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合并症


X线检查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治疗
一、概述
1、发病约占先心病的50% 2.可单独存在,约占25%,亦可与其他畸
形共同存在,如:房缺、肺动脉狭窄、动 脉导管未闭、大动脉错位、主动脉关闭不 全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X线检查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及造影 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特殊 表现
一、概述
1、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 2.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
十、治疗
1、小型缺损:不一定手术 2、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的应在学龄
前期做修补手术 3、大型缺损:因易并发心衰及反复感染 肺炎而应于6个月以内做修补手术
室缺的特征性表现




1)发病率占先心病首位 2)胸骨左缘可闻及 III—IV级粗糙、响亮 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有细震颤 3)Roger病只有杂音而无症状,可自闭合 4) X线:左室、右室大,左房亦可大 5)心导管:右心室血氧>右心房1vol% 6)易形成肺动脉高压
3、肺血管影增粗,搏动明显增强
4、左、右室大,以右室大为主,左房
也大 5、主动脉弓影较小
合并肺动脉高压
七、心电图

小型缺损:可正常或表 现为轻度左室肥大。
中型缺损:主要为左 室舒张期负荷增加表 现,RV5、V6升高伴 深Q波,T波直立高 尖对称,以左室肥厚 为主; 大型缺损:双心室肥 厚或右室肥厚。症状 严重、出现心力衰竭 时,可伴有心肌劳损。
二、分型:根据胚胎发生
也称为第一孔型房间隔缺损, 缺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间隔交接处。 2.继发孔型 最为常见,缺损位于房间隔 中心卵圆窝部位,亦称为中央型。 3.静脉窦型 分上腔型和下腔型。 4.冠状静脉窦型 缺损位于冠状静脉窦上 端与左心房间,造成左心房血流经冠状静 脉窦缺口分流入右心房。
八、超声心动图
1、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及室间隔的矛
盾运动。 2、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 3、估测分流量的大小,右心室收缩压 及肺动脉压力
九、心导管检查
1.导管易通过缺损由右心房进入左心
房。 2.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腔静脉血氧含 量。 3.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正常或轻度增 高,并按所得数据可计算出肺动脉阻力 和分流量大小。
二、分型
部位 1.膜周部缺损,约占60%~70%,位于 主动脉下,由膜部向与之接触的三个区 域(流入道、流出道或小梁肌部)延伸而成。 2.肌部缺损,占20%~30%,又分为窦 部肌肉缺损(即肌部流入道)、漏斗隔肌肉 缺损及肌部小粱部缺损。
分型
大小: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1)小型室缺(Roger病):缺损直径小于5mm 或缺损面积<0.5cm2/m2体表面积。 (2)中型室缺:缺损直径5~15mm或缺损面积 0.5~1.0cm2/m2体表面积。 (3)大型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大于15mm或 缺损面积>1.0cm2/m2体表面积。
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 能性关闭,80%在生后1个月解剖性关闭。 到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 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 管未闭。
二、分型
1、管型:常见 2、漏斗型
3、窗型
三、病理生理
病生特点
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 2.分流量的大小与导管的粗细及主、肺动脉 的压差有关。 3.肺循环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的血 流量明显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左房扩大, 左室肥厚扩大。 4.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右 室肥厚衰竭。 5.差异性紫绀(differential cyanosis) 6.脉压增宽
1.心胸比率增大 2.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左心房亦轻 度增大 3.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 粗。 4.主动脉结正常或凸出。
七、心电图
导管细的:可正常 导管粗的: 1.左心室肥大,偶有左心房肥大, 2.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者,左、 右心室肥厚,严重者甚至仅见右心 室肥厚。
八、超声心动图
二、胎儿血液循环
1、正常的胎儿血液循环
2、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1.通过脐血管与胎盘与母体之间通过弥散方
式进行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 2.胎儿循环中只有脐静脉是氧合血; 3.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的 通路; 4.左右心室都向全身供血; 5.体循环为主,虽有肺循环存在,但无气体 交换; 6.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含量远远大于下 半身。
3、缺损较大+肺动脉高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 2)右心室肥厚显著 3)出现青紫(左向右减少导致右向左分
流增加) 4)心脏杂音减轻 5)肺动脉二音显著亢进
五、合并症
1、支气管肺炎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肺水肿 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六、X线检查
十、治疗
小于3mm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
然闭合。 一般可在3~5岁时体外循环下直视关 闭。 也可通过介入性心导管术 ,应用双面 蘑菇伞关闭缺损。
十一、房缺的特征性表现


