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任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 (13分) (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

他的祖父是清末拔贡,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还兼具一点儿诗人气质。

而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一位多才多艺、带有名士色彩的人。

这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父亲还很随和,从不像古板的八股先生那样教育孩子,而是将他当朋友看待,喝酒时给儿子也倒上一杯,抽烟时给儿子也分上一支,而且先给儿子点上火。

汪曾祺初恋时写情书,他竟然在一边出谋划策。

这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的个性。

可以说,汪曾祺身上那种富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早在童年时期便已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最为景仰的三位老师中,闻一多是最可称名士的。

他走进教室,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就问学生:“你们谁抽?”于是讲台上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喷云吐雾,汪曾祺自然也在其中。

另外一位老师沈从文,汪曾祺曾评价他说:“沈先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

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闻一多对汪曾祺名士气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外在;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内在,他后来的为人、为文,都能看到乃师沈从文淡泊、从容、温情的影子。

有的名士是锋芒毕露的,刚硬而决绝,像一支剑、一团火,比如嵇康。

而有的名士则是刚柔并济的,温润而坚毅,像一杯酒、一块玉,比如陶渊明。

汪曾祺的名士范儿,离后者更近点儿。

说“近点儿”,是因为他和陶渊明还略有不同。

陶渊明是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的,而汪曾祺则完完全全是入世的。

入世和名士放在一块,好像有点儿不和谐,但汪曾祺恰恰就是一个入世的名士。

他入世,但不佞世。

汪曾祺自己说:“我追求的是和谐”。

此和谐不是政治术语,而是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汪曾祺追求和谐的这种“另类名士”气质,同他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有很大关系。

他坦言:“我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

”何为儒家的人情?当然就是浓厚的现世关怀情结。

但儒家的现世关怀,和与自然的和谐是分不开的,二者融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诗性人格”。

汪曾祺又极为讲原则,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自重,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他从不肯利用朋友为自己谋取方便。

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这种坚守更体现在对文学标准始终不渝的独立见解上。

仅仅是儒家,还不足以成就他的人生境界,也不足以玉成他小说、散文创作的田园风格。

再诗性的人格,只要“爱人”“入世”,便不得不有所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有所追求,便容易为得失挂怀,陷入烦恼困顿中。

汪曾祺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尤其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煎熬和折磨,这与道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不论何种境地,汪曾祺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并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与人生。

可叹的是,汪曾祺这位名士,大半生都活在一个“去名士化”的土壤里。

他的可贵在此,他的落寞也在此。

读汪曾祺的文章,经常会感到时代背景的淡化,或者向已经消逝的过往的偏向。

汪曾祺自己也承认:“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的或正在消逝的时代。

”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

汪曾祺的散文里,有好大一部分是写饮食的,时代背景的淡化也好,消逝的过往也好,就散文来说,没有比写饮食更适合的题材了。

更难得的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里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风俗人文、历史考据,名士的情趣与文人的素养二美得兼,一时并见。

若问,名士和美食家有必然联系吗?如果一概而论,并非如此;可是要说汪曾祺,那二者的联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

如果没有美食家的这层角色,汪曾祺的名士气质就失色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名士范儿呢,那汪曾祺也就只不过是个过得去的美食家而已。

屈指一算,汪曾祺离我们而去已经16个年头了。

读者并没有忘记这个“老头儿”,他的书一印再印,尤其以饮食散文最受欢迎。

相信很多人像笔者一样,把汪曾祺视为自己最喜爱的当代作家。

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我们还会如此喜爱他的文吗?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

当今并不缺乏作家,甚至也不缺乏美食家,可是汪曾祺走后,我们放眼四望,却难得再觅一位如此率真、潇洒、从容而又有才情的名士了。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汪曾祺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其作品具有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特点,使读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中国作家网)②汪曾祺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白、更现代、更畅达。

他的白话之白,是有着真正文字的贵气。

汪先生文字的贵气渊源有自,因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

(何立伟评汪曾祺)③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贾平凹评汪曾祺)(1)下列对材料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闻一多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的;而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这份蔼然仁者之心则在内在上使汪曾祺的文风表现出淡泊、从容、温情。

B . 嵇康是锋芒毕露、刚毅而决绝的名士,如一支剑、一团火;陶渊明则是温润如一块玉、一杯酒,刚柔并济。

而汪曾祺则是出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另类的名士。

C . 汪曾祺写饮食的散文中,都没有时代背景的出现,都是在偏向已经消逝的过往。

这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怀旧情绪。

如《端午的鸡蛋》就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 .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诸多大事,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这得益于他深受道家影响,能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使作品仍能保持一种文雅气。

E . 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在怀念汪曾祺,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率真从容的名士了。

(2)汪曾祺身上“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汪曾祺名士范儿的养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 (11分) (2019高三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

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

维退,淮因西击羌。

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

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

”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

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

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

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

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①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①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B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C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D .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典农纲纪,官职名,东汉末年时曹操设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 . 关内侯,爵位名,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

C . 景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 . 面缚舆榇,一种投降仪式,面缚指缚手于背而面向前,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

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 . 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

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 .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

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 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

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②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3. (8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蜀道难》,完成后面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