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常见临床症状水肿腰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尿潴留水肿⏹定义: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水肿的主要因素:钠水潴留(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右心衰)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肾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综合征)淋巴液或静脉回流障碍(丝虫病、血栓性静脉炎)水肿⏹局限性水肿:局部血管闭塞⏹局部淋巴回流障碍⏹局部神经血管性水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全身性水肿: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内分泌性特发性水肿肾性水肿⏹特点:从眼睑、颜面开始演技延及全身性,晨起明显,发展常迅速,伴有其他肾病特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机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间质水肿压迫、容量负荷增多、RAS系统激活等腰痛⏹肾实质无感觉神经分布,但肾被膜、输尿管、肾盂上有感觉神经分布,当这些部位受到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可产生腰痛腰痛:非肾源性腰痛⏹脊椎疾病(椎间盘突出、外伤、脊柱炎)⏹腰椎旁软组织疾病(劳损、肌纤维组织炎)⏹脊神经根病变(脊髓压迫症、神经根炎)⏹其他内脏(胰腺、球后溃疡、后位阑尾、妇科、腹膜后病变)腰痛:肾源性腰痛:⏹肾脏体积肿大牵拉包膜(肾小球肾炎、尿路梗阻、肾静脉血栓、肾囊肿、肾癌)⏹肾周炎症反应(脓肿、梗塞、出血)⏹肾盂或输尿管炎症及结石⏹其他:肾下垂、腰痛血尿综合征血尿⏹新鲜中段尿离心(10ml尿以1500/min转速离心5分钟)沉渣镜检,>3/HP⏹每小时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h⏹12小时尿沉渣红细胞Addis计数>50万⏹每升尿液含1ml以上血液时肉眼可见,称肉眼血尿血尿⏹是否是真性血尿?⏹是否是泌尿系统病变?⏹定位及病因诊断:肾小球性肾炎⏹非小球性炎症结核结石外伤肿瘤血管畸形其它引起血尿的其他原因⏹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紫癜、再障、白血病)感染(败血病、出血热、钩虫病)风湿病(SLE、多动脉炎)心血管(肾动脉硬化、慢性心衰)内分泌(痛风、糖尿病)⏹尿路邻近器官:前列腺、阑尾炎、盆腔炎、直肠癌)⏹药物化学因素:磺胺类,汞,甘露醇,CTX等血尿⏹尿三杯:前前尿道;后膀胱颈和三角区或后尿道;全上尿路或膀胱⏹相差显微镜:可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是否肾小球源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突有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尿道疼痛合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核、结石⏹50岁以上男性尿频伴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40岁以上血尿伴/不伴膀胱刺激征:膀胱癌⏹伴神经系统症状:神经原性膀胱白细胞尿⏹定义:10ml中段尿离心后,取尿沉渣镜检,多于5/HP,可确定为白细胞尿;若见聚集成堆的变性白细胞则称脓尿白细胞尿的诊断⏹是否真性白细胞尿:白带、肛周、其他污染⏹有否邻近器官病变:阑尾、卵巢、结肠、盆腔等⏹泌尿系统病变: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脓肿、结核、结石、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肿瘤等尿失禁⏹定义: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分为:真性尿失禁(神经原性膀胱)⏹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尿潴留⏹定义:膀胱胀满而尿却不能排出⏹病因:梗阻(结石、肿瘤、异物、增生、损伤),麻醉术后,肌松剂等⏹后果:膀胱长期过度膨胀,压力高,出现充溢性尿失禁;长期尿潴留引起输尿管和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尿液检查⏹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排泌及重吸收的基本代谢产物。
⏹尿液检查也称尿液分析,基本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尿液一般检查⏹物理学检查:尿量、气味、颜色、透明度、比重等⏹化学检查:酸碱度、尿蛋白、酮体、血红蛋白、胆红素、尿胆原等⏹尿沉渣镜检:细胞、管型、结晶等尿量异常[参考值] 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 ml。
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 ml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称为无尿;多于2500 ml/24h,称多尿。
尿量异常:少尿或无尿⏹肾前性:有效循环血容减少⏹肾性:肾衰竭: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等⏹肾后性:梗阻⏹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尿量异常:多尿⏹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精神性多尿颜色和浊度⏹新鲜正常尿多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
新鲜尿发生混浊,应注意鉴别:①尿酸盐沉淀,加热或加碱后皆可溶解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碳酸盐遇酸后可产生气泡颜色和浊度:病理性尿色改变⏹血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的鉴别尿联苯胺试验尿色上清液尿沉渣红细胞血清颜色血尿+ 清亮+ 清亮血红蛋白尿+ 红色- 红色肌红蛋白尿+ 红棕色- 清亮颜色和浊度⏹脓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乳糜尿:尿乳糜试验可阳性⏹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酸碱反应和比重酸碱反应(PH):[参考值]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波动在4.5~8.0间比重:尿比重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化学检验:尿蛋白尿蛋白产生的机制⏹肾小球分子屏障或电荷屏障改变,高分子蛋白漏出;⏹血浆中小分子蛋白或阳电荷蛋白异常增多,滤过后超出小管重吸收能力⏹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尿蛋白尿蛋白定性及定量的关系:定性尿蛋白±~+,定量约0.2~1g/24h;+~++常为1~2g/24h;+++~++++常>3g/24h,多者可超过10g/24h蛋白尿正常人尿蛋白小于40mg/24h尿(20~130mg/24h),成人上限是150~200mg/24h(非糖尿病人),下限是10mg/24h;定性是阴性;尿白蛋白正常人上限是30mg/24h;超过以上标准称蛋白尿蛋白尿: