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分享阅读:熊小弟的栅栏

大班分享阅读:熊小弟的栅栏

大班分享阅读:熊小弟的栅栏(第一教时)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幼儿园殷海珍
读本分析:
《熊小弟的栅栏》是大班分享阅读的一个故事类读本。

这个读本一波三折,趣味实足,讲述了熊小弟针对丢萝卜的问题仔细分析并多次修改栅栏进行解决的经过,很好地为幼儿呈现出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此读本画面丰富,结果出人意料,能再次引起幼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

读本还涉及到科学领域,让幼儿了解测量的工具和方法等知识,并理解与测量相关“高度”、“间隔”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目标:
1.能读懂画面内容,并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猜测、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阅读感知故事中熊小弟遭遇的波折,感受它的执着。

3.初步理解“高度”、“宽度”、“间隔”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了解与栅栏相关知识,知道栅栏的用途;栅栏图片。

2.PPT课件;《熊小弟的栅栏》小书与幼儿人数相等;书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栅栏图)这是什么?(栅栏)它有什么用?启发幼儿了解栅栏的防护作用。

2.(PPT封面)有个熊小弟正准备做栅栏,为了做栅栏它准备了哪些工具?(锤子、尺、锯子)(出示白色圆圈)“白色圆圈”表示什么意思?(揭开遮挡)他在想什么?(表示他在想,他想兔子会来偷萝卜)
二、阅读画面、了解故事
1.熊小弟第一次做栅栏。

(1)PPT1:熊小弟种了一块萝卜地,他正在为萝卜地做栅栏,他是怎么做栅栏的?(揭开遮挡)熊小弟一边做栅栏一边在想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熊小弟做栅栏的目的。

(2)PPT2(!用较弱的声音效果):栅栏做好了。

第二天,熊小弟来到萝卜地里,发现了什么?熊小弟的表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请个别幼儿学动作)
你觉得兔子是怎样偷到萝卜的?引导幼儿观察栅栏,发现栅栏存在的问题。

(3)PPT3:熊小弟也是这么想的,原来栅栏不一样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2. 熊小弟第二次修栅栏。

(1)连续出示PPT4、5:熊小弟是怎么修栅栏的?(鼓励幼儿尝试用“先…再…然后…”说一说熊小弟修栅栏的过程。


师幼一起讲述:熊小弟先用尺子量高度,再做上记号,然后把栅栏改成一样高。

兔子就没办法跳进去,萝卜还会少吗?(幼儿猜测)
(2)PPT6(加入声音效果):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萝卜还是少了?幼儿猜测。

(3)PPT7:熊小弟是怎么想呢?(直接揭开遮挡)“原来间隔不一样宽。

”(解释间隔:两根栅
栏之间的距离叫间隔)熊小弟会怎么做?
3. 熊小弟第三次修栅栏。

(1)PPT8、9:熊小弟是怎样修改栅栏的?这次使用尺子的方法和上次有什么不一样?(幼儿理解高度与宽度)熊小弟把栅栏做得更密了,兔子还能偷到萝卜吗?
(2)PPT10(稍强的声音效果):师:(夸张的语气)怎么啦?谁来学学熊小弟的表情。

猜猜兔子是怎样偷到萝卜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

(幼儿自由讨论兔子是怎么偷到萝卜的)(3)PPT11:熊小弟想啊想,原来还有小兔子!
4. 熊小弟第四次修栅栏。

(1)PPT12:熊小弟是怎么做的?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图画内容。

师:熊小弟重新量,栅栏的间隔再小些,这下熊小弟可放心了,萝卜肯定不会少了。

(2)PPT13(更强的声音效果加上闪动效果):咦!怎么回事?(萝卜还是丢了)熊小弟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的?(学熊小弟的动作)
(3)师:这可愁坏了熊小弟,它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逐一出示PPT14-1、2、3)(引导幼儿用“难道…难道…”的句式说话。


