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个月 婴儿 家庭训练方案

第3个月 婴儿 家庭训练方案

第3个月(91天——120天)婴儿的家庭训练方案1.大运动训练J1D401仰卧拉坐,头不后仰目的:婴儿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使婴儿能够抬起头来,环顾四周,促进智力的发展。

方法:婴儿仰卧,保持头正中位。

训练者扶住婴儿两手上臂,轻轻拉起婴儿,当身体与床面成45º时稍稍停一会儿,观察婴儿头仰起的情况。

此时婴儿的头能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头不再向后仰。

如果头仍有些后仰,另一助手可用双手轻扶婴儿头的两侧帮助抬头。

也可同时用玩具逗引。

注意点:(1)帮助婴儿抬头时,要用两手轻轻扶着婴儿头的两侧,不能用手托头的后枕部,这样反而会使婴儿的头向后仰。

(2)如果3个月的婴儿在被拉起时头很僵硬地向后仰,或一点也不能抬起来,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有头颈部肌肉痉挛或发育落后的表现,这是婴儿脑损伤的早期表现之一。

J1D402俯卧抬头90º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

如抬头不到90º,训练者可用以下方法给些帮助: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J1D403肘支撑,胸部离开床面20cm以上目的:抬头和手支撑训练,锻炼颈背和上肢肌肉,并为翻身和爬行运动做准备。

方法:婴儿俯卧在训练桌上,用肘关节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和抬起上身,身体重心落在肘关节上,使胸部离开床面20cm以上。

训练者可视情况给以帮助,用双手轻扶婴儿的肩部,或者用一个小枕垫在婴儿胸部下面,训练几次后逐步减少帮助。

注意点:(1)抬头是肘支撑的前提,抬头和肘支撑可以同时进行训练,训练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2)各种帮助抬头和肘支撑的方法,应在婴儿难以完成该项训练时才应用,并且在训练中逐步撤去,不能长期给予帮助,目的是训练婴儿的主动运动能力。

J1D404仰卧抬腿>90º目的:下肢功能和眼腿协调能力的训练。

方法:婴儿仰卧,枕一个小枕头。

在其双脚上方吊一个气球,吸引婴儿用脚去触动,并能抬腿达90º。

训练者可以先用手帮助婴儿抬腿去触动气球,让其有“踢球”的感觉,促进他完成抬腿踢球动作。

注意点:仰卧的姿势要正确,让婴儿能看到气球。

当婴儿的脚能触到球后,可把球往前上方移动一些,提高训练的难度。

J1D405从仰卧位翻转向侧卧位目的:这是翻身的前阶段训练,对巩固抬头和肘支撑运动功能及扩大活动范围都是很有帮助的。

方法:婴儿仰卧位,训练者用彩色响铃玩具在一侧逗引,吸引婴儿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看到和取到放在侧面的玩具。

必要时训练者可以稍加帮助,用手轻轻推婴儿的肩部或一侧筋部,使婴儿躯干有轻度扭转,诱发婴儿侧翻。

注意点:(1)注意婴儿翻身的姿势,可以先把一侧上肢放在身体下面,便于向侧面翻身。

(2)帮助婴儿侧翻时只能稍稍用力,目的是诱发婴儿主动的翻身动作,过分的帮助对训练无益。

2.精细动作训练J1J401手主动伸向看到的东西目的:眼手协调功能训练,对婴儿日后的运动和智力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方法:(1)婴儿仰卧,保持头在正中位。

训练者在婴儿面前来回摆动红球或婴儿喜欢的玩具,吸引婴儿伸出手来。

然后把红球或玩具移到婴儿能看得到的左或右侧,让他也能伸手,必要时可给以帮助,扶起婴儿的手伸向玩具。

(2)训练者面对婴儿,向他伸出双手说“宝宝,抱抱!”鼓励婴儿伸出双手。

(3)抱着婴儿看镜子,吸引他伸出手来触摸镜中的影像。

注意点:(1)物体应放在婴儿视线范围和上肢伸展的范围内。

(2)物体要能吸引婴儿的注视,是婴儿喜欢的东西。

(3)对不能注视的婴儿应请有关医生进一步检查。

J1J402手击吊球目的:眼手协调功能和手的精细动作训练。

方法:婴儿仰卧,在头下枕一个小枕头。

在婴儿眼前上方30cm处挂一个红气球,训练者先扶着婴儿一侧手去触摸气球,然后让婴儿自己去摸球。

开始时手伸出的方向可能有偏差,经过几次训练后,最后手能在眼睛的指导下触到吊在面前的气球。

再把气球换成小红球或玩具,让婴儿伸手拍击。

J1J403玩手指目的:这是手的精细动作训练的基础,婴儿的手指能分开,并且互相触摸,可以促进手的运动发育。

方法:经常吸引婴儿两只手互相接触、抚摩,由开始的两手互握到玩手指。

训练开始时可给以帮助,将婴儿两只手互相接触在一起。

注意点:要使婴儿的小手经常露在衣袖外面,便于手的活动。

J1J404拉扯衣服目的:是手的抓握动作训练,婴儿的手由一直握着拳到可以松开小手,就为手的主动抓握创造了条件,同时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的能力。

