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地理有效复习的策略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从以知识立意命题改为以能力立意命题,真正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了首位,越来越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试题“稳中求变”“易”“新”“活”。
针对新的高考模式特点,我们在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拿出具体应对措施,要研究如何增效。
一、基于教材、立足考纲,构建知识网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到,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就是说要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
在复习时,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立足《考试说明》,在复习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考试说明》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应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1.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
同学们丢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往往是由于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造成的。
2.认真研读,把握高考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出现了“一个标准,多套教材”的局面,不同版
本教材展示问题的素材和视角不同。
从课改省份高考试题看,均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
复习时要正确认识《考试说明》与教科书的关系。
3.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展现的知识点不像旧课程那么有系统,有条理;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给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增加了困难。
要提高复习有效性,就必须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找准知识结合点,理清知识脉络,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明确主干知识。
二、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和应用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要引导学生用地理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能将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揉进知识运用的过程中。
1.多关注容易成为热点的地理区域及其地理特征
如:世界性战略资源蕴藏区、地缘政治敏感区、生态环境破坏区、自然灾害高发区、经济发展迅速区等。
复习时要熟悉区位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多关注容易成为热点的地理事件及其地理性
如:科技与经济建设、能源与能源安全、祖国和平统一、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内外其他热点等。
复习时,要淡化热点事件的本身,
发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即多关注热点事件的地理性。
三、精编习题,提高复习针对性
新课程实施刚刚起步不久,所涉及知识点面广,情境素材新,能与之相配套的教辅材料不多,最近市面上出售的多种高三复习材料,均挂名新课程,其实溶入许多旧课程内容,题型陈旧。
若不加以精选,势必增加学生负担,复习缺乏针对性。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单独精编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1.要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要求明确训练目的,精选题目,学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学与练脱节。
2.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
要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键点。
3.要注重基本技能的提高
训练时要深入题目,又要跳出题目,注意总结归纳提升,掌握规律,挖掘解题方法,重视学生知识发散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高考,我们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复习中要坚信,严格按照《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按《考试说明》复习备考,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同时又要学会“变”,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复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只要这样,就能做到有效复习,学生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