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责任教师:王文章一、课程的性质: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

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诗经:《伯兮》、《七月》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楚辞:《离骚》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两汉辞赋:《鵩鸟赋》史记:《李将军列传》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五、宋元(7课时,第十一周、十二周、十三周)北宋诗词散文:《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晏殊)、《蝶恋花》、《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雨霖铃》(柳永)、《书湖阴先生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二首)、《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南宋诗词散文:《如梦令》、《声声慢》(李清照)、《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卜算子》、《钗头凤》(陆游)、《州桥》、《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摸鱼儿》、《破阵子》(辛弃疾)、《扬州慢》(姜夔)元代散曲:[南吕]一枝花(关汉卿)、[越调]天净沙(马致远)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元代杂剧:《窦娥冤》六、明清(3课时第十四周)明代诗文:《卖柑者言》(刘基)、《项脊轩志》(归有光)、《湖心亭看雪》(张岱)、《五人墓碑记》(张溥)明代戏曲:《牡丹亭》(汤显祖)清代诗文:《圆圆曲》(吴伟业)清词:《长相思》(纳兰性德)清代小说:《促织》(蒲松龄)清代戏曲:《桃花扇》(孔尚任)七、近代诗文:(1课时,第十五周)《己亥杂诗》其五、《病梅馆记》(龚自珍)、《读陆放翁集》五、教学一般性把握内容:一、先秦:神话:《夸父逐日》、《鲧禹治水》诗经:《芣苢》、《氓》、《蒹葭》、《东山》先秦散文:《齐晋鞌之战》、《冯谖客孟尝君》、《邵公谏弭谤》、、《舜发于犬亩之中章》楚辞:《山鬼》、《国殇》二、两汉:两汉辞赋:《七发》史记:《项羽本级》两汉乐府诗:《战城南》、《上邪》、《平陵东》、《东门行》、《孤儿行》汉代古诗:《羽林郎》(辛延年)《古诗十九首》(其一、其七、其十)三、魏晋南北朝:建安诗赋:《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杂诗》(曹丕)、《送应氏》、《野田黄雀行》、《杂诗》《洛神赋》(曹植)、《饮马长城窟行》(陈琳)、《赠从弟》(刘桢)、《悲愤诗》(蔡琰)正始诗文:《赠秀才入军》(嵇康)西晋诗歌:《豫章行苦相篇》(傅玄)、《情诗》(张华)、《拟明月何皎皎》(陆机)、《杂诗》(张协)、《扶风歌》(刘琨)东晋诗文:《饮酒》、《归园田居》(陶渊明)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吴声歌曲)、《青溪小姑曲》、《清溪小姑歌》(神弦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西曲歌)北朝乐府民歌:《企喻歌》、《雀老利歌》、《隔谷歌》、《折杨柳歌辞》、《木兰诗》南朝诗文:《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拟古》(鲍照)、《晚登三山还望新京邑》、《王孙游》(谢眺)、《与胡兴安夜别》、《相送》(何逊)、《答谢中书书》(陶宏景)、《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阴铿)北朝诗文:《拟咏怀》、《寄王琳》(庾信)、《从军行》(卢思道)魏晋南北朝小说:《搜神记》[《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干宝)、《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四、隋唐五代:隋代诗歌:《人日思归》(薛道衡)、初唐诗歌:《野望》(王绩)、《长安古意》(卢照邻)、《从军行》(杨炯)、《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杂诗》(沈佺期)、《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感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盛唐诗歌:《邺都引》(张说)、《咏柳》、《回乡偶书》(贺知章)、《感遇》(张九龄)、《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孟浩然)、《登鹳雀楼》、《凉州词》、《黄鹤楼》、《长干曲》(崔颢)、《出塞》(王昌龄)、《古从军行