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认识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病与血管疾病的总称。
而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氧气与养分的血管,「心脏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专指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对心脏造成伤害,常见的疾病是便是「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及相关并发症。
基本上而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脂质与发炎细胞相互凝聚并会伴随着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增生与细胞外间质液分泌(extracellular matrix secretion)所造成的细胞内膜纤维变性(intimal fibrosis)。
虽然这种阻塞性的血管疾病在是造成死亡及残废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对此疾病发生的机转仍然知道有限。
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的增加,这些因素包括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抽烟,高血压及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演进过程]:
正常的血管内壁通常没有肿块且血管畅通。
然而粥状硬化不但会使动脉管壁产生肿块(由平滑肌细胞、纤维蛋白质、脂肪、细胞残渣构成),且有时会伴随程度不一的出血、坏死的情形,又粥状硬块外围常附有血栓,因此造成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组织获氧与养分供应减少,所以晚期的血管壁粥状块通常呈现复杂且不可逆之情形。
动脉硬化的演变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变化,首先,血中过量的LDL(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会聚集在动脉内壁上且与自由基反应而转变成氧化型的LDL (oxidized LDL);之后氧化型的LDL会刺激内皮细胞分泌黏着分子(adhesion molecules)如血管细胞黏着分子(VCAM)或细胞黏着分子(ICAM),另外氧化型的LDL也会促使单核白血球化学性诱发蛋白质(MCP-1)表现,如此都会吸引单核球细胞及T淋巴球向内皮表面进行黏着现象,而此过程为早期的症状现象。
之后单核球细胞会移动内皮下间隙(subendothelial space),在此分化成常驻的巨噬细胞(resident macrophages)(另外T淋巴球在早期也会粘着并穿透内膜组织),而当单核球活化成为巨噬细胞后,不但会产生许多发炎物质而且会吞噬氧化LDL,所以最终形成脂肪堆积的泡细胞(foam cells)甚至造成脂肪斑块,(但此阶段仍为可逆性,如果妥善预防可以逆转伤害性的变化)。
尔后,肿块以脂肪为中心并逐渐增大且被外围细胞所包围,因此造成周边组织细胞形成纤维状硬壳,但泡细胞分泌又会分泌多种发炎物质,如此再次破坏周围的组织与细胞及纤维状硬壳,其最终导致肿块破裂而无法修复且损伤的管壁组织释出的成分会促进血小板凝集,以形成血块或血栓。
然而血栓或血块通常会影响血液之畅通,若血管被阻塞,则发生于脑血管则是中风;发生于心脏血管则是心肌梗塞!
所以综合这些观察我们可以得知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自由基是引发
血管内膜发炎(intimal inflammation)即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症产生的重要诱导因子。
[茶多酚可改善心血管疾病]:
有鉴于台湾饮茶风气盛行且近年来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类物质不但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且对于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特别是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儿茶素类物质),其经体外抗氧化能力测试可比维生素C和E 要来的好。
而且茶多酚在预防心血疾病上的研究报告,目前仍在今年(2007)的国际期刊被持续发表并给予茶多酚正面的评价
茶多酚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改善,其最主要的功用为显著清除自由基及降低血脂、血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之指数。
因此日本国家,因国人有维持饮茶之习惯,故当地患有心血管疾病人口数相较于其他无饮茶习惯国家之罹患率要来的低。
因此,研究学者大部份认为,适当地服用茶多酚类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及降低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等疾病,达到延年益寿之效果。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图 、受动脉硬化侵袭之动脉剖面图
参考数据: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Hung-Yi Chiou
图、不同茶叶品种抑制LDL+VLDL氧化之比较参考数据:
All teas are not created equal The Chinese green tea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