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一、基本结构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

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二、主要特点:《棉花姑娘》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咕咚》一课讲的是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小动物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跟着一起跑,结果虚惊一场的故事。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随大流,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却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之后发现自己又长出了一条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五、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

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

《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

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求、盼望的语气。

读好角色的对话在3 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引导。

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

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19 棉花姑娘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

分角色表演,以读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

(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一、树立形象,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猜一个谜语。

农民春天种上它,夏天它就开了花。

秋天结果象个桃,桃子裂了开白花。

2.指导学生识记“棉”“姑娘”三个字。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

姑娘左窄右宽)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认读。

(棉花、姑娘、治病、燕子、树干、七星瓢虫、别人、忽然等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3.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特点和书写时的注意点。

3.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展示。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虫益鸟的本领。

3.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学习重点进行情景剧表演。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二、细读课文(一)预设学习第一节(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是呀,上面有许多蚜虫,什么是蚜虫呢?介绍蚜虫。

出示ppt.(3)蚜虫很小,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师:“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希望)师:“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

(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5、6节1.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读。

2.七星瓢虫本领大吗?你从哪里知道的?3.教学生字“然、奇、颗、瓢”4.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展示有关资料。

)5.介绍瓢虫家族。

6.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惊奇)找一个近义词;你演一下这个神态。

7.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第6节吗?(学生读第6小节。

)8.教学生字:“碧、吐、啦”9.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三)学习2……4节过渡: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结果怎样?他们到底是想帮还是不想帮?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4小结。

2.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3.汇报学习收获(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4.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读有关句子)(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四、积累拓展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20.咕咚设计说明:《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所以教学本课,应按照“读文——识字——学文——述说故事”的思路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

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读词: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二、整体读文,指导朗读(一)预设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预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