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 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 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 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取消帝 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 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 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上京临潢府 (二)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二)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三)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四)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西夏攻宋 (二)宋夏和约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 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铁鹞子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 虽死马上不坠,乘善马、重甲。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宋夏和约: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 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
872年-926年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nà bō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 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 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A.北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北宋在战争惨败情况下议和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耶律楚材
D.元昊
2.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D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元昊
Hale Waihona Puke 3.1005年宋辽议和与1044年宋夏和约的相同点是( C )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天龙八部》南院大王 萧峰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设南 面官和北面官两院制,以“本族 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 之事,因俗而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政权名称 民族
辽(契丹) 契丹族
北宋
汉族
西夏
党项族
建国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临潢府
东京 兴庆府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而下, 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 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辽史》卷37《地理志》
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 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
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 猪以供食,不知稼穑。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 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拓跋思 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 赐姓李。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 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 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西夏攻宋
辽太宗 耶律德光 后晋高祖 石敬瑭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辽攻宋,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澶渊之盟
1005年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帐
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 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 天数安逸在幽遐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北)党宋项建族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1003—1048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 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 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 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寇准
宋真宗赵恒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 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西夏攻宋: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