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基本农田规划编制划定工作(1994)
5.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发布——国务院第257号令(1998) 6.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阶段——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减少(1999-2002)
7.基本农田建设与严格管理——法律、基本制度制度政策,关于印发
《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5〕52 号),2004年国土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基本农田保 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2004-2005) 8.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116个,以建设促保护,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 《关于正式确定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70号) (2006) 9.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国土资发 〔2009〕167号: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 护的通知。(2008-2010) 10.全国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全面启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 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基本农田划定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满足国 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 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需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
耕地 ——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 , 新开发、复垦、 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 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013 旱地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低;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的优劣;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反映,即时段特 征。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指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
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12.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等;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
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5]196号)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
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 国家林业局
1 严格制定和实施规划,确保现有基本农田数量 2 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 3 强化监督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
4 加大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5 开展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6 探索新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1.基本农田保护初步提出——建立“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基本农 田“ (1963) 2.我国第一块基本农田——湖北荆州监利县周老嘴镇(1988)
3.正式确定基本农田的概念——关于在全国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批示的通知(1992) 4.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出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全
程锋,郧文聚,2008.
全国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1 耕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 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 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 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 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 <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 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 改变用途的耕地。
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 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 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为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 防护林和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
1.3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近年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政策思路越来越明确。 国土资源部已经把东中部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
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吉林、黑龙江、内蒙
古、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 湖北、湖南 )和非粮食主产区内的粮食主产县、规划确 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重点支持区域。国土资源部下发 的《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提出
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 号);
)〕28 号);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
通知(国办〔2005〕52 号); 7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
〔2005〕196号);
耕地复种指数:全国理论值160-170%
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 生态安全
120000 115000 110000 105000 100000 95000 90000 万公顷
19 80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8.《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5〕197 号); 9.《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
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90号)
10.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
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和控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耕地保 护的补偿机制。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 质量有提高。 二是严格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先补后占,不允许跨省(区、 市)进行异地占补平衡。 三是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整理出来的土地首先要复 垦为耕地,不能复垦为耕地的要先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如果还有富余指标可以调剂给城镇使用,但要符合规划,要 纳入年度计划。调整之后的土地级差收益要反哺农村。 四是严格考核,落实共同责任。
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控制指标 指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主要包括
基期年和规划年指标:
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用地总 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在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分析和基本农田调整的基础上,
根据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约束性指标,提出县域内落 实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的要求,拟定耕地占补平衡的方案与 实施途径。
规划程序: 准备工作
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 基本农田的布局 规划成果整理
《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基本农田保护要落地到户
提出要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
地块,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 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核心工作任务就是要做好落地到户、 上图入库,基本要求是确保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实行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是从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成果质量、为今后实现基本农田有效监管所设定的两项必要工作程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为解决某
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规划。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是为改善和
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而编制的,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复垦 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序。各部门都要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最终形成基于“一张图”和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农田监管体系,为今后加 强基本农田动态监管提供基础。
1.6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合理确定基本农田面积、实现严格的数量保护 科学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农田的质量要求 “十二五”主要目标: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稳 定在15.6亿亩以上 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综合协调原则 双轨并行原则 区划完整性原则
规划程序
2.1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 领导小组、专业技术小组 收集资料 文字:土地详查资料、土地统计历史资料、 城市化发展情况、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资料、 农用地分等资料、人口发展规划、 城镇、乡村、水利、交通、村镇规划 图件:土地详查图件、农业区划图、 土壤普查图、水利、交通、村镇规划图等
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 渠、路和地坎 ( 埂 )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 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18.2574亿亩.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如按1~ 5等、6~10等、11~15等划分,那 么全国高、中、低等别耕地的面积比 例分别为6%、50%、44%.
第一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主要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概述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与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