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总结15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于小儿腹泻应密切观察病情,掌握补充液体的量和速度,同时重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感染性腹泻患儿康复。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Abstract:To summarize 1500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infantile diarrhea,close observation should be added,master volume and velocity of liquid,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diet nursing,medication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s conducive to infection.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recei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and nursing care effect.
Key words:Children;Infection;Diarrhea;Treatment;Nursing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发生于秋冬季节的腹泻大多为病毒性腹泻[1]。

本文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治疗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60例腹泻患儿,随机抽取150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男女分别790例、71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5.6±
2.5)个月。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如大便稀糊、腹部疼痛等,部分患儿伴随呕吐、恶心、头痛、发热、畏寒等症状。

小部分患儿出现脓血症状,大便次数4~6次/d,伴随尿液少、口干舌燥、四肢酸软等症状,高热患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症状,由于失水严重,导致脱水症状,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现象。

所有患儿均经退热、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补液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同时实施临床护理,最后,150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1.2典型病例性别:男;年龄:1.5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病程:3d。

经身体检查发现,患儿的体温为38.7℃,皮肤较为干燥,呼吸急促,唇色桃红,有嗜睡症状,眼眶轻微凹陷,前囟凹陷,精神反应差,伴腹胀,经动脉血气监测发现,患儿为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钾情况,随即进行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补液、补钾、补钙等治疗,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在患儿神厥穴部位,贴上腹泻贴,针对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无不良反应发生,共住院治疗6d,康复出院。

2 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患儿入院后,严密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观察患儿的皮肤、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神志等,做好病情记录[2]。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判断患儿是否出现酸中毒症状,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是否加快、口唇颜色是否为桃红色、是否出现嗜睡症状、精神是否萎靡,哭时是否有泪,眼眶是否凹陷,前囟是否凹陷,以判断脱水情况。

2.2病情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的答辩情况,包括大便的量、性状、气味、颜色及次数等,向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并向患儿家长说明大便标本如何留取,对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培养和检查。

观察患儿有无出现酸中毒症状、低血钾症状等,若患儿体温较高,应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降低患儿体温,保持患儿衣物干爽。

2.3输液护理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儿进行补液治疗,若患儿腹胀较严重,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纠正患儿的酸碱失衡症状,确保患儿水电解质平衡[3]。

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输液速度,严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如果有改善,可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可选择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若患儿小于1岁,给予0.5g/次,若患儿1岁~3岁,给予1.0g/次,3次/d。

服药时应避免水温过高,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也可用蒙脱石粉口服,应在空腹时进行口服,还可用蒙脱石粉进行灌肠,灌肠时应尽量保留15~30min。

2.4饮食护理如果患儿呕吐症状较为严重,应暂禁食4~6h,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也可给予少量乳制品或米糊,但不可给予辅食。

直至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再给予白粥、面条等食物,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患儿的饮食量,直至达到正常标准,但应坚持少量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牛奶或豆浆等食物,防止患儿肠道胀气[4]。

2.5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臀部卫生,在患儿大便后,应及时清洗会阴部、肛周部,保持臀部卫生,确保患儿皮肤干燥,避免出现”红臀”现象[5]。

及时更换尿布,尽量选择吸水性较好、较柔软的尿布,若患儿出现”红臀”现象,可在发红皮肤涂上百多邦1%,同时采用神灯进行照疗,时间一般为20~30min,也可涂鞣酸软膏于臀部。

2.6感染护理为了防止感染,应做好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于感染病毒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患儿呕吐或大便后,应妥善处理患儿的排泄物,保持病房卫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儿的尿布、玩具及餐具等,应及时进行清洁,然后再进行消毒[6]。

采用三氧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注意通风,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都要彻底清洁手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2.7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关于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知识,如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让家长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感染[7]。

3结论
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对于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留取大便标本,进行标本培养和检查,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根据医生要求给予补液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酸碱平衡失调,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还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交叉感染情况,以免患儿病情恶化。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感染性腹泻患儿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在我院进行积极治疗和抢救,经过精心地护理,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93
[2]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47.
[3]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2(26):308-309.
[4]刘丽英,张秀,谭文辉.感染性腹泻患儿静脉补液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0,10(11):74-75.
[5]周晓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8(01):92-93.
[6]刘志刚.3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02):216-217.
[7]李珍钰.2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06(14):120-121.编辑/许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