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Colorants
o定义与作用
o分类与种类
o合成着色剂及其使用
o天然着色剂及其使用
o使用特性
o注意事项
♦食品的常见颜色
方便菜、饮料等食品中。
* 红色: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购买欲,所以许多糖果、糕点和饮料
等都采用。
* 黄色: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感觉,焙
烤食品、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中常采用。
* 橙色: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有红黄两色的优点,给
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和醇美的感觉,饮料和罐头等食品常用。
*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可乐、咖啡、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及茶叶等常用。
一.定义与作用
o定义:能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添加剂。
Colorants/coloring agents,食用色素/食用染料(GB2760-2007: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o作用:保持或改善食品色泽;
刺激消费者购买;
增加营养、疗效作用;
通过颜色区分、识别食品。
二.分类与种类
o按来源分
Ø合成着色剂: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有机着色剂
着色力强、稳定、易调色、成本低、色泽鲜艳、安全性低
Ø天然着色剂:由生物中提取的食品着色剂
着色力弱、不稳定、难调色、成本高、色调自然、安全性高-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
-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
-微生物色素:如红曲红。
Ø天然等同着色剂
-9种有相应色淀
(除酸性红、喹啉黄、二氧化钛、氧化铁黑、氧化铁红外)
天然等同着色剂
-叶绿素铜钠(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以菠菜或蚕粪为原料,用丙酮或乙醇提取叶绿素,用铜取代、皂化而得;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天然的由盐藻提取或采用发酵法生产;合成的以β-紫罗酮为原料;
二. 分类与种类
* 偶氮类:苋菜红、胭脂红、新红、酸性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
* 非偶氮类(易褪色) :赤藓红(黄嘌呤类)、亮蓝(三苯基甲烷类)、靛蓝(靛属化合物)
*多酚衍生物:植物中存在的主要水溶性色素,包括花青素、类黄酮色素、儿茶素、单宁等。
*异戊二烯衍生物:如辣椒红、栀子黄
*四吡咯衍生物或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
*酮类衍生物:如红曲红、姜黄素
*醌类衍生物:如紫胶红、胭脂虫红
*其他:甜菜红、焦糖色
花青素类色素(花色苷)
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水溶性色素,
由花青素和糖组成。
-品种:越橘红、萝卜红、黑豆红、玫瑰茄红、葡萄皮色素、红米红、桑葚红、
黑加仑红等。
-特点:
-水溶性色素,色调随pH变化:酸性时一般呈深红至紫红色,碱性时呈蓝
色;适合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对光、热敏感,氧和金属离子也有影响。
OH
OH
三.合成着色剂及其应用
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酸性红柠檬黄、日落黄、喹啉黄
亮蓝、靛蓝
二氧化钛
色淀:由水溶性合成色素沉淀
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
(通常为氧化铝,所以又叫
铝色淀)上制备的特殊着色剂。
无臭无味、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等优点。
•缺点:与天然色素相比,大多数安全性较低。
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多为由煤焦油所含的具有苯
环、萘环等物质合成而制得。
♦色淀的特点
* 与原色素比,它不溶于水,耐热性、耐光性和
化学稳定性提高,但价格贵。
* 可在干燥状态下加入产品,主要用于粉末食品、胶母糖、油脂食品和低水分食品等。
四.天然着色剂及其应用
1、安全性(其中焦糖为普通法生产的)表A1添加剂,但主要按需添加无需规定>1900 焦糖色
表A1添加剂,但主要按需添加
/>10000 红曲红0.2-1.5,依食品而异/>2200栀子黄
GB2760-2007表A3添加剂,表A1无无需规定>10000 甜菜红
GB2760-2007表A3添加剂,表A1无0-5>8000β-胡萝卜素
最大用量g/kg ADI mg/kg LD 50mg/kg 着色剂
五、着色剂的使用特性
1、染色力:对食品着色时,要注意色素对上色部分的
染着性质,即易不易染色或脱色。
合成色素的着色力一般强。
2、溶解性:注意色素是油溶性还是水溶性;溶解度
>1%为可溶,在0.25-1%为稍溶,<0.25%为微溶;
溶解度受温度、pH值、含盐量、水硬度等影响。
3、坚牢度:衡量食用着色剂在其所染着的物质
上,对周围环境适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包括以下指标: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性、
耐还原性、耐盐性、耐光性、耐细菌性等。
-耐热性:着色剂要有一定程度的耐热性。
糖类、食盐、酸、碱等的存在会促使其变色、褪色。
例如:靛蓝、胭脂红较弱;柠檬黄、日落黄较强。
-耐酸性:着色剂在酸性较强的水溶液中会变色或析出。
例如:靛蓝较弱;柠檬黄、日落黄较强。
-耐碱性:对使用了碱性物质的食品如糕点要考虑。
例如:柠檬黄较强、胭脂红较弱。
-
的水等作用而变色、褪色,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加速氧化。
例如:苋菜红、胭脂红、新红、酸性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偶氮类色素(分子中含-N=N-)的耐氧化性差。
-耐还原性:还原性物质对着色剂有一定影响例如:靛类(靛蓝)及偶氮类不稳定。
-耐盐性:在腌制食品中要考虑
例如:柠檬黄较强,靛蓝较弱。
-耐光性:紫外线会影响着色剂的稳定,其耐紫外线程度与周围环境有关,如pH值、水硬度、金属离子等。
例如:靛蓝较弱,柠檬黄、日落黄较强。
-耐细菌性:不同色素对细菌的稳定性不同。
例如:柠檬黄、日落黄较强,而靛蓝较弱。
六、使用着色剂的注意事项
1、变色:有以下三种情况
的色调和强度,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调色时更为突出。
例1:黄色与红色配成的橙色,在水中色调较黄,在酒精中较红。
例2:在酒类中,酒精的含量不同,同样的着色剂会变成不同的色调。
-在调色、拼色工艺中,各种着色剂的坚牢度不同,褪色快慢也不同,所以也可能引起变色。
例如:水溶性靛蓝比柠檬黄褪色快,两者配成绿色用于青梅酒的着色,往往出现靛蓝先褪色而使酒的色泽变黄。
-在混合着色剂中,某种着色剂的存在会加速另一种的褪色,使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例如:靛蓝会促使樱桃红更快地褪色。
2
成溶液(1-10%)使用。
-配制溶液时,称量必须准确。
配好的溶液久置后易析出沉淀或变色,应按每次的用量配置。
例如:胭脂红水溶液在长时间放置后会变成黑色。
-配制水溶液时,通常先将水煮沸,冷却后使用,或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
-配制水溶液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金属器具。
-着色剂使用方法分为混合法与涂刷法两种。
前者适合液态与酱状或膏状食品,后者适用于不可搅拌的固态食品。
3、同一色泽的着色剂混合使用时,用量不能超过单一色素的允
许量。
(GB2760-2007:相同色泽着色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
4、色调的选择与配色
-色调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色泽相似或与食品名称一致
-根据食品着色的需要,我国规定允许使用8种合成色素进行调色,它们分属红、黄、蓝三种基本色。
可根据需要来选择其中2种或3种配成各种不同的色谱
调色原理:
红黄蓝红黄(基本色)橙绿紫橙(二次色)
橄榄绿灰棕褐(三次色)
2006年11月河北红心鸭蛋事件
o因检测出苏丹红北京停售河北“红心”鸭蛋
o北京停售河北产红心鸭蛋饲料中被添加苏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