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业职业事业导学案及答案

学业职业事业导学案及答案

第二课学业•职业•事业【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学业、职业和事业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2 •掌握文章的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择业应考虑自己的禀赋和兴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习重点难点】1 •正确理解学业、职业和事业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2 •掌握文章的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

1936年出版《文艺心理学》,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全集》等。

(二)预习课文1. 字音逻辑()职分()隽永()囿于()禀赋()相称()阔绰()欣羡()淘汰()懒怠()2•词语解释顾名思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并行不悖(b e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胜枚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得鱼忘筌(qu a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假公济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案(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_段):点明学业、职业、事业是有志气的人所关心的人生不同阶段上的三件事情。

第二部分(第—一一—段):阐述学业、职业、事业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_――_段):阐述如何解决学业与职业相矛盾的生活现实。

第四部分(第_――_段):阐述择学择业应考虑自己的禀赋和兴趣,不应受名利和传统的世俗观念影响。

第五部分(第—一一—段):论述成就事业需要的德行,告诉人们成功是凭借自己的奋斗得来的,而不是靠不劳而获侥幸获取的。

(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1. 学业、职业、事业的定义及三者的关系是什么?2. 列举学业与职业相矛盾的情形3. 择学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4 •要想成就事业需要具备什么德行?(三)方法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三、反馈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禀赋(b ing)隽永(ju cn)无人问津(j n)B. 囿于(y Ou)嗜好(sh i)不胜枚举(sh eng)C•容或(hu O 徘徊(hu①并行不悖(b e)D.纯粹(chu 9 鄙视(b 1 得鱼忘筌(qu印)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颠倒妄想人生世相劳而无补B.淘汰怯懦假公济私致理名言C.懒惰冷酷死心踏地贪污苟且D.引诱干躁顾名思义相得益彰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间纵然也偶有不劳•而获.的事,那是苟且侥幸。

B. 作为单位的领导,他廉洁奉公,从不利用工作之便假公济私..。

C. 可以成为祥瑞的东西多得很,麒麟、凤凰、白鹿、丹顶鹤……不胜枚举..。

D. 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以休养生息。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学业和职业_________ 不能成为事业,那__________ 空洞无成就。

学业和职业不能打成一片,学业就_________ 私人的嗜好。

不能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职分。

A .如果就如果只是B . 因为故因为所以C . 因为故如果只是D . 如果就因为所以5.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辈子拘守一部讲义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教员,一辈子拘守一部步兵操典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战士,余可类推。

(对比论证)B. 有些学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看不出丝毫情趣,遇事称斤称两,谈吐干燥无味,他们理应学商业或是法律。

有些工程师根本没有科学的头脑,却喜欢做点旧诗,结交大人阔佬,他们理应干政治。

(举例论证)C•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管。

(比喻论证)D.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的江山都依仗自己的奋斗才打得来。

这个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一个人如果想以寄生虫的心习,去侥幸获取只有勤奋的蜂蚁所能获到的花蜜,他终久必归自然淘汰。

万一他成功侥幸一时,社会所受的祸害也就很大……(对比论证)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B. 人们在长期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 考试时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 植物园里处处飘逸着令人心醉的芬芳扑鼻的桂花。

(二)课内阅读择学择业对于一个人是一个极重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的是个人的资禀与兴趣。

我曾观察过许多人所学的和所做的全与他们性不相近。

有些学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看不出丝毫兴趣,遇事称斤称两,谈吐干燥无味。

他们理应学商业或是法律。

有些工程师根本没有科学的头脑,却欢喜做点旧诗,结交大人阔佬,他们理应干政治。

如此等类,不胜枚举,性不相近,纵然努力,也往往劳而无补,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精力的浪费。

在美国。

“职业测验”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一个人对于择学择业如有疑难可以找一个专家用测验来解决。

这种测验容或很幼稚肤浅。

但是它的原则是不错的。

我们希望测验的方法日趋精密,将来一个人学一门学问或是就一种职业之先,都仔细经过一番测验,免得走错门路。

1 .本段文字论证的观点是什么?2•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 •择学择业为什么要考虑资禀与兴趣?(三)高考链接回到原来的问题,学业与职业是否绝对为两回事呢?从两个观点看,它们也不应分开。

