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导学案【重点讲解】一、简析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由两极到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和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样化的标志。
第三世界的实力的增强对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主张。
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取胜,就可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国际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动荡的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和平主流的原因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难点分析】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原因历史原因: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下许多问题和矛盾。
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渗透,推行“新思维”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终于引发了严重后果。
.过程: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控制局势的“八一九”事件。
这一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影响: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了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第三,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四分五裂。
第四,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空前的曲折和困难。
人们从苏联的兴亡中借鉴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发展寻找正确道路。
二、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在二战期间,完全处于法西斯势力控制之下,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力量不够强大,如波兰、匈牙利、罗马利亚等国是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
因此,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后,其政治、经济、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1949年初,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在这个组织中也存在着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则的现象。
随着和平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一致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各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内部原因: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虽在后来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
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各种手段诱惑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学法导航】.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和概括能力。
.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举出一个较全面反映当今实际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说明该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热点追踪】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第四届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XX年11月16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来自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外长或外交大臣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就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以及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加强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共同声明。
共同声明呼吁叙利亚尽快结束流血冲突,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阿拉伯-土耳其合作论坛XX 年成立,旨在加强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文教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对话。
【小资料】巴以冲突的历史由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西部仍称巴勒斯坦。
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
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从此,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经过多年的战争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由于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XX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同步训练】.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这表明他的改革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B.取缔了苏共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能够推动苏联政局稳定.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苏联解体说明了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斯大林模式”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A.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B.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c.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有利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过渡c.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政治对抗过渡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c.“一超多强”局面短时期内就会改变D.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多样化的新国际格局不能很快确立是因为A.世界动荡不安B.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尚未形成c.各国之间尚未达成妥协D.新的国际较量尚未开始.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旧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
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这表明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些事情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钱其琛外长所说的“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参考答案】.c2.D3.B4.D5.D6.c7.B8.D9.A0.其一,各国内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