 无间的契合。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使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2、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
(三)艺术接受使一个无限创造的过程
首先,艺术作品属于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
其次,对艺术作品接受的无限创造过程的根
据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 第三,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使一个先后 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而且在形 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 不同所构成的。
(二)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
2、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本质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
是与艺术接受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 体和作品与接受和消费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 象性关系。 审美态度
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 必由之路
首先
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 消费的形式中 其次,艺术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 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 会生活上
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就逐渐增多,接受过程 也越来越复杂。
2、艺术世界的性质和功能
中介性
接受性 主动性 制度性和惯例性
(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1、艺术展览馆
2、新闻媒介 3、艺术出版社 4、艺术博物馆 5、艺术市场(中国嘉德、上海朵云轩、北京
荣宝、西泠印社,以及著名的艺术网站,如 雅昌网、嘉德在线,国外的佳士得、苏富比 ) 6、艺术院校
艺术欣赏的性质: 1、是一种认识活动 2、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3、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
特征:
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着感情
二、艺术接受与欣赏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定向和期待 2.审美态度的欣赏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 2、知觉-错觉
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一)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1、“艺术世界”的构造 “艺术世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艺术世界中谓接受作出贡献的
各种意义上的主体。
第二部分是各种艺术机构
第三部分是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
度
艺术世界的两个特点
第一,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 第二,由于艺术世界的存在,艺术作品在传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
完成。 艺术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 个艺术活动在观念和动机上的起点。 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