第一,从狭义的学业说,学业是某一种专门学术的研究。

专门的学术研究需要长久的集中的力量。

一个人既研究一种专门学术,他就没时间精力去干别的事。

社会需要学术的进展,就需有一部分人以研究学术为“职业”。

做学问是学者的职分以内的事,正如种田是农人的职分以内的事,他们的成就都于社会有益,他们都有责任在自家职分以内求有成就。

照这样看,学业还是可以当作一种职业。

其次,就广义的学业说,学业是每一种职业必有的准备。

一切工作(尤其是近代社会分工很严密的工作)都需要学习,每一行都有一套专门学问,所以你如果想把某一种职分以内的事做好,你就必须先把它学好。

不但如此,工作本身也就是学习。

有些人以为在学校里学得一种学问,学业便可告结束,以后入社会就职业,只须拿这一套法宝作无尽期的应用。

这不但是误解学业,也是误解职业,最亲切最实在的学问大半不是从书本得来,而是从实地亲身经验得来的。

古人所谓“到处留心皆学问”,就是有见于此。

同时,到处留心学问的人可以说“学” 与“事”相得益彰,不至犯不学无术的毛病,在职业上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

一辈子拘守一部讲义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教员,一辈子拘守一部步兵操典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战士,余可类推。

所以要想把一种职业做好,必须把职业当作学业看。

依以上的分析,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三位一体。

学业或职业如果不能成为事业,那就空洞无成就。

学业和职业如果不能打成一片.,学业就只是私人的嗜好,不能成为社会中的一种的职分,对社会没有效益;职业也就降为与学问脱节的盲目的衣食营求,干燥无味。

1. (1)第三段中“’学’与’事’相得益彰”的“事”指的是:(2)第四段中“学业和职业如果不能打成一片”的“打成一片”意思是: 2•第三段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学业是每一种职业必有的准备”?(1)(2)3. 下面是文段中作者表达的两个观点,从生活中各举出一个典型事例作为例证。

(1)学业可以当作一种职业:(2)要想把一种职业做好,必须把职业当作学业:4. 文中说“最亲切最实在的学问大半不是从书本得来,而是从实地亲身实验得来的”,这是否意味着作者重视实践中的学习,而轻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结合文段的内容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

5.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判断,“做学问是学者的职分以内的事,正如种田是农人的职分以内的事,他们的成就都于社会有益”这句话是(1)________ 论证,“古人所谓’到处留心皆学问’,就是有见于此”这句话是(2)________ 论证。

6.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学业、职业和事业的“三位一体”。

第二课学业•职业•事业一、自主学习案(二)预习课文1. 字音逻辑(ji)职分(f e n)隽永(ju a n)囿于(y b u)禀赋(b ing)相称(ch e n)阔绰(chu b)欣羡(xi a n)淘汰(t a i )懒怠(d a i )2•词语解释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可想到它的意义。

相得益彰:彼此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所长。

并行不悖(b e i):同时实行,不相冲突。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举出来,形容为数很多。

得鱼忘筌(qu a n):比喻成功以后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假公济私(j i )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假,借。

济,补益、助成。

二、合作探究案(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8段)第三部分(第9—10段)第四部分(第11—13段)第五部分(第14—15段)(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1. 学业就是学问的工作或活动。

职业就是职分以内的事业。

事业指工作或活动的成就。

学业、职业、事业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2. 一是一个人的职业往往和他的学业不很相关。

二是学业与职业不完全相称,就是通才就专职。

3. 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资禀与兴趣。

名利观念;认为世间职业有些是天生的高贵,有些是天生的下贱。

4. 第一是“公”,其次是“忠”,“忠”附带勤与勇。

(三)方法探究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必管”,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阐明一个人注重实利却不关心事业成就如同渔人捕获了鱼却忘记了捕鱼工具一样短见。

课文还以斯宾诺莎、兰姆、康拉德、蒙罗等人为例佐证学业与职业相冲突时,既可以忠实于学业研究,又可以从事另外一种职业维持生计。

课文的最后一段,又从正面论述事业的成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得来,从反面论述如果存在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必将被自然淘汰,即使成功,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此外,课文还运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三、反馈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 . D 2. A 3. D (休养生息: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