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代谢性疾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 特殊面容 体格发育迟缓 四肢畸形 其他
21


正常人







21-三体

21-三体综合征细胞遗传学
按核型分析分3类: 标准型 95% 易位型 2.5%~5% 嵌合型 2%~4%
正常染色体核型
46,xy
标准型21三体
47,xy+21
14/21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及其子女核型图解
嵌合型
46,xx(xy)/47, xx(xy)+21
诊断
特殊面容 智能及体格发育落后 皮纹特点 确诊依据染色体核型分析*
21-三体综合症与甲低的鉴别
共同点: 嗜睡, 喂养困难,体格及智能发育落后,出牙迟,
前囟大,闭合延迟,伸舌
不同点:
21-三体综合症
甲低
面容
特殊愚笨面容
粘液水肿面容
体温
正常
偏低
皮肤
六、治疗
治疗原则:立即给予积极治疗,治疗愈早, 效果愈好
停母乳 低苯丙氨酸饮食,phe摄入量400mg/d 每周查1次phe,控制在 5~10mg/dl,病情稳定 后 2~4周查1次 苯丙氨酸为必需氨基酸,不可过度限制 注意贫血、低血糖等并发症 BH4缺乏型还需药物治疗
母亲年龄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岁以上
每次生育 的危险性 1/1600 1/1350
1/800 1/600 1/100 1/50
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 Dowபைடு நூலகம்综合症
一呆 二吊 三头小 四高 五低 六落后
21-三体综合症患者
21-三体综合症患者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 PKU
一、概况
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 PKU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 , 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率随种族而异,我国1/16500
二、病因
1、典型PKU: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 占绝大多数
2、BH4缺乏型: GTP环化水合酶( GTP-CH)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 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等酶缺乏
与脑瘫鉴别
外貌 无特殊面容,皮肤白 发黄 与白化病鉴别
其他 呕吐,湿疹样皮疹,尿液、汗液 有鼠尿味 与佝偻病鉴别
五、实验室检测
1、新生儿期筛查:Guthrie试验,哺乳3日
2、尿三氯化铁试验:筛查法,测尿中苯丙酮酸, 当血中苯丙氨酸浓度达16mg/dl才阳性,间歇性
3、2,4 - 二硝基苯肼试验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4、尿蝶呤分析 5、酶学诊断 6、DNA分析
尿味 黑色素
白化表现
多巴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神经介质
脑发育、脑功能受抑
L-谷氨酸脱羧酶
5-羟色胺脱羧酶
r-氨基丁酸
5-羟色胺
智力低下、神经系统症状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脱羧酶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四、临床表现
出生时大多正常,3~4个月出现各种症状
神经系统 ※智能发育落后,1/3伴发癫痫,
80%脑电图改变
46,xx(xy),-14,+t(14q21q)
\
21
21 及染 其色 子体 女平 核衡 型易 图位 解携
带 者
46,xx(xy),-21,+t(21q21q)
21-三体综合征细胞遗传学
标准型
47,xx(xy)+21
易位型
D/G易位 46,xx(xy),-14,+t(14q21q) G/G易位 46,xx(xy),-21,+t(21q21q)
占1%左右
三、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及 其旁路代谢 产物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转氨酶 苯丙酮酸
(正常极少)
苯丙氨酸羟化酶
蓄积于血 酪氨酸 酪氨酸酶 多 及脑脊液 神经 (黑色素细胞)巴
多巴醌 毛发变黄
某些酶活性
肾上腺 酪氨酸羟化酶 髓质
肤白 巩膜色浅
大量由尿中排出
苯丙 酮尿
苯乙酸 由尿排出 特殊
吲哚醌 聚合
细腻
粗糙
皮纹
通贯掌,atd角增大
无特殊
腹胀便秘


伸舌原因
硬腭小
舌体胖大
21-三体综合征治疗
无有效治疗方法 预防感染,加强训练 手术矫正伴发畸形
21-三体综合征遗传咨询
标准型再发风险率与普通人群相同为1%, 一般父母无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易位型患儿的父母应进行核型分析 母方D/G易位,10%的风险率 父方D/G易位,4%的风险率 21/21易位携带者下一代100%患病
遗传性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发育儿科 赵云静
正常染色体核型
遗传性疾病分类
染色体病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线粒体病
遗传性疾病分类
基因病
¾ 单基因病 ¾ 线粒体病 ¾ 分子病 ¾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病 体细胞遗传病
主要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孕母年龄过大 接触放射线 病毒感染 化学因素 遗传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