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分析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分析


人口占世 56.2
界总人口
24.0%
11.6% 4.4%
2.3%
1.5% 7
[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17阅读图1-3-2,找出世界人口 稠密地区,并分析原因。
西欧
北美五大 湖地区
地区 东亚、南亚
西欧 美国东北部
原因 自然 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生产 发达。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工业 和 商业 贸易繁荣。
表1-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纬度

40°~60 20°~40 0°~20 0°~20 20°~4 >40
60°N °N
°N
°N
°S
0°S
°S
人口占世 0.4 30% 49.4% 10.4% 6.1% 3.5% 0.2
界总人的 %
%
比例
表比地区1例-(3%-欧)2洲世界各亚大洲洲距海非岸洲2小稠00千结密北米美地:洲范世沿围区界南内海主美面人地洲积要区口、大位人洋口洲占各世洲界的
的 高山、高原 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 便利 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
交通 闭塞 的地区人口少; ④ 汉族 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
区人口 少 。 12
活动
1.教材图1-3-4、图1-3-5“中国东、中、西 部人口密度对比”,据图分析: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东部地 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 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16
思考
1.从表1-3-2看,六大洲中,非洲距海岸200千米 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原因是 什么?
提示:非洲海岸线平直, 海湾少,距海岸200千米 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全 洲总面积的比例小; 且非洲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内陆高原地区的 气候条件比沿海低地更 适于人类居住。
面积 48.7 26.9 19.4于北38.半5 球26中.8低4纬4.2 30.1 表人口1-3-534世.9界人4口7的.3垂直4分5.布1沿趋势海51.平3 原62地.8平区原9。地4.区3 50.3
海(米) <200 200~500 500~10 1000~ 1500~ >2000
00
1500 2000
5
区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 平均人口数目。衡量单位是每平方千米 人口数。
人口分布: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 理空间的集散状态,不单纯指人口数量 的分布,还包括人口现象在地理空间的 聚集与扩散状态。
6
[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17表1-3-1、1-3-2、13-3,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13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 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环境优越(地形、气候、水资 源、土壤等)
(2)社会经济原因: 历史悠久; 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科技发达)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交通便利等
14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22段落和图1-3-6、 1-3-7,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 基本 因素,随 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 减小 。
10
读图: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黑河

腾冲
11
(1)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
为 12.95亿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1 %。,人口密度平
均每平方千米达 130 多人。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东 多 西少。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 ①东部地区人口 多 ,西部地区人口 少 ;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 人口多,内陆干旱
人口密度由沿海向内陆基本呈递减 趋势。
①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水资源 ② 干旱地区人口分布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
片状分布。
①农业的物质基础。
土壤 ②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肥沃分布区人口 密度较大。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
矿产资源 口分布的 决定性因素,如吉隆坡的变迁、
大庆和攀枝花。
2
学习目标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 的特点(规律)及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思考:人口密度能不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 布格局?
4
A地 一、人口分布 B地
N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
【民生新闻】
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 要大得多。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 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 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 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 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 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若世界人口按目 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 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 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 勉强提供立足点。
世界上最发பைடு நூலகம்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8
拓展:阅读课本P17阅读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稀疏地
区,并分析原因。 纬度高,气候寒冷
干旱
海拔高,气 候寒冷
湿热
高寒、干旱、湿热地区,人口稀少
9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
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
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 、平原 低山丘陵 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居住 地形 着全球50%的人口。 ② 高山 、高原地区 人口稀疏,但热带地区人口 多集中于 高原 和 高山 地区。
15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降
水通过影响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 ②北温带地区居住着世界约80%的人口,且
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
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
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
百万,
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
殊,有如
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
“东多西
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
理学界
称为胡焕庸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