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50mg/d⏹区分生理性、直立性还是病理性蛋白尿⏹对病理性蛋白尿进行定位分析,是肾小球性还是肾小管性蛋白尿⏹确定病理性蛋白尿的病因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小分子量蛋白(β2-M),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②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肾小管性蛋白尿: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累及小球和小管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溢出性蛋白尿:见于①浆细胞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②急性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③急性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④其他⏹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性蛋白尿。
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体位性蛋白尿:指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尿糖⏹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0mg/dl)时,尿中糖量增高,临床上称此时的血糖水平为肾糖阈值尿糖的分类(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大症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征。
(2)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退,肾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
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小管受损时;③妊娠时(3)假性糖尿:尿中不少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使Benedict试剂中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呈阳性反应,此种情况称为假性糖尿。
酮体是β-羟丁酸(78%)、乙酰乙酸(20%)、丙酮(2%)的总称⏹临床意义:①糖尿病性酮尿②非糖尿病性酮尿:饥饿、饮酒(B羟丁酸)尿液检查⏹尿亚硝酸盐(nitrite,NIT)试验:尿路感染为大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可呈阳性反应;⏹尿隐血:尿中出现强氧化剂可呈现假阳性,VitC过高可造成假阴性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参考值] 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为≤2mg/L,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含量为≤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1)尿胆红素阳性见于①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②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③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2)尿胆原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尿微镜检查(1)红细胞(血尿):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
多形性红细胞>80% 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红细胞多形型<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型)。
(2)白细胞和脓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5个/HP(3)上皮细胞:可由肾、尿路等处理细胞脱落而混入。
肾盂、输尿管、膀胱均覆盖移行上皮细胞,在近外尿道口处,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通称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
尿沉渣正常值细胞和管型镜检Addis计数白细胞<5/HP <100万红细胞<3/HP <50万小管上皮0透明管型偶见< 5000管型(casts)(1)细胞管型:①上皮细胞管型(ATN)②红细胞管型(急性急进性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性间质性肾炎),③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2)颗粒管型: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3)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构成,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4)蜡样管型:慢性肾炎的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长骨骨折结晶体1)尿酸结晶2)草酸钙结晶3)非晶体尿酸盐4)胆红素结晶: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性肝坏死、肝硬化。
5)亮氨酸结晶病原体尿细菌定量培养法:凡菌落计数>105/ml 为尿路感染,准确率达80%;如菌落计数在104/ml~105/ml 者不能排除感染。
另外对L型菌株、真菌及厌氧菌可采用相应特殊培养基培养进行计数尿细胞计数⏹Addis尿沉渣计数:红细胞<50万/12小时。
白细胞<100万/12小时。
透明管型<5000/12小时。
[临床意义]各类肾炎病人尿液中的细胞和管型数,可由轻度至显著增加。
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增高显著。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参考值]正常人尿红细胞计数<10000/ ml;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大于计数的80%,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58.3±16.35fL(10-15L),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为112.5±14.45 fL[临应意义]肾小球源性血尿呈多型改变(>80%),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应进一步确诊疾痛性质,需作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诊断;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呈均一型,见于尿路系统炎症、结石、肝瘤、畸形、血液病等,需进一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