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5. 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与水馈乏
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与水馈乏。
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缺乏充足的干净水,17亿人口缺少充足的卫生水 。不安全的水带来了诸多疾病:腹泻、沙眼、血吸虫病、霍乱和伤寒。 每日有5000个儿童死于被污染的水。
案例研究:水资源大国的水忧患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
粮食问题:人口增多,需求上升 1-2
《谁来养活中国》 (美)莱斯特·布朗 1993 年 , 有 记 者 问 中 国 内 地 村 民 : 你 的 生 活 水 平 是
否已有提高?村民回答说:“总体上讲,我们的生 活已经改善多了,现在,我家每星期能吃肉四至五 次,10年前,我们一周一次肉也吃不上。”
全 球 有 近 10 亿 的 土 地 受 过 盐 碱 化 影 响 , 这 几 乎 是 可用陆地的三分之一。所以,农业耕地的合理利 用和粮食生产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都)是值得深入讨论的。
《粮食危机》(美)威廉·恩道尔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55亿公顷
19世纪,
43.2亿公顷 1980年,
34.42亿公顷 1990年。
热带雨林 30亿公顷
砍伐600—800万公顷。(其中,非洲每年砍伐密阔叶林 130万公顷。)
损失2.2亿公顷。
5. 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改变了大气圈中 某些原有成分和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 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 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 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的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表1 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比较
世界人口数(亿)
10 20 30 40 50 60
大致达到的年份
每增加10亿所需要时间
1800 1930 1960 1975 1987 1999
近300万年 约130年 约30年 约15年 约12年 约12年
现在,全世界人口在仅10年内将会增加两个全 欧(东欧和西欧),每14个月增加一个英国,每 月增加一个瑞典或两个新西兰,每秒钟增加3人 。如果世界人口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加,到2330 年,这个地球的表面,包括南极、北极、沙漠、 海洋,每平方米就有一个人。到3545年,世界人 口的总重量将等于地球的重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 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人类文明 社会进步, 经济增长 全球的繁荣 环境污染 生态经济问题
➢“温室效应” ➢酸雨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
1.人口问题 2.粮食问题 3.能源问题 4.资源问题 5.环境污染问题
4.资源问题
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 的总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能源、山地、森林、草原、耕地、河流、湖泊、海洋、 矿藏、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空气、阳光、美景、名胜等 都是自然资源的一种。
资料卡
资料卡:
森林资源 76亿公顷
理开发;核能源的利用等等。
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
据调查,1994年我们矿山开发占用土地总面积 为587万公顷,破坏土地面积约157万公顷。其中矿 山开发占用耕地面积近109万公顷,占同期我国耕地 面积的1.19%,而恢复治理率仅为4—6%,加剧了耕 地的紧张形势,对矿业废弃物处置失当,还造成了 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经济学旨在解释错综复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复 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通常涉及社会、经济 、文化、制度等转型变化而实施的行动。
1. 理论基础
2.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主题,诸如价值、能量、产 业、消费、可持续发展等
学习从零散的现实开始
……
理论是系统的,却是抽象的; 而生活是粗糙的,却是现实的。
粮食问题:人口增多,需求上升 1-3
如果中国人年均多喝4瓶啤酒,其粮食消耗量相当于 挪威全国收成量的总和;还有,倘若中国人与日本人 年均海产品消费量持平,全世界的捕鱼总量将悉数由 中国人消费殆尽。
世界谷物年度储备量
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缺乏粮食 控制人口 保护耕地 保护自然 土壤板结 次盐渍地的加剧 土壤污染河流污染
1.人口问题
“人口炸弹” “癌细胞”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人类将以1,2,4,8,16,32,64,128那样 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资料却以1,2,3,4,5,6 ,7那样的增加率增加。
病态状的人口增长现象只是近代才出现的。据不完 全统计,在公元初期,世界人口约在2~3亿之间, 16世纪初,世界人口约为5亿,17世纪中业,世界 人口约为7亿多。下表列出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 比较。(见下表)
案
例
研
究
粮食问题:人口增多,需求上升1-1
由于粮食需求增长的速度,几近历史最高记录,而粮 食收成的增长速度却徘徊不前。世界粮食存量趋于下 降。1996年以来,世界粮食存量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水 平 , 其 维 持 期 仅 为 51 天 。 与 维 持 期 限 达 最 高 记 录 的 1987年比较,尚不足一半。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 亚
