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成本

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成本

3、 在投资及动力运行成本方面,尽管深冷机组及配套 冷却水装置等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折旧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素,但外购液氮的费用却是数倍于深冷机组降温方式, 两者相比,液氮降温的费用是深冷机降温的5.13倍。
13
深冷机组的使用,比起液氮法降温,其环保优势也是 相当明显的。国外先进国家的药厂大都采用深冷机组制冷, 而不采用液氮蒸发制冷,原因除了成本优势外,就因为深 冷机组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了溶媒的消耗,减少了对大气 及水资源的污染。
远远高于使用液氮制冷,我们以年产7-ACA 300吨
为例(批次约900批),比较了使用液氮和深冷机组
的成本。
5
液氮蒸发制冷用于7-ACA生产的工艺参数: 产量: 年产300吨 年生产批次: 900批 反应温度: -50℃ 运行时间: 8 小时/批 每批需要的费用: 8,000.00 元人民币 (每立方米液氮价格: 1000元)
每批的耗水费 Cost D=160 m 3 /h×0.3 元 /m 3 ×1+160 m 3 /
h ×10%×8 小时 ×0.3 元 /m 3 =86.40 元
8
* 循环水 使用深冷机组,每生产一批 7-ACA 的费用: Cost 深冷 = Cost A+Cost B+Cost C+Cost D=4,444.00+89.00+2,496.00+86.40 =7115.40 元 使用液氮 , 每生产一批 7-ACA 的费用: Cost 液氮 =1000×8=8,000.00 元 使用深冷机组,每生产一批 7-ACA 可以节约的费用: 8000.00 元 -7115.40 元 =884.60 元
12
其它半合抗产品使用深冷机组也有相似的结论, 比如华北制药厂通过对规模为 1200吨/年的阿莫西林实际生
产过程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深冷机组与液氮降温相比:
1、 在产品收率和消耗方面,收率提高1.88%,生产溶 媒消耗降低36.1%;
2、 质量上,产品含量提高0.43%,在产品稳定性和其 他杂质等指标方面也都好于液氮降温;
业内恶性竞争短期内无法缓解。近几年外 资、民资纷纷跻身原料药生产行业,加之重 复建设,造成原料药市场特别是抗生素市场 供求严重失衡,这些更加加剧了原料药生产 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那么,原料药企业如 何面对这样的挑战呢?除了国家在宏观上 的调控和行业的自律外,企业自身如何建 立成本优势,仍然会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 的关键.
9
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随着深冷设备实际使用年限 的增加,如下列图表所示,深冷机组的费用逐年下降。
10
11
可见,即使深冷机组只使用二年即报废, 所需费用仍然低于使用液氮的费用 ,每生产 一批7-ACA即可降低生产成本884.60元, 两年(生产1800批)生产7-ACA的总成本 可以降低1,592,280.00元。如果使用深冷 机组十年,总成本的节约可达4000万元, 是非常可观的。
4
以 7-ACA生产(年产300吨)为例,讨论如何降 低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的成本
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中许多合成反应
是需要在低温下进行的,将反应物料降温到要求的特 定低温,通常采用的降温方法有液氮法或使用深冷设 备降温法。
对于一些液氮使用量较大的低温反应,如 7-
ACA的低温反应,使用深冷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
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的 成本及环保压力应对策略
------深冷机组的应用
1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主 要出口国,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生产的化学 原料药及中间体达 1300多个品种,年产总 量超过80万吨,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 份额的22%,其中近50%的产量是出口到 国外市场的,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四分之 一左右。2003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达 到近30亿美元。应该说医药化学原料药生 产是当前我国医药工业中最具活力和国际 竞争力的行业。
6
深冷机组用于 7-ACA生产的工艺参数: 单台深冷机组的制冷量: 24万大卡/时 蒸发温度: -70℃ 单台机组的装机功率: 520kw 单台机组的循环水量: 160m 3 /h 运行时间: 8 小时 需要的深冷机组: 2台0 元 人民币 7
1. 暂且假定深冷机组的使用年限为二年,即生产1800批7ACA即报废 (实际深 冷机组的使用年限远不止两年),每生产一批7ACA,使用深冷机组的费用由 以下组成: 每批所承担的设备折旧费用( 2 年折旧) CostA=4,000,000.00×2÷1800=4,444.00 元 机组维护费用 年维护费用(设备总价的 2% ): 4,000,000.00×2×2%=160,000.00 元 每批的维护费用 Cost B=160,000.00÷1800=89.00 元 每批的耗电费 Cost C=520KW×2×8 小时 ×0.5 元 / 度 ×60%=2,496.00 元
参考自《中国行业研究网》的《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环保压力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14
谢谢参阅
15
2
然而, 2004年对中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而言,却是压力重重、极不平常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的困难 接踵而来,原材料价格在上升,能源交通 成本不断上扬,出口退税率下调,环保成 本逐渐加大,印度政府对中国青霉素工业 盐一度发出进口禁令,国内市场价格不断 走低。
3
放眼未来,行业竞争的加剧仍然将使 原料药产品的价格大战硝烟滚滚 ,传统优势 原料药的产品价格 很可能将会继续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