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PPT课件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PPT课件

管桩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上海(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技术部
一、PC钢棒脆断
滞后断裂分析图
PC钢棒滞后断裂原因详解
• (一)、原材料问题
• 1.原材料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空心、夹杂 、分层、结疤、裂纹等经过热处理后 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成品断裂 。
• 2.氢诱导导致滞后断裂。
孔洞
裂纹
滞后断裂分析图
Ⅱ 解决方案 1、加强进厂端板质量的控制; 2、加大笼筋车间监督检查力度,对下料 长度和端面倾斜严格控制; 3、加强对整形员工的培训,必须将管模 尾板贴紧管模才能吊往台前布料; 4、及时检查螺丝与螺孔的匹配性,对磨 损严重或过大的螺丝及时更换,螺孔偏 大或偏小的端板及时通知厂家进行整改 ;
5、更换新的挡板,挡板直径用大一些;定 位销焊接时与管模同心,且可以靠得到管模 内壁;所有螺杆严格检查,发现弯曲、变形 的立即更换; 6、进行悬吊式张拉系统; 7、禁止提前张拉; 8、不定期对拆模组场地进行整理,保证场 地的平整度; 9、检查管模,张拉区椭圆度超标的模具及 时合模维修; 10、加强对头、尾板端面的清理工作; 11、定期检查滚焊机的水平和铜盘磨损情况 。
Ⅱ 解决方案: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增强码头上料员 工及拌合机手的工作责任心; 2、要求供应商对砂石船舱的清理,防止煤块 的混入; 3、更换矿粉/水渣供应厂家; 4、对水渣/矿粉的化学成分定期进行外检, 控制相关组分含量; 5、磨水泥的公司在卸熟料时避免混入砂石中 ,从而带入砼料中造成爆桩现象。
中间均匀; 4、加强对布料员工的培训,严格按工艺 规程操作,管模两头的砼料不宜布的过 高,一方面防止合模不严,另一方面也 防止中间少料,从而造成“细腰”现象

5、调整合理的离心工艺; 6、控制砼料的和易性;
7、张拉时水平张拉,及时锁紧张拉 螺母;
8、及时补齐张拉档板上的定位销; 9、要求车间对跳动严重的管模及时
混凝土在离心时,混凝土层和砂浆层首先被粗略地 分离出来,接着是砂浆层中各组成材料的分离,与 此同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也被排挤出来,由于混凝 土层中自由水的流动路径要比砂浆层的长,因此这 部分水排挤到内壁时的时间就长,当这些水到达砂 浆层的时候,最内层的水泥浆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已经非常密实,致使这些水无法穿透此层而聚集在 砂浆层中,而此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还在源源不 断地被排挤出来充斥于砂浆层中,形成了水膜,即
Re等,改变夹杂物的分布状态及形态; 3、钢棒在生产上,采用延迟冷却工艺,吐丝温 度降低15-20℃,并降低吐丝后斯太尔摩辊道
冷却速度,以提高盘条的加工塑性;
4、根据原料碳含量及强度情况,调整淬、回火温度,以确保钢基体组织完全奥氏体化为准则 ; 5、检测产线导位等设备的稳定情况,控制盘条表面的折叠或划伤缺陷,避免脆断诱因。 6、要求供应部采购PC钢棒时保证时效性; 7、试验室验收钢棒时认真核对批号、炉号、牌号及出厂日期,生产过程中仔细跟踪外观及 使用结果。
二、钢筋弹出、断筋
Ⅰ 质量分析及描述:
A、操作原因
1、张拉时超值张拉或不水平张拉; 2、笼筋主筋长短不一,应力集中造成; 3、笼筋骨架滚焊时,焊点过深,烧伤主筋; 4、装笼时,主筋错位或扭曲。
B、材质原因:
1、钢材本身材质问题,有脆断现象;钢 筋截面成分偏析,或有杂质、裂纹等 缺陷,钢筋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回 火等工艺有问题,在应力、温度、湿 度影响作用下发生平口断裂。
B、材质方面:
1、严格执行“先到先用”的原则,待 时效期到后再投入使用;
2、出现问题后,立即停止相关批号钢 筋的使用,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厂家 沟通解决处理;
三、套箍凹陷
Ⅰ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A、操作原因
1、带钢下料长度未按标准,喇叭口偏大或偏 小;
2、桩套箍整型不到位或未整形 3、管模两端没有清理,粘有大量水泥块;
4、合模时被砼料压或被碰撞; 5、尾板未紧贴管模就布料,张拉时摩擦、挤
压、变形;
6、螺杆弯曲,偏心张拉。 7、压型工艺、质量不好,刚性差。 8、管模长期使用头尾两端不规则,发 生变形等。
B、材质原因:
1、带钢材质偏软,抗拉强度偏低;
Ⅱ 解决方案:
1、控制好进厂抱箍板的检测并及时 和厂家沟通解决;
作 3、笼筋起吊时,吊点要合适 4、拆模区,发现笼筋松散时,及时进行绑扎 5、台前布料时,检查笼筋是否松散,并绑扎
再布料 6、笼筋在模内顺直,防止张拉笼筋松散
7、制作笼筋骨架时防止油污沾在主筋上。
八、内壁砼塌落、余浆层滑落
Ⅰ 质量问题原因描述: 1、砼料和易性差,如料散(砂过粗、碎石过 大、砂率偏低)、 料稀(坍落度过大)、砂
