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正文: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

《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

《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

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

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

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

《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

《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

《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

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生动地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女相约在郊外,女孩看见男子来了,便故意隐藏起来,惹得男子着急,然后又赠送礼物表达爱意。

《邶风.静女》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男子的形象,但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子对女孩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纯洁美好的向往。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有很多,大多表现了男女相会的愉悦幸福。

《郑风.溱洧》是写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河边相聚游春的诗,众多男女在这一天洗浴以拔除不祥,祈求幸福,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相聚并趁机表达爱情的盛况。

王秀梅、王国轩在《诗经精粹解读》中说:“这首诗天真纯朴,浪漫自由,标志着和谐、自由和平等,散发着浪漫和自由的气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

《木瓜》是男女互相赠答的定情诗,充满了柔情蜜意和浪漫气息,成为历代定情诗的典范。

《野有麋鹿》是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男子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以小鹿为赠,获得爱情,全诗散发着浪漫气息,曲折动人,回味不倦。

这些诗歌中洋溢着恋爱的纯洁和美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动人心弦,引发无限的遐想。

3、相思诗有相聚就一定有别离,于是相思就成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诗经》中的《郑风.子衿》,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唱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深情思。

这首诗歌和《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王风.采葛》中男子对女子的的思念,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

这些诗歌都形象的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青春感伤诗《诗经》也有感伤青春易逝的诗,如《摽有梅》,其主人公是一位待嫁的女子。

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

梅子从“其实七兮”到”顷筐墍之”,表达了女子的焦急渴望结婚的愿望。

这些恋爱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沁人心肺,将爱情的真善之美书写的淋漓尽致,人性的单纯和美好在这些诗歌中表现出来了,真正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二、婚姻诗《诗经》中的婚姻诗亦有不少,有的表达了新婚的快乐,有的写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有的记述了丈夫对妻子的背弃,有的则叙写了女子对世俗礼教的反抗。

1、新婚诗《诗经》有不少贺新婚的诗歌,表现了新婚的快乐和幸福。

《樛木》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累之”、“荒之”、“萦之”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依赖,“绥之”、“将之”、“成之”写出了男子幸福的降临和新婚的快乐。

而《桃夭》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以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比兴新娘的年轻貌美。

《樛木》和《桃夭》均是贺新婚的诗,诗歌都表达了新婚的幸福快乐。

《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还有很多,但大多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确实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的小家。

2、思妇诗《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妇女思念外出丈夫的诗,写得如怨如慕,肝肠寸断。

《君子于役》就是一首妇女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首诗表达了妇女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位妇人看见放牧的牛羊归来,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归来,难以抑制相思之苦,还不忘关心自己的丈夫。

《诗经》中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周南.卷耳》,《殷其雷》、《草虫》等,或直抒胸臆,或侧面描写,抒情气氛浓厚,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变得更加深厚、凝重。

3、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却非常深刻,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手法上都颇具艺术特色。

《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弃妇诗是《邶风.谷风》和《卫风.氓》。

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被弃妇女的口吻,来表达对薄情男子的控诉。

但是与《邶风.谷风》相比,《卫风.氓》中的妇女少了一份怨愤,多了一份坚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被弃的故事。

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擅用心机的人,在爱情面前城府极深,决定了女子将来被弃的命运。

诗中的女子是本来是一个懵懂的女孩,在经历了被氓的抛弃、兄弟的嘲笑后依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追求,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她的刚强、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4、抗婚诗《诗经》亦有一些争取婚姻自由、反抗世俗礼教的诗歌,如《鄘风.柏舟》,诗中的女子要求婚姻自由,向“父母之命”公开违抗,“之死矢靡它”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是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和叹惜;《将仲子》也叙述了同样的遭遇。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是一首女子拒绝情人的诗,他拒绝情人的原因,是怕家庭反对、舆论指责。

这种爱和礼教的冲突,使她痛苦不安,透露了当时婚姻不自由的社会现象。

二、《诗经》中婚恋诗的美学价值婚恋诗中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那一首首歌谣,都是真诚的心的诉说,呼唤着美好,呼唤着祥和。

我们看到了人之真性情的表现,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些诗歌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青年男女纯洁率真,大胆热烈,在仲春之际相约相会,自由自在,尽享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无论是《关雎》、《汉广》中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还是《静女》、《木瓜》中的两情相悦,定情赠礼;无论是《摽有梅》中少女怀春,感叹青春不再的急迫,还是《子衿》中女子对情人思念的深长,均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纯洁美好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和质朴自然。

他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认真,就令现代人都自愧不如。

这种最质朴自然的对爱的呼唤,贯穿于每一篇恋爱诗里,成为《诗经》婚恋诗的一大特色,和封建时代表达爱情的诗歌不同,《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感情直截了当,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大胆热烈,充满激情。

婚恋诗里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歌吟,诗人往往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投入其中,在审美的王国和诗意的世界里寻求个性的舒展与解脱。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真性情的展现,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仿佛都在向我们招手,充满吸引力,而主人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怪也深深烙上心扉。

读这些作品,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青葱岁月。

这些婚恋诗的作者究竟何人,我们无从拷问,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朴素的字里行间,在平易近人的诉说中,无不透露着他们对“善”、对于“美”的诉求。

因为诚挚,所以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也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并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

三、《诗经》婚恋诗背后的时代背景《诗经》婚恋诗,刻画了丰富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真挚的感情,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婚姻制度和习俗。

诗经时代百姓的婚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奉行媒聘婚。

媒聘婚就是由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求婚,以六礼成婚;一种是利用上巳节等节日自由婚恋。

“父母之命”到了春秋时代已经形成,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已具有完全的决定权。

《齐风.南风》:“取妻之如何,必告父母。

”《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从这样的声音中,我们都可以听到父母对儿女婚姻生活的干涉,当时男女婚事,没有父母之言,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是难以自由结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