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梦课件
2.相隔半个多世纪, 1994年12月,到她逝 世前九个月, 又意外获得台湾《中国时 报》第十七届文学奖特别成就奖,以散 文集《对照记》获奖 。这一始一终在 其他作家身上是很少见的可说是良好的 开端和比较圆满的结束 。
3.张爱玲为此写了得奖感言《忆西风》, 这是张爱玲的“绝笔 ”,文中旧事重 提更明确地表示对当年《西风》征文评 奖结果的强烈不满。
关于《天才梦》
播放电视剧《上海故事》片段 (香港大学 写稿)
1.《西风》征文1939.9.1 (一)题目:“我的……” (二)字数:五千字以内 2.张爱玲当时是香港大学一年级学生 3.看错限定字数:把“五千字以内”记成
“五百字以内”,极力压缩。 4.共有685篇作品应征,评出前十名和三名
名誉奖。《天才梦(我的天才梦)》 获名誉奖第三名。 5.《西风》后来以《天才梦》为书名结集 出版获奖作品。
• 她的天才梦是她生命的支点,她也是用 一生的心血去营造自己的梦的。
思考与讨论
1. 创造性工作主要依赖天才还是勤奋? 2. 天才就意味着精神和心灵的痛苦。天才
就意味着享受事业成功的快乐。你更认 同哪一种说法? 3. 你感觉张爱玲的自我描述真实客观吗? 你也试着写一篇自传或自述。
•
通感之曲喻——
• “华美的袍”美到极致,能够给人 带来生命的欢悦,而蚤子让人厌 恶到极致,只能让人体会到生命 被撕咬的痛苦。
• 二者组合,产生奇异怪诞的审 美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令人过目难忘。梦想之美和现实 之痛的不可分割性,人生困境的 不可摆脱性,都在这令人惊奇的 形象之中了。
• 作者以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敏锐,品味生 活的乐趣,咀嚼人生的无奈。
特异之处
•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文 字的直觉,均极敏锐
• 通感: 听见色彩,看见声音,摸着味 道,由文字联想到诸种感觉
“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 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将孩童世界丰富的想像力展现得 淋漓尽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 满了蚤子”
让人大吃一惊,怔忡不已——19 岁风华正茂的岁月,为何会如此沧 桑,如此悲凉?用什么方式体现出 来。
人生体悟
– 笔调冷静客观,不掩盖 自己的天才,也不讳言 自己的种种“乖僻”。
– 源自其心智的成熟和对 人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刻体悟。
• 虽然她才华出众,卓尔不群
• 只是平实地介绍着自己,没有张扬, 没有炫耀,也没有隐埋,甚至还告 诉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产, 母亲对她的不理解与讽刺,自己是 生活中的废物等等,一点都不摆谱, 也不作秀。
1.20世纪70年代收入张爱玲自编文集《张 看》,在所录《天才梦》末尾加了一段 “附记”
《我的天才梦》获《西风》杂志征文第十三名名誉 奖。征文限定字数,所以这篇文字极力压缩, 刚在这数目内,但是第一名长好几倍。并不是 我几十年后还在斤斤较量, 不过因为影响这篇 东西的内容与可信性, 不得不提一声。
张爱玲指出“《西风》后来没有片纸只字向我解
释。我不过是个大学一年生征文结集出版就用 我的题目《天才梦》。”
这事对张爱玲自尊心的打击是如此之大。
“ 五十多年后有关人物大概只有我还在, 由得 我一个自说自话, 片面之词即使可信也嫌小器, 这些年了还记恨?”
但她还是强调这件事“ 成了一只神经死了 的
蛀牙”,隔了半个世纪还剥夺她第二次得 奖
“ 应有的喜悦’,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一直 到晚
年张爱玲仍对此事耿耿于怀,十分“怨
对《天才梦》获奖经过的误记既表明 张爱玲对自身文学才华的充分自信, 也表明张爱玲毕竟也是常人她再清高 再通达再与世疏离仍很在乎自己的文 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分析
1、作者 “第一篇中文作品” – 是张爱玲自己承认的“处女作” – 显示其天才特征:充满自信而略于细 节。
天才替她披上一袭华美的袍子,生 活却恶作剧般地在袍子的夹缝和里子里, 放满蚤子,使她厌恶、烦恼。
• 张爱玲构筑了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梦里世界繁华诗意而孤绝,充满了生命 的欢悦;梦外世界大多时候可怖可恶, 烦恼无处不在。19岁的张爱玲已经敏锐 地感受到人生无法解决的矛盾,和人处 于这种困境中的无奈。
• 这一袭华美的袍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件 “梦的衣裳”。有梦想,生活才有目标; 穿上梦的衣裳,生命才能华美。梦想的 华服能让平凡的生命闪烁童话般的光泽, 能让琐屑的生活具有诗意的美。
• “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 标”,发展天才的梦想,就是张爱玲的 华美的袍。
• 然而,梦想之外的世界,没有无处不在 的诗意,没有与世隔绝的“快乐村”。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要掌握生活技能, 要学习待人接物,因而产生了很多无法 克服的烦恼,这些烦恼就是不断咬噬心 灵的蚤子。
文本特征 – 体裁:张爱玲早年的准自传 (拟体自传)
– 主题:叙述自己儿童时的天才 表现和种种“乖僻”,道尽 “人世沧桑”。
关于天才
– 母亲:“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 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 道出敏感天才所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麻烦。 – 天才的痛苦:高度敏锐的感觉能力以及
过度强烈的心理反应,使她与社会、与 他人难以正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