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与诗歌
篇一:二十四节气诗歌
源:作文网
一、冬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小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二十四节气与诗歌),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三、立春的诗词
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
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六街指唐宋时就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
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
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
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四、惊蛰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篇二:二十四节气配上诗词太美了
二十四节气配上诗词太美了20XX-04-3005:37
这是由清华美院吴冠英教授手绘的《二十四节气》明信片,一起来感受春天的春意融融,也期待一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四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
篇三: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冬至的诗词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二、小雪的诗句(诗词)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
”(《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
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
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
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六街指唐宋时就
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
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
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
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诗反映了农村生活: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
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清江引〃立春元〃贯云石金钗(chāi)影摇春燕斜,木杪(miǎo)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