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三、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方法
具体方法有: (1)规划年人口数量预测 P=P0(1+a)n 式中:P—规划目标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P0—规划基期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a—规划基期年至目标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 n—规划的年数 (2)基本口粮需求量预测 M=P×R 式中:M—规划年本地人口口粮需求量 R—规划年人口口粮标准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作完成后,应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 下几方面内容:
(一)规划区域内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 片、块的分布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的比例尺县级一般为1:5万,乡 村级为1:1万,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的比例保持 一致。 分布图的主要内容为行政界线、村镇布点、村镇建设 发展控制用地规模和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界 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点位置和编号,行政区内道 路、河流以及其它用地分布情况。
4.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 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 田。
(三)基本农田的维护管理 1.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 保持和培肥地力。 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基本农 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 等级。 4.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 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并定期 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 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控制面积,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 在具体工作中,在规划区内先搞一个轮廓方案,然后 以乡(镇)为单位具体制定,并落实到村,层层落实 之后,自上而下制定出全规划区的正式规划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规划年和保护面积; 分配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表。
(3)国家订购农产品数量预测 Wi=Wi0×(1+Vi)n
式中:Wi—规划年国家向规划区订购的第i种农产品数量 Wi0—起始年国家向规划区订购的第i种农产品数量 Vi—起始年至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国家订购任务的年平均增长率
(4)规划年农产品单产水平预测 yi=yi0×(1+β i)n
式中:yi—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单产 yi0—起始年第i种农产品单产 β i—起始年至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汇报人:X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步骤
三、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方法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措施制定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验收的内容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专项规划,是对耕地进行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密护区规划完成之后,需要对规划过 程中形成的各种登记资料等成果进行整理、汇 总统计; 对划定的保护区分布图、保护片块分布图进行 整饰; 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总结,连同规划工作形成 的所有文件、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并撰 写保护区规划工作报告和技术总结,组成三套 完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作档案,为县、 乡、村三级存档保管打下基础。
(四)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管理 1.县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基本 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 府提出环境质量发展趋势报告。 2.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的规定,在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的 方案。 3.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施用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 圾、污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 4.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基本农田 环境污染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 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报告,接受调查 处理。
4.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 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基本农田保护 区规划,并补充划定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 田,占用单位应当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 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5.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 应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 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6.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 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 壤改良。
(二)基本农田的使用管理 1.基本农田只能用于粮、棉、油等作物的种植,禁止在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 取土等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 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2.基本农田耕作应提高复种指数,禁止闲置、荒芜。 3.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
满1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基本农田的集 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 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 置费; 连续几年未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应交原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3.标志建立是否正确 在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地区应建立 明显保护标志,保护标志保持常年清晰。 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由当地人民政府在明显位置向社 会长期公告。 4.档案建立是否规范 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建立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成果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图、 表和文字报告。 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及面积汇总 表上报地(市)级和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备案,作为基本农田保护日常管理的依据。
(5)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面积的计算
口粮面积计算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控制面积计算
(6)基本农田保护率的计算
e=S/S0 ×100% 式中:e —基本农田保护率 S0—本地区总耕地面积 S—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控制面积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措施制定 (一)基本农田的数量管理 1.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基本农田保 护区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 不减少。 2.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占用或改变用途。 3.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 项目选址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 转用或征用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步骤 (二)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阶段 1.调查研究:对规划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 况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2.分析预测: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有关资料对规划区的人口发展规模,粮食需求 量,农产品品种和数量以及可能达到的单产水 平进行预测。
(三)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方案
现状社会经济调查资料;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方法和依据; 基本农田保护区、村镇建设发展控制用地和道路布局; 规划实施措施以及保护管理办法。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验收的内容 1.基本农田是否已经落到地块 应根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绘制乡级基本农田保 护图,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并在图上标出地块位 置和编号。 乡级填写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面积登记表,县级填写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汇总表,图、表必须与实际情况相 符。 提倡采用计算机制图和微机化管理。 2.实地是否已核实 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基本 农田保护图,实地核实保护区范围、面积等; 发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 农田保护指标不相符合的,应及时调整纠正。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作用 1. 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2. 能够正确处理发展农业和发展二、三产业的 关系 3. 是落实新土地法的重要措施
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步骤
五个阶段:准备、调查分析预测、编制方案、 划定保护片块、成果整理
(一)准备阶段 包括:建立组织、思想发动和物质准备。 建立组织:领导小组、技术小组 宣传发动:讲清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质准备:主要指经费落实和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培训、资料收集)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验收的内容 5.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善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 占有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 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登记表、保护区面积汇总表、 规划表等。 片块登记表由村一级负责汇总,这类表格比较全面地 反映出保护区的客观现实。 基本农田汇总表,以乡(镇)为单位汇总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表由县统一编制。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与工作总结。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主要表述划定的成果和依 据,内容包括:
(四)划定保护的片、块、区
规划工作人员同村民委员会一起,按照乡(镇)下达 的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和 有关技术人员,根据村镇发展规划,预测出本村居民 点建设和国家、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在工作底 图上勾绘出具体位置。 实地踏勘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并在工作底图上标 出保护片块的范围界线,对片块进行统一编号,按编 号顺序对保护片、块进行逐个登记。 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至、境界、面积、利用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等级等。 登记表均由村负责干部签名,加盖村民委员会公章, 并确定各保护田块的保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