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格局摘要:原料药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基础,现已记录的原料药品达2000余种。
原料药行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分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化学原料药市场格局作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上游分支,原料药行业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的竞争,其未来的发展和布局需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审视和判断。
一、原料药国际市场规模原料药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基础,现已记录的原料药品达2000余种。
原料药行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分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1、国际市场规模2008年全球原料药市场总价值(包括商品市场和内部消化市场)为910亿美元,2011年为1086亿美元;2012年达到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05%。
2008~201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而2004~2008年的这一增长率为7.2%。
市场增长放缓归咎于对整个制药行业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成本控制政策,这对药品定价增加了压力;来自仿制药的竞争加剧;药品研发线的风险高企,药品发明成本升高;来自低成本生产国家的竞争加剧。
2、外购市场规模全球API外购市场2004年为280亿美元,2008年达到360亿美元,期间CAGR为6.5%;2012年为440亿美元,其中225亿美元为仿制药原料药,215亿美元为品牌、原研药原料药;2013年达到500亿美元,2008到2013年的期间CAGR为6.8%,增速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仿制API的快速发展。
从需求角度解析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上是仿制药原料药需求的上升、区域结构上是新兴国家市场需求的上升。
二、原料药国际市场格局从地区上看,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市场(包括内部消化和商品市场),其次是正在开始起飞的亚太地区,欧洲是世界第三大原料药市场。
2012年,北美所占的份额从2008年的46%下降至43%,亚太地区所占的份额则从2008年的24.2%上升到了2012年的28.3%,欧洲所占规模为23.86%。
从增长率来看,2008~2012年,原料药增长率最高的是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该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其次是中东地区,年均增长率为8.7%,而东欧和独立国家联合体(CIS)的年均增长率为8.2%。
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市场的年增长率放缓。
其中西欧原料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最低,为2.5%,其次是日本(3.4%)和北美(3.8%)。
1、北美洲全球最大的原料药需求和进口地区。
2012年原料药市场(包括内部消化和商品市场)486亿美元。
由于环保、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原料药已不在该地区生产,主要依赖海外进口,进口金额占到区域原料药消费的50%。
其主要需求的外采产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动物用药和食品添加剂。
2011年美洲API市场规模为460亿美金,其中北美市场406亿美元,在美洲市场占比88.3%;南、中美洲金额为54亿美金,占比11.7%;预计到2017年,美洲API市场为638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预计527亿美元,占比82.6%,CAGR 为4.4%;中、南美市场预计111亿美金,占比17.4%,CAGR 接近13%。
(数据来源:Rockville,MD,/;“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Market in Europe to 2017 - 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Initiatives Supporting Generic Drug Growth,with CMOs Expected to Account for Majority of the Manufacturing Activity,”)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市场和第一大原料药采购国,2012年原料市场规模449亿美元,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39.7%。
美国的多数大型仿制药公司没有自己的原料药生产车间,其仿制原料药总消耗的80%依赖进口。
(数据来源:Rockville,MD,/Marketwire -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Market in Europe to2017-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Initiatives Supporting Generic Drug Growth,with CMOs Expected to Account for Majority of the Manufacturing Activity”)2、亚太地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区域市场。
亚洲原料药市场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2012年亚太地区原料药市场规模为32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为28.3%,预计到2017年,亚洲原料药市场将会以每年8.2%的速度增长,达到500亿美元。
其中印度和中国是该地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
(1)印度作为通用配方最优质的制造商,以及与国外同行相比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印度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青睐的原料药生产供应国。
印度是中国抗生素、激素类原料药中间体的最大采购国。
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及其衍生物等相关产品都有比较大的采购量。
印度从中国进口后,生产下游原料药或制剂卖给欧美企业和用户。
印度公司具有成熟的仿制药出口经验,并具备行业优秀的化学技术。
印度公司的竞争目标是高价值、低容积中间体和原料药,目前印度生产约600种原料药,抗肿瘤药、神经系统用药、糖尿病药、抗过敏药、心脏病和肾脏病药物这些重点增长领域,都是印度制药公司关注的重点。