中国
印度 世界
468700
120000 90000 60000 30000 0
0 20000 40000 60000
案例研究 水资源大国的水忧患 2-1
忧患之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机械主义发展观
➢“驾驭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笛卡尔 ➢“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洛
克
机械主义发展观缺陷
➢忽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忽视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 ➢忽视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
3、生态与经济的对抗
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可能组合
经济增长
忧患之三: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到21世纪中叶,以我国人口16亿人计,全国人均水资 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l/4。 缺水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
水资源大国的水忧患 2-2
时间上 空间上 农业干旱缺水 城市缺水
水资源大国的水忧患 2-3
忧患之二:水环境的严重恶化 黄河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 南方湖泊
水资源大国的水忧患 2-4
比如,多胎率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每位妇 女7胎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4胎多一些。肯尼亚 的多胎率从20年前的8胎下降到目前的5胎。然而 由于下降的增长率是以始终增长的基数为基础, 所以世界人口仍在不断上涨,每分钟都有可观的 增长量,基本上是每年86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
我 国 每 年 净 增 人 口 1500 多 万 , 相 当 于 澳 大 利 亚 全 国的人口总数,即相当于中等国家的人口数;我 国一年净增人口数相当于美国7年中净增人口数量 。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20%被新增人口吃掉。
快
慢
生态保护
好 Ⅰ(好,快) Ⅱ(好,慢) 坏 Ⅲ(坏,快) Ⅳ(坏,慢)
.BACK
我们要记住马克思的警告
Karl Marx 1818-1883年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 发展,而不是自觉 地发展,则留给自 己的是荒漠。
恩格斯也告诫我们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 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 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 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 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7.阐述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
第一讲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生态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四、生态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 、 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直接动因----生态经济问题
所谓生态经济问题,是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所出现的生态非经济化、经济逆生态化以及生态系 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对抗的状况。
世界主要产粮国有中国、美国、前苏联和 印度等。世界出口粮食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加 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人均占有粮食均 达1500公斤以上。
从消费水平来看,美国和加拿大人均消费 800公斤粮食,欧洲是500公斤,非洲和南美最 低,每人不是250公斤。我国约为400公斤左右。
案例研究:粮食问题:人口增多,需求上升
BACK
1.生态非资源化 经济物品(服装、食品)--付费----稀缺 自由物品(空气、水)--不需付费—不稀缺 自由物品的“经济物品化” 洁净的水---付费(付高费) 清新的空气—付费
生态资源=自由物品 (价格≠稀缺性)或(价格≦稀缺性) 2.经济逆生态化 (1)史前文明阶段----人不敌天 (2)农业文明阶段----天人合一 (3)工业文明阶段----人定胜天 (4)生态文明阶段----天人和谐
2.粮食问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50年世界人口人均耕地 面积为0.23公顷,到现在年已下降到0.12公顷。在 70年代初,平均1公顷耕地养活2.6人,到现在需要 养活4人。
粮食的供需矛盾很大 小资料 :粮食转化成肉率:
5斤粮食-> 1斤猪肉 7斤粮食-> 1斤牛肉 3斤粮食-> 1斤鸡
尼亚大雪,赤峰水污染,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
D.课程内容:
生态经济是研究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 运动规律的科学,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学和生 态学,也不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简单组合。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 的边缘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动 、植物之间彼此的依存关系,经济学主要研 究商品与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生态经济则 侧重研究自然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