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导读》设计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导读》设计及思维导图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外国名篇名著导读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14-1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其中《语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课文背景。

1.简介作家。

2.说明卖火柴小女孩生长的国度——丹麦。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小女孩在什么时候上街卖火柴?他为什么不敢回家?
2.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火柴,他都看见了什么?
3.小女孩看到的情景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
(三)读后议论。

(四)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围裙搂灵魂火柴梗圣诞树叉喷香腮
2.解词。

一向摇篮兜哆哆嗦嗦精致圣诞树明晃晃灵魂
(五)指导理清全文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了五次火柴,看见了五个幻像,课文中从那里写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全文的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在想一想,课文的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关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
(六)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卖
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七)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
1.默读思考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信的内容是什么?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回忆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2.凡卡为什么要写信?你从哪儿看出凡卡的生活是悲惨的?
二、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一)、全班交流。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由谈感受,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灵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并相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 引导学生体会老板和老板娘的动作,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质疑:“在鞋匠家做学徒为什么没有鞋穿?”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凡卡求爷爷的带他回家的一段话。

(二)凡卡为什么要回忆乡下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默读凡卡回忆的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快乐。

学生感情读相关段落。

(三)你认为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
(四)续写:信寄出以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