2013-2014年,印度制药市场规模为236亿美元(数据来源:德勤《全球生命科学展望报告》),其中原料药市场规模约为88亿美元,在亚太地区占比为11.5%。
印度10000家医药制造商中,30%为原料药生产商。
印度占全球药品生产量的10%,包括60种治疗类别,超过600种的原料药,印度还是生产复杂专科药物领域的领跑者,印度公司关注的主要重点在日本、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老龄化,这些国家均需要更便宜的药物。
(2)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单体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非专利原料药消费国。
中国化学原料药57%用于出口,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20%左右。
2012年原料药出口额为227亿美元,2013年出口236亿美元。
主要以出口大宗原料药为主,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类、青蒿素、青霉素、VC、糖皮质激素和头孢类等品种上竞争力较强。
中国原料药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丰富而成本低廉,而存在的问题是研究和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结构中缺乏高附加值原料药。
3西欧全球第三大原料药区域市场。
2011年欧洲API市场为263亿美元,占比24.2%。
2012年估算为270亿美元,占比23.86%。
西欧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地区,在附加值高的专利名药物的原料药定制生产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中东、南美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其中德国、法国是市场领导者,意大利、英国位居三四位。
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的原料药生产商主要致力于创新药领域,而意大利、西班牙则主要在非专利药领域有较强的实力。
近几年,大量的欧洲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再使用当地原料药生产制剂,而采购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生产的原料药,西欧不仅成为中国的主要目标市场,同样也是印度等原料药出口大国的主要目标。
欧洲从中国和印度进口的原料药大概有800种,主要包括常用的抗生素原料药、止痛药和其他普通产品。
4、日本:日本是世界制药工业强国,且以生产专利原料药为主。
目前,除少数品种外,绝大部分原料药为其本国生产,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况。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环境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在产业转移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日本制药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采购原料药,日本到将会步北美洲工业国的后尘而成为原料药纯进口国。
三、原料药国际生产供应格局目前,初级原料药工业转移已经基本完成,国际药业市场形成了中国的中低端原料药,印度的原料药和仿制药,西欧的高端原料药、仿制药和专利药及美国的专利药的4大阵营,低端原料药的生产已完全转移至中国和印度。
从全球区域看,目前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区域;其次是西欧,名列全球第二。
2009年,亚太地区超越西欧成为全球最大原料药生产地;从单体国家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印度排名第二,意大利排名第三,日本在全球原料药生产市场上排名第四。
2012年中国和印度大约占了全球非专利原料药市场25%的份额,己经成为了当前非专利原料药市场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增长率为中国11.8%和印度15.8%。
全球原料药行业的供需变动原因,既包括全球医药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也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原料药环保、成本等不同的生产背景,还包括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生活现状所导致的不同需求背景。
在全球原料药生产格局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转向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可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1/5以上(数据来源:东方比特《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分析及出口产品评价》)。
新兴市场是中国原料药出口销售的最大目标,占其生产量的63.1%。
根据CPA 报告,中国向发达市场(北美,西欧和日本)的出口销售占其出口总量的36.9%,占其原料药生产总量的24.7%。
产品上,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E、糖精钠和扑热息痛等大宗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到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而其他约70多种原料药产品亦占有较大比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但另一方面,我国化学原料药一直面临着技术门槛较低,企业追求规模扩张,降低成本,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自主创新能力弱,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原料药来源国。
与中国不同的是(国内市场是原料药生产最大的目标市场),印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口销售。
2012年,印度原料药生产价值达到47亿美元,比2008年时的22.7亿美元大幅增长。
2008~2012年,印度向美国市场供应的原料药以年均增长率44%的速度增长,从2008年的2.55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2亿美元。
印度是美国市场上的第二大仿制药原料药供应国,2012年占24.4%的市场份额。
印度也在增加对西欧的原料药供应量,它占该地区原料药供应量的份额在2012年达到19.2%。
印度原料药除供应传统的美国、欧洲市场,近年正在着力开拓日本市场。
印度公司都热衷于与日本方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许多印度公司,包括Biocon、Bal Pharma、Micro Labs、RL Fine Chem、Venus、Dishman、IndSwift和Suven Pharma,正在向日本出口产品,并且在日本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