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小儿腹泻;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2-02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目前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药物治疗。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小儿疾病 [1]。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

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其致病菌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也有部分是因为喂养不当、气温变化等因素引起的[2]。

本人对我院近几年对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小儿腹泻大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

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腹泻的频次增多,粪质的改变以及脱水症状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
1.1 脱水程度的判断:观察患儿的脱水症状,如面色,意识,
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尿液及尿液的色、质、量的变化等。

1.2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如低血钾、低血钙等。

1.3 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

1.4 大便次数、性状及量。

1.5 观察是否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等。

1.6 如有呕吐者,观察呕吐物的色、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2 合理喂养,调整饮食
合理喂养、调整饮食是对因治疗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调整饮食和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应该对母亲的饮食实施健康教育,如避免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避免高脂肪,油腻之品,在饮食的过程中注意卫生,鼓励母亲多饮水。

6个月以下的患儿建议以母乳喂养为主,母乳喂养以少量多哺乳为主,暂停辅食,促进小儿的消化和吸收。

但对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应适当的添加辅食,但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为主,做到少量多餐。

对于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待病情患者缓解后进行喂养。

那些患有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患儿,大多伴有双糖酶缺失,应该暂停给予患儿乳类食品,可以改用酸奶或者豆浆之类食物替代[3]。

饮食调整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

3 补液的护理
由于小儿腹泻多是以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避免滥用抗生素。

由于小儿腹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因此补液是治疗小儿腹泻最有效的措施。

在补液的过程中应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

补钾的过程中应做到:不宜过早、不宜过快、不宜过浓。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观察补液的效果并及时记录。

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现象,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在使用抗菌药治疗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时,要在治疗过程中加用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从而有利于患儿腹泻的尽快恢复[4]。

4 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原则是要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的皮肤清洁、干爽。

由于小儿排便次数的增多,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强,因此建议小儿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的擦拭,并在臀部涂护臀膏,以免发生臀红。

对于出现臀红的患儿,首先暴露局部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局部进行理疗,采用红外线或鹅颈灯照射,起到抗感染和抑制细菌的作用,但照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防止局部皮肤发生烫伤。

5 心理护理
由于小儿是特殊群体,家长对小儿疾病倍加担心,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以便更好的消除患儿家长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由于小儿不会用语言
表达自己的不舒适感觉,这时就需要家长配合,并能够把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从而及早的采取措施,使患儿早日康复。

6 预防
任何疾病预防永远是最重要的。

小儿腹泻也是如此。

应向家长讲解小儿腹泻的病因及预后,饮食调整的方法,臀部的护理,口服药喂服的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家属学会病情观察的内容及方法。

嘱家属注意饮食卫生,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餐具的清洁,气候变化时防止腹部着凉,加强体格的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王宇彤. 小儿腹泻不合理治疗76 例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94-95.
[2] 刘志刚. 36 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15-116.
[3] 潘萍. 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8.
[4] 李莉,戴明红,刘丽. 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