》(李颀)、《山居秋暝》、《使至塞上》、《渭川田家》、《鸟鸣涧》、《鹿柴》(王维)、《古风》、《将进酒》、《长干行》、《丁都护歌》、《子夜吴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天门山》(李白)、《燕歌行》、《别董大》(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望岳》、《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石壕吏》、《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杜甫)中唐诗文:《贼退示官吏》(元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省试湘灵鼓瑟》(钱起)、《枫桥夜泊》(张继)、《寒食》(韩翃)、《囝》(顾况)、《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塞下曲》(卢纶)、《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洛桥晚望》(孟郊)、《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进学解》(韩愈)、《田家》、《渔翁》、《江雪》(柳宗元)、《秋思》(张籍)、《水夫谣》、《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石头城》、《乌衣巷》(刘禹锡)、《宿紫阁山北村》、《上阳白发人》、《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悯农二首》(李绅)、《题李凝幽居》(贾岛)、《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晚唐诗文:《过华清宫》、《江南春绝句》、《泊秦淮》(杜牧)、《隋宫》、《锦瑟》(李商隐)、《野庙碑并诗》(陆龟蒙)、《山中寡妇》(杜荀鹤)、《英雄之言》(罗隐)、《商山早行》、《更漏子》(温庭筠)、《菩萨蛮》、《忆秦娥》(无名氏)唐传奇:《柳毅传》(李朝威)、《霍小玉传》(蒋防)敦煌曲子词:《鹊踏枝》五代词:《生查子》(牛希济)、《蝶念花》(冯延巳)、《相见欢》、《浪淘沙》(李煜)四、宋元:北宋诗词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晚泊岳阳》、《戏答元珍》、《食糟民》、《踏莎行》、《醉翁亭记》(欧阳修)、《望海潮》(柳永)、《河北民》、《泊船瓜洲》、《桂枝香》、《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荔支叹》、《惠崇春江晓景》、《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苏轼)、《登快阁》、《题竹石牧牛》、《清平乐》(黄庭坚)、《满庭芳》、《踏莎行》(秦观)、《六丑》、《苏幕遮》(周邦彦)南宋诗词散文:《醉花阴》、《渔家傲》、《永遇乐》(李清照)、《贺新郎》(张元干)、《满江红》(岳飞)、《夜读兵书》、《游山西村》、《关山月》、《临安春雨初霁》、《示儿》、《诉衷情》(陆游)、《后催租行》、(范成大)、《悯农》、《初入淮河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戏笔》(杨万里)、《水龙吟》、《菩萨蛮》、《破阵子》、《鹧鸪天》、《西江月》、《永遇乐》、《清平乐》(辛弃疾)、《水调歌头》(陈亮)、《过零丁洋》、《金陵驿》(文天祥)金元诗词:《论诗绝句》、《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元好问)元代散曲:《一枝花》(关汉卿)、《沉醉东风》(白朴)、《山坡羊》(张养浩)、《哨遍》(睢景臣)、《天净沙》(张可久)元代杂剧:《救风尘》、《单刀会》(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五、明清:明代诗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田家》(刘基)、《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寒花葬志》(归有光)、《报刘一丈书》(宗臣)、《满井游记》(袁宏道)、《西湖七月半》(张岱)明代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名氏)清代诗文:《过吴江有感》(吴伟业)、《海上》、《精卫》(顾炎武)、《江上》、《秦淮杂诗》、《真州绝句》(王士祯)、《村家四月词》(查慎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马嵬》(袁枚)、《论诗》(赵翼)、《登泰山记》(姚鼐)、《癸巳除夕偶成》、《都门秋思》(黄景仁)清词:《点绛唇》(陈维崧)、《卖花声》(朱彝尊)、《蝶念花》(纳兰性德)、《木兰花慢》(张惠言)清代小说:《叶生》、《婴宁》、《红玉》(蒲松龄)清代戏曲:《长生殿》(洪升)六、近代诗文:《咏史》(龚自珍)、《寰海十章》(魏源)、《哀旅顺》、《书愤》(黄遵宪)、《狱中赠邹容》(章炳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