5.PPT15:到底兔子是怎样偷到萝卜的?幼儿稍作猜测后老师揭晓答案。

(播放PPT动画:兔子挖洞。


三、完整阅读、梳理情节
1.师幼一起边看小书边完整阅读故事。

帮助幼儿完整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发展进程。

2. PPT列表:熊小弟做栅栏、修栅栏一共有几次?(4次)逐一展示列表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四、总结交流、提升情感
师述:不管熊小弟把栅栏做得有多高,修得有多窄,地里的萝卜还是被兔子偷走了。

1.提问:如果你是熊小弟,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刚才想了好多办法,都会伤害可爱的小兔子.请小朋友想一想熊小弟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呢?(师用动作提醒:既然小兔子这么爱吃萝卜,熊小弟可以…)
2.你们喜欢熊小弟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学习熊小弟,懂得遇事要学会分析并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


五、活动延伸
幼儿到表演区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熊小弟的栅栏》是大班分享阅读的一个故事类读本。

这个读本一波三折,趣味实足,讲述了熊小弟针对丢萝卜的问题仔细分析并多次修改栅栏进行解决的经过,很好地为幼儿呈现出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此读本画面丰富,结果出人意料,能再次引起幼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幼儿能读懂画面内容,并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猜测、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通过阅读感知故事中熊小弟遭遇的波折,感受它的执着;能初步理解“高度”、“宽度”、“间隔”等词语的含义。

在教学准备上,让孩子了解“栅栏”的相关知识,知道栅栏的用途;制作PPT课件;备足《熊小弟的栅栏》小书、书袋等,为活动的开展作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第一环节,我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栅栏”图片导入,启发幼儿说说栅栏的作用。

接着,引出封面,了解熊小弟做栅栏需要的工具和白色圆圈代表熊小弟心里在想的事情。

第二环节,阅读画面,了解故事。

这一环节我以熊小弟四次修栅栏的经过为线索,组织幼儿大胆猜测与充分讨论,并通过看一看、演一演、说一说,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乐于表达。

为了增强情节的生动性,我在每个“萝卜被偷”的画面都加入了声音效果,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让孩子们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是第四次熊小弟把栅栏做得更小,给人的感觉一定万无一失时,熊小弟却发现萝卜依然被偷的画面,我不但加入了声音效果,还加入了阴影效果,突出了熊小弟惊讶、疑惑与愤怒的表情。

同时,采用了导思性的提问,循序渐进的引导加上猜测、讨论等方法让幼儿掌握读本的内容,大大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增强了幼儿表达的信心和勇气,让幼儿做到有话敢说,有话愿说,从而找到了解决栅栏高矮、宽窄问题的好办法。

最后出现一只兔子在栅栏边的画面,提问:到底兔子是怎样偷到萝卜的?等孩子猜测之后,再播放“兔子挖洞”的视频,给孩子展示一个意料不到的结果。

第三环节,完整阅读、梳理情节。

我采用师幼一起看小书的形式,带着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帮助孩子完整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梳理故事的经过,阅读小书之后,我设计了一张表格。

表格的设计能恰到好处地帮助孩子们清晰明了地回忆熊小弟修栅栏的经过,很好地展现出不怕困难、遇事肯动脑筋的熊小弟的形象。

第四环节,总结交流、提升情感。

幼儿通过讨论,帮助熊小弟想办法,进一步解决兔子偷萝卜的问题。

在孩子想办法的过程中,提醒孩子想一个不伤害兔子的方法。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致高,能认真观察图画,大胆猜测。

当一个新问题出现时,孩子们总能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并能通过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交流等方式,想出解决的办法。

特别是在最后部分,孩子们帮熊小弟想了很多新颖的办法,孩子们处于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中,开动了脑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能动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封面和第一页的处理上,不要重复。

在幼儿猜测时,也应给孩子多一些时间思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