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深圳市人民小学梁伟贞
一、选好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师应该把热烈讴歌历史的、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

介绍好书给学生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图书有不同的兴趣,针对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推荐图书,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

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的是童话和儿歌;到了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的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名人传记。

如一年级学生的读物宜图文并茂,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主要阅读以图片为主的书籍。

学完拼音后,
可选一些配有拼音的图书,要求学生边看图边读汉字,还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一举数得。

2、根据课文内容来选。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

在教学中仅仅以课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在阅读类似的文章等。

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先给学生提供了《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进行联系、比较,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故事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就向学生推荐《周恩来的故事》;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故事》;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凡卡》,我就要求学生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学完《鲁宾孙漂流记》梗概,我就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原著中的某个精彩片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加强课内外联系,以课外促课内。

3、根据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来选。

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他们看的电视中也不乏好的素材,例如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很多学生找来了小说《西游记》来看;看了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就有一些同学找来《蓝猫千千万》这本书来看。

4、根据读书月活动推荐书目来选。

深圳读书月,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创立并举办的一项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距今已举办八届了。

作为由政府推动的一项公众文化节庆,深圳读书月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市民生活,影响遍及全国和港澳地区。

深圳读书月,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庆典,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

每届读书月都会有一个主题(如第八届读书月主题为“阅读·进步·和谐”),同时确定每届深圳读书月藏书与阅读推荐书目100种、深圳读书月优秀青少年读物推荐书目50种。

我就从这50本优秀青少年读物中挑选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笨男生的终极梦想》、《我的同桌是班长》、《别把我当病猫》、《我的童年我作主》、《十二岁的玩笑》、《培养孩子聪明机智的100个智慧故事》、《女孩子必读的100个公主故事》、《感动心灵的故事/阳光男孩卷》、《哈利波特》(七)、《皮皮鲁和压缩人生7天》、《乌丢丢的奇遇》、《丢三落四的小豆豆》、《生命奥秘打发现》、《虎皮猫,你在哪里/笑猫日记》、《母鸡萝丝去散步》、《名叫牛皮的插班生》(第八届),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

孩子们兴致很高,看完老师指定的书目后,主动出击,把老师没要求阅读的其它书目也一并找来阅读了。

二、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
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展示交流。

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也增加了,这时我就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谈天说地”、“编手抄报”、“即席作文”等等,把课外阅读推上一个新台阶。

2、专题创作。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就引导他们进行专题创作,如:“童话专题”、“诗歌专辑”、“幻想小说”,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不定期地出版“作文园地“。

班上有同学作文写得好,我就把它张贴在”作文园地“里,作文有进步也可张贴。

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4、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朗读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5、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

由学生自己筛选,把他认为好的图书向全班同学介绍。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

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6、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把每天下午14:00——14:25作为课外阅读课时间,每天的课外阅读课,学生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期展开评比。

如:
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等。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里蔚然成风。

本文获:
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1.4“全国小学语文十年课改之我见”论文评选一等奖 2011.120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