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课堂的各个环节,可根据课堂的详尽内容而做相应调整,不能为环节而环节,为模式而模式,为时间而时间。
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适用的,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既要走进模式,更要跳出模式。
一、定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自主学习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内趋力,使他们愿学、乐学、合学、善学,最终达到获取新知,提高能力的目的,详尽操作如下:
二、基本程序
1、复习巩固自主预习(5分钟)
在课前利用2分钟的时间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利用预习学案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学案完成情况予以简单评价,并检查学生对学案中涉及的新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大约3分钟时间。
(要求学生在课前3分钟要做充分准备。
)
2、导入新课确定目标(2分钟)
教师导入新课后,要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出示这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0分钟)
教师首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对于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或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组内或组间进行交流探讨(包括老师的点拨),相互印证学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
要求,教师分配任务要明确,详尽到组,以免纷乱低效。
4、展示点评精讲点拨(15分钟)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将预设的典型问题分到每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推荐成员展示其研讨成果,其他成员或教师及时予以点评或点拨,以此达到共享学习成果的目的。
5、当堂检测效果评价(8分钟)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达标检测。
如文科可以用复述、背诵的方式,理科可以用当堂解题的方式等。
(检测时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层检测)
“自主学习五环节”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1、复习巩固自主预习(5分钟)
(1)课前检查(2分钟)温故而知新,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为了发现新问题,就是必须在新授课前通过多种形式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查提问。
(2)在学生完成预习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
新授内容有所感知,对于学生预习中的共同疑难有所了解和掌握。
(3分钟)
2、导入新课确定目标(2分钟)
(1)导入要新奇、简短,富有启发性,方式要多样。
(2)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在导学案中呈现,也可在黑板或屏幕是展现。
要将学习目标细化成详尽的学习任务,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参与课堂学习。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0分钟)
自主环节(5分钟)
(1)自学内容: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为突破口进行自学。
(2)自学形式:大凡以个体学习为主,二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环节(5分钟)
(1)合作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形成个人问题并对问题有一定程度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合作时机: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
(3)合作方法: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
每一问题待合作交流结束后,由小组内一位同学予以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
(4)合作评价:对小组内每一同学的动脑思考情况、主动交流情况和发言质量进行评价。
4、展示点评精讲点拨(15分钟)
(1)展示内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
每小组
代表根据组内合作探究情况,对组内学习任务(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展示补充和纠正:各小组代表所讲解和分析的并非完全正确,对疑难问题和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
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和讲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问题,全面掌握知识。
(3)展示要求: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
如展示要有规范的开头和结尾,展示人要姿势大方、声音清脆,尽量脱离课本或笔记本,用自己
的语言展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注意发现与例外见解和不够;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其他同学,如小组内或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和纠正。
(4)展示评价:要对展示人的姿势、语量以及展示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
展示环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例外层面、例外角度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统统的答案;意义在于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点评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康健的心理素质。
精讲点拨要针对共性问题做到“三讲”。
即:学生提出疑问要讲,知识难以理解要讲,教师发现缺陷要讲。
教师讲解可分两类:
(1)讲个别小组的问题。
针对个别小组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适的讲解或强调,使学生认识更清撤,理解更深刻。
(2)讲整体存在的问题。
这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必须进行全面细密的分析或讲解,并通过对应性的题
例进行巩固,促进学生确凿把握知识内涵。
5、当堂检测效果评价(8分钟)
(1)检测形式:每小组对班内交流中师生共同纠正补充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巩固掌握,可以是个体背诵和理解,可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回答。
(2)检测内容:检测内容大凡以随堂练或测试纸为主;要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注意:达标检测的内容要有梯度,照顾到例外程度的学生。
“自主学习五环节”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复习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以减少遗忘,并将各个知识点的知识联系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较统统的知识网络;二是要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分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
辨别;三是对一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规律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通过复习之后,知识能够理解得更透彻,学习能力能够有新发展。
“复习课自主学习五环节”的前提是教师用功于课前:(1)目标要明;(2)择例要精;(3)方法要巧;(4)训练要活;(5)矫正要快。
其详尽流程为
1、自主复习,唤醒记忆(题组训练)(10分钟)按照复习板块设计一套简单但有针对性的试题,目的是为了通过做题唤醒记忆,在做题中将知识点聚拢到一块,同时通过做题发现知识的欠缺和暂时不能唤醒的记忆。
2、总结梳理,构建网络(网络构建)(5分钟)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统统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不断补充与完善。
教师在备课时也准备一套这样的“作品”,但并不用于让学生去“抄写”,而是在学生整理的结果中作点滴补充,以学生的结果为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或复习资料教学以节省时间)。
3、精讲点拨,拓展创新(典型拓展)(10分钟)陈题新讲,小题大讲,多题一讲,考题精讲。
精讲不等于少讲。
规律性的知识,常考的内容,热点问题,易于出错的答案等,教师要讲得标准,讲的透彻,讲的淋漓尽致,同时,讲课艺术要火花四溅。
4、以练为主,强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针对强化)(10分钟)
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总结出的规律性的东西,要让学生试一试。
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5、当堂检测,巩固反馈,及时矫正(补漏达标)(10分钟)
经历上一阶段的学习,此时学生信心最足,思维活动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迫切需要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这时我们适时地安排一些难度适中的几个题给学生当堂检测,巩固了知识,增强了信心。
同时,针对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更正并加以强调。
总之,复习课应包含“忆、梳、析、练、测”,要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
练习抓综合。
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