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大家学乔布斯,不要学表象,也不是他做什么产品我们都去抄袭,而是学他做事 情的方法。乔布斯的成功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 当他做产品的时候,他会做一种取舍,做什么,不做什么,这就是战略。 战略不是一个先知,或者预言五年以后做什么。有人说我在想 3 年以后甚至 5 年 以后的趋势,你预言得了吗?其实就是活在当下。乔布斯就是“将生命中的 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过” ,他从来没有说在想 4~5年之后的事。他永远在把 握现在。
乔布斯回到苹果,已经 42 岁,就好比一瓶烈酒,经过时间的打磨,越发 醇厚。乔布斯将年轻时候那种阻碍他成功的因素克服掉了,保留了执著、 偏执与创新。
乔布斯内心憋着一口气,他少年得志,在硅谷属“老大哥” ,甚至比盖茨起步还 早。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媒体嘲笑的对象,也不被主流认同,而他内心又是极 为骄傲。所以,当他回到苹果,等于是将他前半生的经验和教训都给绽放了。 那时的苹果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大,但也是一知名品牌,很多用户对它有宗教般的 热爱,资源比较丰富,如若不是回到苹果,乔布斯的很多想法,光靠 NeXT恐怕 很难实现。
下一篇:中国没有苹果与乔布斯
中国未来能不能出苹果这样的公司,完全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的文化和思维。这个 不是我们寄希望生出一个像乔布斯这样的小孩就可以的。如果乔布斯生在中 国,可能在学校,也可能在他服务的公司里面,早就被扼杀了。 中国没有《反垄断法》 ,所以对垄断难以制约,产业环境比较恶劣。在美国, 几乎每五年就会有一拨新生力量起来,发展成大公司、超大型公司。中国呢? 刚出来的“婴儿”就被壮汉盯上了,婴儿怎么能跟壮汉去搏斗呢,最后指定 打不过。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要求企业家“内圣外王,外圆内方” ,我 们对人的标准非常严苛,希望十全十美,不太能接受像乔布斯这种优点和缺 点都突出的人。其实,美国的很多企业家都是个性十分鲜明,商业上的成功 但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他就是一个完人,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圣人。我们的语 境要求企业家把自己打扮成圣人和完人,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对失败不宽容。如果失败了,人家都看不起你。如果人人都害怕失败,都在 想万一失败了惹人耻笑,就没有人敢去创新。创新意味着它是小概率事件, 失败率非常高。如果满大街的人都说你应该干这事,那就不是创新了。创新 意味着冷门,一开始别人不看好,笑掉大牙,这就有可能是创新。
姜承刚总编点评: 不是乔布斯就做不出苹果, 因为乔布斯理解的消费者需求, 是普通消费者本人 也不知道的但乔布斯知道, 因为乔布斯是最早的超级电脑迷 .史玉柱做网游为什 么可以后来居上,因为他本人就是超级网游迷, 与乔布斯同理! 中国人特别讲究“情商”—怎么做人,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不怎么会做人的时候 会产生新想法, 但我们具有高情商—会做人了,却丧失了创造力!我相信随着市 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的人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更多的中国乔布出现!
姜承刚总编点评:成功者通常不是没有缺点, 而是把优点极大化, 就变成 了天才!