方法:(1)当婴儿的手碰到大人的衣服或床单、被褥时,他会抓住并用力拉扯,训练者可用手抚摸或摇动婴儿的手,以引起婴儿的注意,并与婴儿相反方向拉扯,让婴儿体会拉扯物体的感觉。

(2)当婴儿的手拉住一件东西(例如衣服、床单)时,训练者用其他玩具去触碰婴儿的手背,吸引婴儿放开抓握的手。

注意点:(1)婴儿主动地拉扯衣服已经不是原始的握持反射了,是手碰到东西后的——种主动抓握动作,应该重视并予以训练、强化。

(2)使婴儿握住的手松开,需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完成。

J1J405摸软、硬的物体有感觉目的:对婴儿的触觉训练,使婴儿感觉不同质地的物体有不同的感觉,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加强对婴儿的触觉训练。

方法:训练者抱着婴儿,在面前的小桌子上放毛绒球、塑料环、小硬纸盒、木块等,让婴儿触摸或抓握,观察他对各种物体触摸的时间和表情。

当婴儿不去主动触摸时,训练者可给以帮助。

注意点:(1)所用的物件要能吸引婴儿的注视,并放在婴儿能伸手碰得到的地方。

训练时不要求每样物体都要触摸。

(2)训练时间不能长,一般是2-3分钟。

3.语言能力训练J1Y401发ma 音目的:发“ma”音,需要口唇的参与,比发长元音又进了一步。

虽然是无意识地发的音,但一旦出现就要抓紧训练和巩固,让婴儿的语言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方法:(1)父母或训练者经常在婴儿面前发出“ma—ma”声音,口形要明显、夸张,.诱导婴儿发出ma音,一旦婴儿发出ma音后,应该及时重复,并给以亲切鼓励。

(2)母亲平时在生活中要结合日常生活情景,不断重复“ma—ma”音,如“妈妈给宝宝喂奶”,“妈妈给宝宝穿衣”等,使婴儿模仿。

J1Y402发出“格格”笑声目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音阶段训练,在大人的逗引下,发出单音或两个音节重复的音,并且能与大人“搭话”交流,是语言发育进步的表现。

方法:当婴儿醒觉时,训练者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配合玩具以及夸张的口形与婴儿说话,逗引婴儿也能发出“啊——哦”音或笑出“格格”声。

一旦婴儿发出类似声音,要富有感情地称赞和抚摸他,并继续和他“对讲”。

注意点:语言训练必须结合生活照顾或玩具,反复地进行训练,逐步地建立语言条件反射。

J1T403捂嘴发音目的:让婴儿模仿用手指捂嘴唇发出声音,是一种发音的训练方法。

方法:(1)训练者与婴儿面对面,训练者将食指放在唇边并发出“du—du”、“wu—wu”的声音,帮助婴儿把食指放在唇边,鼓励他发出声来。

(2)训练者在婴儿面前用手拍着口唇,同时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然后用手轻拍婴儿的口唇,让他也能够发出音来。

注意点:在婴儿高兴时进行效果好,可以结合其他的训练一起进行。

J1Y404听声转头目的:是听觉训练之一,也是语言的听觉感知阶段,使婴儿把听觉与眼、头的运动联系起来,增加对声音的理解能力。

方法:(1)婴儿仰卧位或抱着成坐位。

训练者在婴儿视线范围内摇动或敲击玩具,或拍手发出响声,引导他望向声音来源处。

(2)在婴儿视线范围外,用响铃或装有干玉米粒的硬塑料盒在婴儿一侧耳旁10—20cm处连续摇动,吸引婴儿把头转向发声一侧。

再进行另一侧耳的训练。

注意点:对声音无反应的婴儿或不出现听声转头的婴儿,应该到医院进行听觉检查。

4.认知能力训练J1R401追视滚动的玩具目的:训练婴儿的注意力和远距离追视的能力,丰富视觉刺激,扩大婴儿的视野和认知能力。

方法:(1)训练者抱着婴儿坐在桌子旁,在桌子的一端出示小红球或彩色小汽车,先引起婴儿注视,然后将红球或小汽车推动,使球或汽车由桌子的一端滚向另一端,观察婴儿是否能转动头和眼睛,专心地追视滚动的玩具,从桌子的一头看到另一头。

(2)经常抱婴儿到室外看路上走着的行人、奔跑的汽车和小狗、小猫,或玩能开动的玩具汽车,训练婴儿用眼睛追视物体的能力。

注意点:婴儿注视的距离不能过远,应在1m以内,玩具滚动的范围要在婴儿视野内,约90º—180º。

J1R402手和物放入口中目的:是婴儿眼、手和口协调动作的训练,也是手的精细动作发育的一个标志。

方法:(1)当婴儿能将手放在胸前以后,就能够把手放人口中。

将细柄玩具或彩色棍让婴儿握住,也很容易把它放入口中。

(2)抱着婴儿在镜子前,吸引他把手或手中握住的玩具放到口中,可以增加训练的兴趣和效果。

注意点:手放到口中是动物的一种生存的本能反应,但人类却需要经过训练,一旦形成后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家长不要担心孩子把手放到口里是“不卫生”、“坏习惯”,尽可放心让他去吃手。

眼、手、口协调动作是婴儿发育上的一个进步,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