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的改善—”线”的改善
一、善于平衡的叙述:
1.管理是平衡的艺术;
2.生产部主管(经理)负责的是各车间之间的平衡;
3.生产车间主管(主任)负责的是各班组长之间的平衡;
4.生产组长(带线干部)负责的是各工序之间的平衡.
分级管理,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最重要的管理实践!
二、生产线平衡的四个度量指标
1.平衡率=总标准工时÷(排线人数×瓶颈工时);
2.损失率=1-平衡率;
3.每线每小时产能=每小时秒数÷瓶颈工时秒数;
4.每人每小时产能=每线每小时产能÷排线人数.
建立量度指标是任何管理改善的基础!
三、生产线平衡四项指标演算(自然状态下)
平衡率=320÷12×60=44.44%
损失率=1-44.44%=55.56%
每线每小时产能=3600÷60=60(PCS/每线每小时)
每人每小时产能=60÷12=5(PCS/每人每小时)
四、生产线平衡四项指标演算(大线)
平衡率=320÷21×18=84.65%
损失率=1-84.65%=15.35%
每线每小时产能=3600÷18=200(PCS/每线每小时) 每人每小时产能=200÷21=9.5(PCS/每人每小时)
五、生产线平衡四项指标演算(小线)
平衡率=320÷5×74=86.48%
损失率=1-86.48%=13.52%
每线每小时产能=3600÷74=48.65(PCS/每线每小时) 每人每小时产能=48.65÷5=9.73(PCS/每人每小时)
六、产品订单与产线契合程度论证分析(1)
1.订单数量及瓶颈工时分布工时:
订单数量级分析,找出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瓶颈工时是多少?
2.设定合理的假设条件做为计算基础:
4H换线一次?还是8H换线一次?
瓶颈工时以多少作为计算依据?
3.模拟分析与计算长/中/短线的最适当订单量:
长.中.短线的产能区间划分?
4.根据订单分布情况,计算所需的三种生产线数量:
长线多少条?中线多少条?短线多少条?
5.选择代表款产品进行长/中/短线预排:
只有经过实际预排才能论证长.中.短的可行性?
6.论证假设条件与模拟分析的正确性:
假设的论证条件与模拟分析的结果吻合吗?
7.生产线状态与订单形态配备论证结论:
方案可行性验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