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1)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1)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三个大题,26个小题。

答卷前务必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请将准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后面的答题栏内)1.2010年10月9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经过近7个月的考古发掘,在洛阳新区一建设工地文物考古现场发现了一处原始社会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

如果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当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C.陕西西安半坡村D.云南元谋县2. 下列相关右图的叙述,准确的是①已经能直立行走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④过着群居生活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④3.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 使用火B. 直立行走C. 劳动D. 使用文字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距今约6000多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氏族聚落是A. 元谋人B. 半坡聚落C. 北京人D. 河姆渡聚落5.不符合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居民的生活状况的是A. 饲养猪狗等家畜B. 种植粟等农作物C. 住干栏式房屋D. 主要种植水稻6.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8.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魔头。

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A. 夸父B. 舜C. 蚩尤D. 盘古9.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A.阪泉B.涿鹿C.牧野D.巨鹿10.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11.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A. 奴隶主阶级B. 奴隶阶级C. 平民阶级D. 地主阶级12.将夏桀、商纣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13.我们经常提醒自己要“克制”,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最早倡导这个意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孔子C.韩非子D.孙子14.春秋战国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水平在逐步的提升。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个现象的是A.牛耕的使用B.铁农具的推广C.水利的兴修D.变法的实行15.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准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④甲骨文出土于阳城的废墟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6. 关于右图的说法准确的有①它的名称是司母戊鼎②它是当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③它是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7. 都江堰市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就位于这里。

都江堰修建于A.春秋时期B.西周时期C.西汉时期D.战国时期18.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当前,世界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19.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20.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司母戊鼎B. 编钟C. 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卷Ⅰ答题卡一、选择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卷Ⅱ探究实践,请你参与二、填空题:(请将准确答案填在横线上,共7分)2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发展而来的。

23. 西周的都城在;东周的都城在。

西周的疆域比商朝进一步扩大。

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朝实行了______________。

二、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探究完成问题:(本题共23分)24.历史中的国家:材料一:春秋形势图材料二:战国形势图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并确立了霸主地位?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是哪一个霸主?(3分)(2)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4分)A B C D(3)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国分裂而来。

(1分)(4)图中A国在外交上利用什么手段对抗其它国家?(1分)25.历史中的文化:材料一: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

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1分)(2)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1分)材料二:(3))以上三幅图哪一幅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学说?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什么思想?(2分)(4)请用一句话简单评价孔子。

(2分)26.历史中的改革: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中国共产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动各领域改革。

阅读相关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

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能够得到官爵。

材料二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谁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属于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2)材料一、二中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的制定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3分)(3)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增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4)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很多粮食和布帛”。

按照法令,他能够( )A.授予爵位B.免除劳役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5)读材料三,谈谈你对变法或改革的理解。

(1分)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D D C B B A A C C B D B B D B A D B C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21.人文始祖夏朝22.商朝甲骨文23.镐京洛邑分封制三、材料分析题:(共23分)24.(9分)(1)齐桓公;管仲;楚庄王(2)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3)晋国(4)连横25. (6分)(1)因材施教(2)鄙视体力劳动;(3)图三,仁(4)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6.(8分)(1)秦孝公法家(2)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富国强兵(3)推行县制。

(4)B(5)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受到阻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言之有理即可。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持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