Ⅱ 解决方案: 1、立即拆掉重新焊接笼筋骨架; 2、追溯镦头机号,拆同批次所生产 的钢筋镦头是否存在类似现象; 3、加强抽检力度,控制镦头的质量 ; 4、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5、加强对张拉机手的监控,杜绝超 值张拉。
六、负壁厚、偏心少料
Ⅰ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1、砂、石含水率未及时调整; 2、砼料在搅拌时各原材料超出规定 的误差范围,至使砼料过少; 3、拌合机手在放料时,放料时间不 足,致使砼料残留在搅拌机内; 4、布砼料时未按工艺进行布料,未 做到两边饱满中间均匀;
水化热过高; 8、吊模入池时,产生严重碰撞; 9、蒸养池内尾端汽管断裂,裂口处蒸汽 涌出形成冲力造成桩尾端内壁砼坍落。
10、如果离心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或由于设备和模 具的老化变形造成跳模,就有可能产生过大且不均 匀的振动力,使得管桩成型后出现严重内分层,降 低砂浆层的粘结力,形成内壁塌落。当混凝土拌和 物和易性不佳时,就更加剧了内壁塌落现象发生的
• (四)、设备原因
主要是淬回火温度不稳定,导致钢棒组织转变不完 全,淬火或水压不稳定,影响组织转变同时回火冷 却速度过慢的话可能会出现回火脆性。
• (五)、机械工艺原因
机械方面主要由于辊对原材料表面进行了切削,且 深度比较大导致成品应力集中;牵引机张力过大造 成组织粗大且不均匀;模具压缩比过大导致成品断 裂
(二)、热处理工艺原因
1.冷却速度过快,形成表1.组织转变不充分导致PC 钢棒内部有铁素体,生产成成品后由于受比较大的 应力,导致铁素体塑性变形后断裂(主要有淬火温
度、淬火时间、水温、水压决定的) 。 2.淬火水质出现问题,例如含泥沙量大可能也会导
致钢棒表面出现裂纹,并断裂。面局部硬化层
(三)、化学成分的影响
石含水率过大; 2、二次加水以后搅拌时间不够,混凝土搅拌
不均匀; 3、离心时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如:
提前刹车,缩短高速时间; 4、离心过程中管模严重跳动;
5、将大量散落在平车上过干或积水太多 的料铲起以后,集中放置在管模一处; 6、砂的细度模数未控制好,砂过粗; 7、砼料搅拌时间过短不均匀,导致局部
5、管模变形,头、尾板不平整,管模两端粘接 的废草绳未清理干净; 6、挡板不合格(①只有部分定位销,并且不能 靠到管模内壁,在离心时会出现摆动;②挡板直 径不够大或张拉区椭圆度过大,在合模时盖模不 能很好地靠着挡板,使管模错位,挡板不能平靠 管模,间接引起端板倾斜③定位销焊接时与管模 不同心); 7、头尾板更换时,未对残余的水泥渣及时清理 ; 8、头、尾板螺丝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 9、拆模场地不平整;
脆断试样经硝酸酒精侵蚀后进一步观察,试样表面局部有硬化层存在,断口面组织为马 氏体+回火索氏体,有别于基体组织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且试样断口无裂纹等其 他缺陷,可以认定内部夹杂物超标是PC钢棒脆断主要原因;另外从化学组分检验分析 ,Si含量偏低为0.59%,这样降低了PC棒的淬透性和韧性,且会增加钢棒的脆性,可 以认定Si含量偏低是PC钢棒脆断重要原因 。
五、端板倾斜、盆碟状、变形
Ⅰ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A、端板倾斜
1、端板本身材质问题,端板本身平面度超 标; 2、笼筋主筋长短不一、牵引盘不水平或路 轨地基下沉造成滚出的笼筋端面倾斜; 3、尾板未紧贴管模就张拉,提前张拉,超 值张拉; 4、张拉不水平(张拉螺杆弯曲松动或螺杆与张拉
头板不垂直,直接引起张拉时偏心现象);
5、线材拉制次数过少不合理,造成铁线过硬 ,滚焊不牢;
6、笼筋入模后扭曲,张拉时散笼; 7、线材油污过重或主筋沾有油污焊接不牢,
造成散笼。
材质原因:
1、采购线材偏硬,造成滚焊不牢易散 。
2、同一条笼筋骨架中部分主筋平直度 不够,造成张拉时散笼现象。
Ⅱ 解决方案:
1、制定合理的拉丝工艺,保证拉丝质量。 2、焊笼筋时,滚焊机电流调整到合适电流操
B、盆碟状
1、端板本身材质问题,端板本身平整度 超标(尽可能不用铸锻板和离心板); 2、端板厚度不足; 3、笼筋DP值偏外,张拉应力集中; 4、头尾板长期不清理打油,更换桩种时 因余浆清理不干净引起盆碟状(如:500 *100更换做500*125时)
C、变形
1、本身材质过软 2、端板厚度不足。 3、螺丝本身材质问题,张拉或脱模时 造成断螺丝的现象; 4、张拉时头、尾板掉螺丝(装头尾板 时螺丝未打紧、螺丝偏小、齿薄、螺丝 二次利用、螺丝磨损严重等), 5、未对称放张,造成最后一颗螺丝应 力集中,拆卸困难,引起端板变形。
2、钢筋未达到时效期就投入使用,钢筋 不稳定,生产中表现出来。
Ⅱ 解决方案:
A、操作方面
1、加强张拉机手的培训,严格按张拉工艺制度执行; 2、加强笼筋质量控制; 3、对端面不平的头尾板或弯曲的螺杆进行更换或维修; 4、加强对张拉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5、加大笼筋的监测力度,规范滚焊机手的操作,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
2、定期对带钢下料长度的抽检力度 ,及时调整抱箍板的下料长度和抱 箍板的压型,保证喇叭口的圆整度
与大小; 未到位及时调整。
3、加强整型、清模员工培训,规范 操作;
4、加强管模两端的清理,并打油; 5、布料时做到两端饱满中间均匀, 两端堆料不得过高,合模时严禁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