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

利润总额
(12000)
10200
在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出租时,只要出租净收入(指租金收入扣除合 同规定的应由出租者负担的某些费用后的余额)大于亏损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额,这时也应考虑停止
亏损产品生产而采用出租的方案。
综上所述,在不改变生产能力的短期决策中,固定成本一般不变,因而可以把固定成本排除在决策考虑 因素外(但专属固定成本必须考虑),只需要比较各方案的贡献毛益额即可选择最优方案。
(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 产品,也会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例7-6】依【例7-5】,假定光华公司将甲产品的销售收入由1800元提高到 3600元(假设固定成本分摊额不变),则企业将盈利3000元(其中甲产品将盈利100 元),有关计算如表7—13所示。
丁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的计算如下: 丁产品销售收入=500×150=75000(元) 丁产品变动成本=500×110=55000(元) 丁产品贡献毛益额=75000-55000=20000(元) 丁产品专属固定成本=12000(元) 丁产品剩余贡献毛益额=20000-12000=8000(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丁产品提供的剩余贡献毛益额大于甲产品提供的贡 献毛益额7600元(8000-400),说明转产丁产品比继续生产甲产品更加有利可图, 此时企业利润总额将增至10200元,增加利润7600元(如表7—12所示)。
丁 240 9 5 4
项目产品名称 预计销售数量(件) 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540
960
丁产品的贡献毛益额大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额420元(960-
540)。可见,生产丁产品优于丙产品。
决策的正确性可以用表7—3和表7—4计算两个方案的公司利润额加以证明。
表7—3 甲、乙、丙产品组合
(4)对不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首先应在 努力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以期转亏为盈;其次应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提 高售价来扭亏为盈;最后,应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5.2.3 自制还是外购
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
在由自制转为外购 , 而且其剩余生产能力不能利用 ( 固定成本并不因停产外购而减少 ) 的情况
1
差量分析法
决策依据
2
差量损益,是指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 的数量差异。 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说明 比较方案可取
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弥补一部分 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应停产
如果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其他产品 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的固定资产出租), 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贡献毛益额, 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
由于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0元<外购单位价格65元
所以,应选择自制。这时每件A零配件的成本将降低5元,总共降低290000元。 但如果停产外购,则自制时所负担的一部分固定成本(外购价格与自制单位成本 的差额)将由其他产品负担,此时企业将减少利润:
(58000×18)-(78-65)×58000=290000(元)
【例7-5】依【例7-4】,假定光华公司在停止甲产品生产后可将生产能力转 产丁产品,其销售单价为150元,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与 单位制造费用之和)为110元,通过市场销售预测,丁产品一年可产销500件。转产 丁产品需追加机器投资12000元。问是否应停止甲产品生产而转产丁产品? 在转产决策中,只要转产的丁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在有专属固定成 本时应计算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大于亏损的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就应作 出转产的决策。
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
成本无差别点法任何方案 的总成本都可以用y=a+bx 表述。所谓成本无差别点,
表7—13
项目产品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额 减:固定成本 利润 甲 3600 2800 800 700 100
盈亏计算表
乙 2900 1200 1700 1200 500 丙 7300 3600 3700 1300 2400
单位:元
合 计 13800 7600 6200 3200 3000
下 , 正确的分析方法是 : 将外购的单位增量成本与自制时的单位增量成本相对比 , 单位增量成
本低的即为最优方案。由于固定成本不因停产外购而减少 , 这样 , 自制时的单位变动成本就是 自制方案的单位增量成本。
【例7-7】某公司生产甲产品每年需要A零件58000件,由车间自制时每件成 本为78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8元。现市场上销售的A 零件价格为每件65元,且质量更好、保证按时送货上门。该公司应该自制还是 外购?
表7—1
项目产品名 称 产销数量(件) 售价 单位变动成 本 甲 300 10 4 乙 200 8 5
产品数据资料
丙 180 6 3
单位:元
丁 240 9 5
只要分别计算丙、丁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额(如表7—2所示),加以对比,便可 作出决策。
表7—2
丙、丁产品贡献毛益额
丙 180 6 3 3
单位:元
甲 销售收入 3000 乙 1600
单位:元
丙 1080 合计 5680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 额 固定成本 利润
1200
1800
1000
600
540
540
2740
2940 1800
-
-
-
1140
表7—4 甲、乙、丁产品组合
甲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 额 固定成本 利润 3000 1200 1800 乙 1600 1000 600
表7—9 项目产品名称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营业利润 盈亏计算表 甲 1800 2100 -300 乙 2900 2400 500 单位:元 丙 7300 4900 2400 合 计
12000 9400 2600
如果仅仅根据表7—9的资料来看,停止甲产品的生产是有利的(利润将上升 到2900元)。但是否真正有利,还应参考其他资料才能确定。假设按变动成本 法分解成本,如表7—10所示。
此外,尽管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额最低,但由于其产量的影响,其贡
献毛益总额仍然最大。可见,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额的大小,不是方案择优
决策的唯一标准。
贡献毛益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
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
7.2.2 亏损产品决策
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 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 时,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 间的差量收入、差量成 本计算的差量损益进行 最优方案选择的方法
3100 600 1100
892 1020 1288 2200
800 400 200
0 0 0 400
亏损产品的决策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 (如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一般不应停产。但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贡献毛 益额,通常应考虑停产。 (2)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并不意味该亏损产品一定要继续生产。 如果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其他产品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 的固定资产出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贡献毛益额,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
表7—12 项 目 生产甲产品 12000 6200 5800 3200 2600
差量分析表 转产丁产品 85200 59800 25400 15200
单位:元 差 量 73200 53600 19600 12000 7600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其中:专属固定成本)
利润(利润将降至2200元)。表7—11的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
表7—11 项 目
差量分析表 继续生产甲产品 12000
单位:元 停止生产甲产品 10200 差 量
销售收入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利润
1800
Hale Waihona Puke 3900 1000 1300
892 1020 1288 2600
某项资源受到限制, 比较单位资源贡献 毛益
决策中,不能只根据 单位贡献毛益进行择 优,注意产销量
【例7-1】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现有丙、丁两种新产品可以投入生 产,但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种新产品投入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为 1800元,并不因为新产品投产而增加。各种产品的资料如表7—1所示。
项目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2 30 20
3 40 26
4 50 30
项目
方案 最大产量(件)
根据已知数据编制分析表
生产甲产品 8000/2=4000 30
生产乙产品 8000/3=2666 40
生产丙产品 8000/4=2000 50
单位销售价格(元)
1 3 4
2
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 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也会扭亏 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对不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 予以停产,考虑是否能扭亏为盈。
【例7-4】光华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是亏损产品。有关盈 亏按全部成本法计算如表7—9所示。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贡献毛益(元) 专属成本(元)
20
10 —
26
14 —
30
20 5000
贡献毛益总额(元)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元)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40000
— 2
37324
— 3
40000
35000 4
单位工时贡献毛益(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