1、容易导致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2、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和左心房的血 3、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的血量下降 4、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 II—III级柔和的吹风样 杂音,一般无细震颤 5、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固定分裂 6、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7、心导管:血氧含量右房 >上下腔静脉 8、X线检查:均有肺门舞蹈症,有右房、右室大
1)多发于室间隔肌部 2)可无明显症状,仅活动后稍疲乏 3)生长发育一般不受影响 4)体症:于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 及粗糙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肺 动脉二音稍增强 5)可自行闭合(一般在5岁以下,约 20 —50%)
2、缺损较大::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下降
症状 体症 1、影响生长发育 1、心尖搏动弥散 2、消瘦、乏力、气短、 2、可触及细震颤 多汗 3、心界向左右扩大 3、易患肺部感染、易 4、胸骨左缘3、4肋间 患心衰 可闻及III—IV级全收缩 4、可引起声嘶(由于 期杂音,向四周广泛 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 传导粗糙、响亮 返神经所致)
1.
四、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导管的粗细 动脉导管细小者临床上可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 1)影响生长发育 2)消瘦、乏力、气短、多汗 3)易患肺部感染、易患心衰 4)可引起声嘶(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 神经所致)
心脏体征 望诊:心前区隆起 触诊:可触及震颤 叩诊:心界扩大 听诊: ①胸骨左缘上方有一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 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于收缩末期最响,杂音 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 ②分流量大者因相对性二尖瓣狭窄而在心尖部可 闻及较短的舒张期杂音。 ③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④婴幼儿期因肺动脉压力较高,主、肺动脉压力 差在舒张期不显著,因而往往仅听到收缩期杂 音;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时,多仅有 收缩期杂音。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 ASD




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X线检查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治疗 房缺的特征性表现
一、概述
1、发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5—10%
2、女性较多见,男:女为1:2 3、症状较轻
3、出生后的改变
1)脐带结扎 2)肺循环形成 3)卵圆孔关闭 4)动脉导管关闭
三.小儿心血管系统检查特点及 方法
(一)全身检查 (二)心脏检查 (三)周围血管征
(四)特殊检查

1.X线检查 3.超声心动图 5.心血管造影 7.磁共振成像
2.心电图 4.心导管检查 6.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8.计算机断层扫描
五、并菌性心内膜炎
六、X线检查
1、心脏外型轻、中度大,以右房、右
室大为主; 2、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血管增粗, 可有肺门舞蹈,肺野充血; 3.主动脉段缩小。
七、心电图
1、典型:电轴右偏;不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室上嵴肥厚和右心室扩张) 2、部分有右心室、右心房肥厚
小型缺损 1、无明显改变或肺动 脉段稍突出 2、肺野轻度充血
中型缺损

1.心影轻度到中度 增大。 2.左、右心室增大, 以左室增大为主。 3.主动脉弓影较小。 4.肺动脉段扩张。 5.肺野充血。
大型缺损X线表现
1、心影中度以上增大,呈二尖瓣型 2、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三、病理生理
病生特点
1.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2.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面积、心室间压
差及肺小动脉阻力 3.导致双室肥大,左房也可肥大。 4.左向右分流量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出 现肺动脉压力增高,重时发生艾森曼格 (Eisenmenger)综合征。
四、临床表现
1、小型缺损(Roger病):
周围血管体征:由于舒张压降低,脉
压差增宽可出现水冲脉、指甲床毛细 血管搏动,严重的出现股动脉枪击音 差异性紫绀: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导 致下半身青紫及杵状指
五、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六、X 线检查
导管细的:无异常
导管粗的:
缺损大者:

望诊:心前区隆起 触诊:心前区有抬举冲动感,一般无细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扩大 听诊:①第1心音亢进,肺动脉第2心音增强。 ②第2心音固定分裂 ③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 收缩期杂音 ④胸骨左下第4~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 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