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氏头针 PPT

焦氏头针 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针留针15~30分钟,在此期间还需间隔5~10分
钟运针1次。
• 如手捻确实有困难,也可以电针代替,频率宜在 200~300次/分以上,刺激强度以病人的反应来
• 11.胃区

【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
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等。
• 12.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
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冠状动脉供
血不足、哮喘、呃逆、胸部不适等症。
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的上点进针,沿皮向下刺1
寸(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 6.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
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前端刺入,沿皮向后刺
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7.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
• 13.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
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白带
多;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 14.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
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

【刺法】: 从此区的上端刺入,沿皮向眉尾

进针后,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针柄下
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至
帽状腱膜下层。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后,指下
会感到阻力减小,然后将针沿头皮针穴线推进
0.5~1.5寸,再进行运针。注意:头皮针进针要
掌握好角度,角度过小,针易进人肌层;角度过
大,则容易刺人骨膜,都会引起疼痛。为了减轻
进针时的疼痛,可嘱病人憋气,深吸气一口,暂
等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
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
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
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
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
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2.感觉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

【刺法】:沿皮刺,行快速捻针手法。
• 9.视区

【部位】: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
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 10.平衡区

【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
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
后正中线的4厘

米长的直线。

【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
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刺法】:由顶结节进针,沿皮刺入1寸(3
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 8.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 l
厘米,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
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
• 进针法

在进针时要避开发囊、瘢痕及局部感染处,
以免引起疼痛。初学者可用指切进针法,即以左
手拇指的指甲掐切头穴,右手持针,针尖紧靠指
甲缘,迅速刺入皮下。进针方向与头皮成15~30
度角。熟练后,可用快速进针法以减轻疼痛,方
法为:
• 用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针体下端(距针 尖2厘米处),针尖对准进针点,手指尖距头皮 5~10厘米序腕背屈后,再突然手腕掌屈,借助 这一力量使针尖冲进皮下或肌层。
焦氏头针
• 焦氏头针,针灸学中头针疗法的一种。

由山西焦顺发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
疗各种疾病的头针

疗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病。

●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
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
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眉枕线:是从眉毛上
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1.运动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
上的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
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
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
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
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
颞颌关节炎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3.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
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刺法】:用长毫针由本线上端刺入,沿皮
向目外眦方向刺至发际,或用2寸毫针分段刺入,
上的投影部位。自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
即为感觉区。上l/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2
/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
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头鸣;
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
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
行快速捻针手

法。
• 4.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
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刺法】:由此区的前端或后端刺入,沿皮
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 5.言语二区

【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
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停呼吸。
• 运针法

头皮针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
定不变及捻转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和食
(示)指挠侧面夹持针柄,以食(示)指的掌指
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每分钟要
求捻转200次左右。这一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是有
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双手同步捻转,因此要下苦
功锻炼一段时间。每次持续捻转卫~2分钟,头皮
方向刺至发际。行快速捻针手法。
• 【器具】

头皮针一般选用 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
钢毫针,初学者进针有困难可选用1寸针。小儿则
用0.5~l寸针。
• 【操作方法】

正确取定头皮针刺激部位对治疗效果有重要
影响。初学者应用卷尺精确测定,并用龙胆紫药
水作好标记。然后嘱病人取正坐位,分开局部头
发(男性病人如有可能应理成光头),进行彻底 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