粉丝宗教般的文化。苹果就像奢侈品,大家送礼都送苹果手机,就像我们也许能仿 造一个跟 LV 一样的包,但是真的很难将一个包卖得像 LV 那样让人们如此狂热。 这里有太多文化和营销的东西,几乎是难以言表、难以琢磨。就像我们说的贵族 气质,我们可以通过革命将别人的城堡占了,也能穿上贵族的衣服,戴上贵族的 表,骑马、打高尔夫、抽雪茄、喝红酒,但是骨子里却还是暴发户。 3. 乔布斯拥有蛊惑力,是一个领导者,而非管理者。乔布斯是一个比较三流的管 理者,因为管理者情商要高,他的情商比较低,所以需要别人来帮他管理。领导 者就是一个布道者,他能蛊惑别人,让别人愿意追随他,让更多的人来帮他做事。 苹果公司真的有很宏大的战略吗?没有,它的战略跟战术在一起,每一步都是根 据当前的形势来把握 下一阶段的机会。从一个 MP3 播放器延展到 iPad,实际上不是一个战略所能涵 盖的,它的战略实际上是被分解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家每几年 就提出一个宏观战略。这种自上而下的战略模式,时常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已经 过时了。真正的所谓战略是什么?就是关注用户体验,不断地微创新,然后不断 地灵活调整。 乔布斯到底有没有远见?他可能有一种宗教般的信仰,认为科技可以改变世界。但 是具体说他预见到智能手机的发展、预见到平板电脑的兴起,我想应该没有,他 也很少这么去吹牛。实际上是他不断地从市场当中拿到很多的信息,市场当中会 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创新,很多新的 ideas,他都会看,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他 会不断地制定下一步的方向。
乔布斯是个怎样的人?
乔布斯不是老好人,也不绅士。他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爱计较、在私 生女的抚养问题上闹的也是沸沸扬扬。他的优点可能就是他的缺点, 他的缺点也可能正是他的优点,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是因为 他的个性,比较独裁,也比较自我,一直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那 个假的史蒂夫· 乔布斯——丹尼尔 · 莱昂斯,将乔布斯模仿得惟妙惟 肖。 “我是史蒂夫· 乔布斯,个人电脑就是我发明的。 ”瞧瞧,这 是一个多么自恋的家伙。 1. 乔布斯是产品大师,他是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是产品经理,就会 关注产品的细节,而所有的战略、天使和魔鬼都来自于细节,如果 脱离了产品,糊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消费者不买概念。很多的理 论家、 评论家经常总结很多概念, 但是为什么不管用呢?因为没有 将概念做到一个产品中去,让消费者觉得产品好、产品棒。 2. 乔布斯是市场营销大师,他知道怎么“造势” 。这种造势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宣传造势,而是如何创造一个市场的趋势,这是乔布斯最为 厉害之处。产品还可以学,比如关注细节、关注用户体验、微创新, 但是在市场“造势”这一块很难学,他能够创造出之于!
怎样学习乔布斯
乔布斯是市场营销大师,他知道怎么“造势”。 这种造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造势,而是如 何创造一个市场的趋势,这是乔布斯最为厉害 之处.
我跟史蒂夫· 乔布斯未曾谋面,但几乎读过所有有关苹果和他的资料和书籍,其中 对《iCon Steve Jobs》和《乔布斯的秘密日记》印象最深, 后者是《福布斯》 杂志资深编辑丹尼尔· 莱昂斯,模仿乔布斯的口吻写就的,蕴藏许多真实的故事 与新闻事件,据说乔布斯本人和比尔· 盖茨都曾偷偷地阅读。 乔布斯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因为个性原因被请出苹果,从那以后,他创办了 NeXT, NeXT 超前于那时代。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他回归苹果,个 人消费电子的时代真正来临。
要姜承刚总编点评: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 先要有与众不同的团队 .并非每个领 导者都擅长搭建一流团队,它不仅考验管理技巧, 而且考验领导艺术 .
下一篇:奇虎360和苹果可类比吗?
