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物理小高考知识点解析(附经典习题)

江苏物理小高考知识点解析(附经典习题)

一、 运动的描述1. 速度定义式 t xv ∆∆=2. 加速度定义式 tva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速度:at v v t +=02. 位移:2021x at t v += 3.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02=-三、 相互作用1.重力:mg G =(2r 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弹力(胡克定律) F=kx 3.滑动摩擦力 F=μF N4. 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五、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21gt y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平抛运动时间:gh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T r t s v π2==(2)角速度:Tt πφω2==(3)r v ⋅=ω(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

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F 222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6)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7)周期:fT 1=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表达式:221rm m GF = 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G 222224πω===;mg rMm G =2(应分清M 与m ,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2)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判断,r GM v =,3rGM =ω,GMr T 3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7.9km/s ==gR v 。

七、 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W=Fscos α,其中α为F 、s 之间的夹角。

此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解题时应注意W 与F 的对应关系。

当功率恒定时,也可使用公式:W=Pt ,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

2.功率:v F tWP ==(平均功率) Fv P =(瞬时功率)〖P 与F 具有对应关系,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机车运动最大速度:fP v =max 3.重力势能 mgh E p =4.重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2p 1p G E -E W =5.动能 2k mv 21E =6.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2222112121mv mgh mv mgh +=+八.动能定理:1k 2k E -E =合W 即2022121W mv mv t -=合(合外力做功等于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可表述为一切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选修1-1 八、电场1.元电荷:C e 191060.1-⨯= (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2.库仑定律:221Q Q rkF =,其中229/100.9C m N k ⋅⨯=(使用公式时,Q 1、Q 2均用绝对值代入,力的方向利用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判断。

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3.电场强度:1)定义式:qFE =,单位:(N/C )。

其中q 为试探电荷。

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而与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以及试探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

2)点电荷场强公式:2Qrk E =,其中Q 为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此公式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电场。

应用此公式时注意区分场源电荷与试探电荷。

电子伏特(eV )是能量单位,J eV 191060.11-⨯=。

九、磁场磁通量: S B ⋅=φ 条件:S B ⊥磁感应强度: SIL F B φ==条件:B I ⊥ 安培力: ILB F = 条件:B I ⊥ 方向:左手定则 十、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 BLv E = tn E ∆∆=φ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十一、家电(1)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 IR U = R UI=(2)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IUt W = 电热:Rt I Q 2= 电功率 :IU P = (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 (4)1度电 = 1KW ·h = 3.6×106J(5)电阻R 单位Ω 电容 C 单位:F ,μf ,pF 电感 H 单位:H ,mH ,μHnI I I I ==== 21nU U U U +++= 21nR R R R +++= 21R U ∝RP ∝n U U U U ==== 21nI I I I +++= 21nR R R R 111121+++= R I 1∝R P 1∝——实验题综合训练【考纲要求】(A )探究、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A )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B )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 )探究、实验: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精析】考点1:(A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⑴使用的是交变电源,不是直流电源;⑵实验用具中带点计时器本身就有计时的功能,所以实验材料不需要秒表; ⑶实验前应让木块(小车)紧靠打点计时器; ⑷实验时要先通电,再释放纸带; ⑸重复实验多次,减小误差;⑹计数点的选取:每个计数点之间相差0.02秒,一般五个计数点描一个点(0.1秒),要分清情况。

相关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转化,cm 到m ):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 2C B CD BC a T T υυ--==此图为匀加数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考点2:(A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⑴本实验的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⑵实验装置见右图,用两支测力计将橡皮条拉长到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线的位置,这即是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⑶取掉一个测力计,用余下的测力计再将橡皮条拉到O 点。

记下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线的方向,即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

(确定细线和橡皮条的结点位置、细线的方向要准确,为此应使结点尽可能小。

描绘时,可将细线竖直向下按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线描几个点,然后用三角板把点连成线。

)⑷取下白纸,按一定比例,用有向线段在纸上画出F1、F2和F 。

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1与F2之间的对角线用F 表示。

比较F 和F′的大小和方向(F′与F 之间的夹角记为Δθ),看其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 1F 2F ′F O考点3:(B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⑴本实验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⑵使用的是交变电源,不是直流电源;⑶实验前,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⑷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适当增加桌面的倾斜角,先面上重力正交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实验开始后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平衡摩擦力要适度、适量,如果角度过大,则水平方向的重力分力大于摩擦力而是小车具有合外力即加速度;过小怎需要外力来使小车启动) ⑸关于加速度的计算,不需要测物块的质量,而是通过纸带求出,所以本实验不需要涉及F=ma 的公式。

实验材料也就不需要天平、秒表,但需要刻度尺。

⑹物体加速度与它受力的定量关系: a 与F 是成正比。

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a 与1/m 成正比,a 与m 成反比(倾角过大) (倾角过小)考点4:(A )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⑴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⑵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⑶比较V 2与2gh 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实验步骤与要求的注意事项:⑴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⑵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

⑶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 的纸带。

⑷测量下落高度时,者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台点远一些,纸带也不易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0cm 之内。

⑸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a0 1/m m图4—10a0 0 a F25.(6分)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

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2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力F的数量关系,应作出▲图象(选填“a F-”或“1-”).aF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 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图象(选填“a m-”或“1-”).am25.“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题25—1图所示。

(1)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选填“小”或“大”)得多。

(2)题25—2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为了由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其中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m/s。

25.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P 点。

(1)如题25-1图所示,用A 、B 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 点,分别记录 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此时,弹簧测力计 A 的示数为_____N。

接下来,为了测出 这两分力的合力,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沿PO 方向拉伸橡皮条,使橡皮条的长度 PO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记录下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