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 电及电路、电流、电压知识点梳理(全)

初中物理 电及电路、电流、电压知识点梳理(全)

电的产生一、电荷1.电荷是什么?在电磁学里,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固有属性(与质量相同)。

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a)符号是Q,单位是库伦(C)b)2.元电荷是什么呢?电荷的最小量,e=1.6×10-19C,也就是一个电子所带有的电荷量;a)思考电荷量与元电荷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整数倍的关系;3.讨论一下,原子为什么不带电,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解释一下;a)原子核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的电荷量相等,又因为原子核对电子束缚的作用力,电子无法脱离,最终不显电性;二、摩擦起电: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1)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的物质,2)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本质,两种物质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束缚能力不同,束缚强的得到而电子显示负电,束缚弱的显示正电,但本质上并没有产生电荷,仅仅是电子的转移;4)思考,为什么同种物质摩擦不产生显示电性;2.两种电荷:(试验证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人为规定了正电荷及负电荷)1)正电荷: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那丝绸显示什么电性;2)负电荷: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毛皮显示什么电性3)相互作用:互相排斥为同种电荷,包括都含有正电荷或者都含有负电荷;互相吸引为异种电荷、或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分为几种情况呢?(3种)三、接触起电;1.相互接触的物体,电子会通过接触点,发生转移,从而显示了电性。

具有电荷;1)接触起电是否可以拥有两种电荷呢?2)接触起电的应用,1.验电器,可以验证物体是否带电,但是无法区分何种电荷;四、感应起电(静电效应)1.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的时候,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电荷的重新排布,异性电荷位于近端,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位于远端。

2.静电效应,冬天脱毛衣时候,会发出啪啪的响声,以及点火花,雷电等;3.静电效应的应用。

静电复印机,静电植绒;4.如何防止静电效应,采取避雷针的方式;五、电荷的中和1.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使两个物体都能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2.如果,电荷量不相等,只能中和一部分,剩余的部分发生了接触起电,彼此转移;六、导体绝缘体1.导体:导电能力强的物体:如:铜、铁等常见金属等。

2.绝缘体:导电能力弱的物体:如:陶瓷、玻璃、橡胶等。

3.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原子核的束缚能力小,电子能够转移;绝缘体束缚能力强,电子不能转移;4.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电路(((((书上的例题)))1.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

2.a)知道各个符号的意义,并且能够会画,这样才行;b)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c)重点的需要点到;d)电源开关,还有单刀单掷,单刀双掷;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附图)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短接;①电源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②用电器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两端的电路。

4.电路图的画法要求:(示范画并联和串联的图)a)完整的画出电路图;即要有电源,用电器,及开关等基础原件组成;b)规范的使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不能自己编造;c)交叉的点要画粗黑圆点;d)合理规划电路图,让其分布的美观一点,同时要求,在拐角处禁止有电路元件;e)导线要横平竖直,转弯处为直角,电路图一般为长方形;f)电路图一般从正极开始画,依次连接,且电路中的导线无长短之分,要求电路中的导线不能随意交叉(并联的不算)5.串联、并联电路(试验演示)电路名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依次按顺序连接,接入电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电路原件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元件连接首尾连接用电器两端并列连接电流路径一条电流路径(无干路,之路之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电流路径,在电路连接处叫做节点电器工作情况同时工作相互影响可单独工作,互不影响(S1与L1;S2与L2)开关控制作用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其控制作用于位置无关。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

连接方法及技巧逐个顺次,一一连接先串联,在并联先并联,在串联;电路图a)定义法:电路中各个元件逐个顺次收尾连接叫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联地连载电路两点间,叫并联b)电流法:电流直接流回电源的负极,不发生分流的叫串联;电流在电路中发生分流的电路,叫做并联;c)偷懒法:电流优先走没有阻碍的路,根据此区分串并联电路;7.串并联的电源设计;根据要求画电路图;(例题)P718.电路故障分析串并联电路相关知识学习一、认识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形容电流强弱的物理量2.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单位及换算:1A=310mA.1μA=610 A 。

4.电流表(1)认识:一般是双量程,分别是0~3A , 0~0.6A 。

(2)使用:遵循“两个必须”,“两个不能”,“三先三后”原则二、方法提示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

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两要:①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③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三、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a) 试验:(视频)b) 结果: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 四、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c) 试验,(视频)d) 结果: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串联、并联电路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In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I1+I2+……+In 。

一、 认识电压 1. 电压1.定义:电压就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通常用字母“U ”表示。

2.单位。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 )、毫伏(mV )和微伏(μV )。

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1 KV=103V ,1 mV=103-V,1μV =106-V 。

2. 电压表1.量程(1)双量程:分别是0~3V , 0~15V 。

(2)分度值分别是0.1V,0.5V 。

2.使用规则① 遵循“两个必须”,“一个不能”,“三先三后”原则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接入被测电路的两端。

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先调零后使用。

三先三后 先画图后连接。

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方法提示1.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

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1)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a)4、电压与生活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认识电阻一、电阻a)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b)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欧大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Ω=103-KΩ=106- MΩ。

c)决定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如果具体分析,要进行控制变量法,控制住两个在研究第三个d)电阻也是物体本身具有一种特征属性,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条件下,电阻的阻值是发生变化的;二、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接法: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两接线头要“一上一下”。

4.注意: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它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远离下端接线柱)。

5符号:三、电阻箱:a)拔插式电阻箱和旋盘式电阻箱,优点是可直接读出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b)符号:四、半导体与超导体1.半导体定义:导体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材料。

2.超导体定义:在足够低的温度和足够弱的磁场下,其电阻率为零的物质。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一、探究欧姆定律:1. 探究电路中电流与那些因素有关;2. 观看试验,两个;3. 实验运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4.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表达式: ,R U I3、说明:① 其中I 与R 、U 属于同一段纯电阻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反应了某时刻三个物理量在同一部分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公式中I 、R 、U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为:安培、欧姆、伏特。

欧姆定律表达式变形:R=U/I ;U=IR 。

② 对于电阻的求解,与密度一样,电阻是特征属性,需要注意,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阻是不变的;③ 对于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④ 对于两个公式:串联电路分压公式:U2(U-U1)/U1 == R1/R2 ⑤ 并联电路分流公式:I1/I2==R2:R1三、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1)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2) 运用欧姆定律解释为什么电流变是串联,电压表示并联(3) 通过欧姆定律解释电源短路一、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利用R=U/I (即: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最后算出电阻R )。

2.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如图1、2所示3.实验器材:待测电阻x R 、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4.实验步骤:A.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B. 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然后闭合开关,在移动滑片,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若干组;C. 根据伏安法的原理,算出这几组电阻的大小,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