我曾经专门到硅谷去拜访当初帮助苹果设计《1984》广告创意的那个人,对方是 个老头。他的这个广告精神其实对一样,用自 己垄断市场的优势,基本上可以扼杀一切创新的力量。很多人很奇怪,其实 我也可以选择去做点别的,比如去做投资,但我最后做了奇虎 360,不得不跟 腾讯公司干了一仗。这一仗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逼着行业巨头开 始收敛这种抄袭、垄断。但是我们因此得罪了巨头,现在变成人家的眼中钉、 肉中刺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激励我们的就是《1984》广告表达的创意。奥威 尔的两本书我都读了,一本是《动物庄园》 ,一本是《1984》 。 我也不喜欢行业里有一个“老大哥” ,让行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1984》的广 告创意非常符合我的想法。奇虎 360 不是行业里最赚钱,也不是最大的公司, 但是一定要有人出来挑战垄断、 打破封闭。 《1984》里面,刚开始的画面很 黑暗,后来冲出来一个女郎,拿一个大铁棒把那个电幕给打破了。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 “3Q 大战”跟这个比较像。我们也认为如果不能让这个行业变得 更加开放,如果还是继续垄断,它实际上会扼杀创新。
微创新。人人都渴望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世界不是靠豪言壮语,也不能一蹴而就。 苹果就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一点一滴地改变世界。今天做一点改变,明天做 一点改变,一个改变可能很微小,但是只要坚持,就好比生物进化一样,最后 猴子变成了人。微创新这个词也不是我发明的,乔布斯说过 : “微小的创新 可以改变世界。 ”
姜承刚总编点评:中国人特别讲究“情商”—怎么做人很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不怎么 会做人的时候会产生新想法, 但我们具有高情商—会做人了,却丧失了创造力!我 相信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的人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 空间, 有更多的中国乔布斯出现!
下篇:怎样学习乔布斯
学习乔布斯,应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重视用户体验。高科技公司要放下高科技的架子。过去,高科技公司高高在上, 摆出一副教育消费者的姿态。当个人消费品真正进入大众化时代,消费者导 向、用户体验才最重要。乔布斯能够真正挖掘出消费者内心,知道他们在想 什么,然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给他们一种惊喜。 乔布斯做技术和产品的思路,不是重复发明而是再利用。其实微软做产品很辛苦, 什么都要从底层自己做起,还要跟原来的版本兼容,所以微软的操作系统做 得很美。但是苹果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现成的,都是拿来主义。iPhone 里很 多模块都是现成的,SSE、多点触摸屏、电话的技术,这些都不是苹果的专利, 但是苹果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一样在手机市场打败了 MOTO、诺基亚,这 种拿来主义做壳,直接用别人的核,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论。很多技术出身的 创始人,因为过于迷恋技术,最后常常本末倒置。技术是手段,在很多企业 里成了目的,为了做技术而忽略消费者。对于乔布斯而言,他的目的就是抓 住消费者,用谁的技术、用什么技术都可以。
下篇地去研究苹果公司,但是我很早就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我十几岁时 用的第一部电脑就是苹果。后来我做互联网,自己既扮演一个公司 CEO的角 色,也是一个产品经理,而且我很喜欢沙盘推演。我总是想,苹果公司为什 么要做这个决策,它的产品为什么会这么做,换了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会 试图去揣摩他的想法。尽管我没法跟乔布斯相比,但是在国内来说,我也是 一个在产品上比较下功夫的产品经理,自己也做过一些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产 品。你的经验越多,你读东西的感悟就越深。可能很多人没有做过企业、没 有做过产品,他同样读乔布斯的传记和苹果公司的历史,他的感受和我的可 能就不一样,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样。 我也没有刻意地去学苹果或者乔布斯,因为“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 , 管理学 上有一个词——“别人行,你不行” 。管理不能生搬硬套。我也没有刻意地去 学苹果或者乔布斯,因为“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 , 管理学上有一个词—— “别人行,你不行” 。管理不能生搬硬套。 苹果的“海盗文化”我也一直在用,它是一种对团队的领导力,就是让你的技术 研发团队觉得自己有精英的感觉,就像特种部队似的,觉得自己“卓尔不群、 桀骜不驯” ,在做一件与众不同、有意义的事情。海盗代表精英而不是强盗。 美国文化里的海盗就代表探索、 创新、 勇敢、 勇气, 所以美国人都很崇尚 当海盗,当年的哥伦布就是海盗,探索新大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