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2篇Comments on composition编订:JinTai College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2篇前言:评语是含有点评、解释或评论的话,作为点评或讲解用,包括寄托希望的话语。
本文档根据评语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作文的特点展开点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2、篇章2:优化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篇章1: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一、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
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是说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习作,紧扣新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作文要求,有的放矢地中肯的写评语,少说废话,套话。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毫无情感的作文评语虽已销声匿迹,但诸如“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条理(不)清楚,详略(不)恰当……”却屡见不鲜。
这些程式化、一般化的套语之所以可恶,是因为它司空见惯,没有个性,寡情乏味。
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关心一下分数,根本不去认真看教师是怎么改的,怎么评的。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评语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不爱看。
因此,作文的评语要有针对性,要言之具体,说之准确,做到语语中的,方令学生受益。
如指出文章写没写出真情实感,哪方向观察得仔细,体验得深入,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又有意义,哪部分思路开阔,想像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可以写的等等。
下面是我为一学生的习作所写的评语“跑、挥、冲、涨、喘等一系列动词把调皮大王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喻、拟人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要是能把自己当时的感受、想法写下来,不失为一上等的佳作了,想一想加以补充,好吗?”学生看了这样热情洋溢的评价,恰到好处地点拨,心服口服,产生同感并积极修改。
作文评语具有针对性,具体指导了学生从哪方面修改,因而学生修改起来就比较容易。
二、作文评语要有“启发性”。
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得是否合格的尺度。
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选取新奇的角度,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化平庸为高雅,化刻薄为宽容,化抽象为浅显生动,写出能让学生读之有新鲜感,有启发性,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
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
如我为一学生的习作《我的妈妈》所写的一则评语:“寸草之心,未忘三春之晖,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情真意深,催人泪下,是一曲对母亲的深情颂歌。
如果这几个句子(参看眉批)再流畅些,简洁些,这颂歌会更感人、激励人!你说呢?xx同学,努力吧,希望看到你修改后的佳作。
”这则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之处,又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再实践,再创造。
两天后,这学生竟自觉的根据老师的评语修改了原文,修改后的习作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由此可见,作文评语要有启发性,这样能使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思考,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增强自改的能动性。
又如我为了教育一个作文不用标点的学生,采用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在作文面批时,捧着这个学生的文章一口气不停地读下去,读得上气不接下气,他听要求我停一停再往下读,我说:“不能停,你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能停呢?要忠于作者的原意啊!”这时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风趣的语言和行为既教了文又育了人,从此,那个学生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了。
三、作文评语要有“鼓励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
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
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
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
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
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
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
因而,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
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用心去体会。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也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
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
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
”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
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鼓励性。
而要写出不是程式化、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评语,除了教师要有较好的文学修养之外,关键是教师要谙熟学生的心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篇章2:优化作文评语之我见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语写作又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但它通常却只被看作是语文教学评价工作中极小的环节,而被自然地认为是每一个走上语文教师工作岗位的人都能够自通的事情。
当然,自通的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认识加上学生时代语文教师在习作本上所给予的“范本”的影响。
所以,“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语句流畅”等也就成为了作文评语中的高频词。
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僵化冷漠的低信度评语模式湮灭了学生的热情,也钳制着教师的个性。
相反,近年来“赞赏”式评语、“要表现人文关怀”等提法科学积极、灵活而有人情味。
所选事例不够典型,你可以说他书写认真;书写也不认真,你就赞他某些词语用得好,倘若词语也无甚光彩之处,那就说他叙述的角度新颖……就文本习作者附着在只言片语上点滴的思想情感,或理解,或开导,或劝慰……作文评语似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可是,当这种评语认识和写作成为一种风气,其不足与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
“拿了放大镜寻找优点”,一味地鼓励是不是就等于关注“人”的发展,正确注解新的评价理念?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学生作文心理的健康发展呢?在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写好作文评语有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写作作文评语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学生的写作。
但是,“要有效力,必先要有意义”。
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请看下面的评语:案例1: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只是一些语句显得啰嗦,还有一些错别字。
案例2:一位学生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照片上一口大铜缸。
它安放在太和殿大门外的左侧,它的宽和高度大约都是一米,红日给它镀上一层灿灿的金光。
”教师针对这一句批语道:“名称、位置、大小、高度、色彩,一句话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这就叫言之有物了。
”有人依据评点方式把作文评语分为点深型(抓住一点进行剥笋式剖入深析)、面广型(从内容、主题、语言各方面进行评价)、点面型(全面考虑,以某一点为重点撰写的评语)。
其实,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评语都应当有针对性,找出文章的亮点,具体指出其妙在何处,指出文章的缺陷在哪里,根源是什么,该如何避免。
切忌泛泛空洞的褒贬,如案例1中,教师评语泛泛而谈,不深不透,缺少细致的分析。
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就如隔靴搔痒,除了知道自己习作有错别字和语句罗唆的问题外,得不到更多具体的指导,当然不利于他的提高。
案例2则不然,教师不仅把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具体化了,还在充分肯定之后道出了缘由。
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注意,自然有利于他以后的写作了。
学生的作文毛病可能很多,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内容方面……但是评语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应该抓大头,放小头,找出症结所在,牵一发而制全身。
此外,给有训练重点的习作写评语,要关注文章在训练重点方面做得如何。
如“写人要凸现个性”这个专题的作文,评语就要注意习作写人是否凸现个性,凸现什么个性,如何凸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方法上要有启发性给学生批改作文,那种大刀阔斧的削减,越俎代庖的润饰是不可取的。
不妨多就少改或明知不改,故意留一些空间,通过加批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探究、自我修改的机会,从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被动局面中自我解救出来。
再有,作文的总批,教师切莫断言只能怎么写,不能怎么写,一定要做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以商讨语气指引一个大方向,开拓学生思维天地,让学生主动寻找泼墨的机会,使学生有文可作。
如果运用“假如以……开头会不会产生……的作用?”“倘若将……自然段调换位置,结构将发生……变化?”“除了以……结尾,试想能否以……结尾?”“……情节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这样有价值的评语不仅能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启发他们对一些作文技法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情感上要有激励性激励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成功的期待,让学生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现代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非常脆弱,教师的评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甚至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能发现作文中的优点,给以赏识和鼓励。
请看下面的评语:案例1:一位学生的文章跑了题,教师写了如下评语:虽下笔千言,然纵观全文,似只能用《出师表》的最后一句形容:不知所言!案例2:一位学生仿写了一篇优秀作文,教师评道:春蚕吃下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而你吃的是桑叶!吐出的还是桑叶!案例3:茅盾的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茅盾的文章:“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宏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拨剑祈地之慨,笔意得宋唐文胎息,词旨近欧苏两家,非致力于古文辞者不办”。
又评“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案例4:一个十三岁的中学生,也来为城市改革献计献策,科学、技术、管理、人才,都写到了,读后实在令人振奋。
虽说它憨态可掬,却又英姿勃发,真是锐气可赞,志气可嘉,才气可喜!今泰学院推荐文档案例1和案例2看似冷峻的评价,实为难听的讽言。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当然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