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论文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原来越严重,学校、家庭、社会高度的关注。
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类型犯罪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中的孩子一般都为独身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没有就可能去偷、去抢,还有现代电影、电视的武打、帮派等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常带入角色中,给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结合当今社会,我个人认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疯狂性。
现在的青少年在不好的视频教导下,由于某些青少年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依样学样,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二)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因为心情不好、哥们义气等因素的刺激,一时的感
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三)连续性。
有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只是因为图一时的心快,一次过后,后面去享受犯罪行为带来的快感等,就像电视放的去抢劫就是去证明自己行,头脑聪明,所以就很有连续性。
(四)团伙性。
有的就是几个人之间互相看的顺眼,脾气相投,一说就同意,就聚众一起从事犯罪行为,时聚时散,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五)动机的单一性和目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
(六)心态的逆反性。
不愿受到管束,喜欢自己想就怎么做,有时一被管教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最后干出错事。
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一)盗窃犯罪。
从我县的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类型包括盗窃、抢
劫等犯罪类型,但盗窃犯罪仍居首位,近些年来盗窃犯罪作案的主要地点是超市、商店、百姓家庭。
(二)暴力犯罪。
从近几年统计的情况来看,青少年暴力犯罪仅次于盗窃犯罪,主要涉及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特别是酒后闹事、打架的,经常可见,此类犯罪社会危害极大,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
20**年4月我县发生一起抢劫案件,两位嫌疑人都在15岁,都是学生,对商店老板娘进行抢劫,并有强奸倾向,若不是听到巡逻警车的声音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浅析
(一)自身原因
现在的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青少年犯罪的内因主要表现为:第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不断滋长;第二,以孤独和焦虑为特征的性格缺陷;第三,以封闭和发泄为两极的心理疾患。
(二)家庭原因
父母对孩子不知道怎么管,管不到就放任自流,要钱给钱,要买什么就买什么,父母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不对就是打、骂;因为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
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家长和社会给予的过重压力。
单亲家庭的增多,因为残缺不全的家庭,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加溺爱使小孩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质;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使孩子从小就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有少数学校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认识不足。
一些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重智轻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更有甚者,少数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不仅没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有一些学校拒绝对“双差生”的教育,侵犯学生教育的权利等。
这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3、学校与家长缺乏正常的思想沟通;4、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四)社会原因
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有句话说的好“有钱好办事,没钱寸步难行”;现在孩子要吃好、玩好,都需要钱,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要拥有,往往是沉迷于游戏机、网吧,又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父母没有钱的情况下,以至于走上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道路。
并且在这种场所,暴力、色情内容司空见惯,人员龙蛇混杂,极易与社会上不良之徒为伍,极易被引诱、同化,以致走上邪路歧途。
(五)司法原因
法律意识淡薄。
问他们知道法律吗,知道,让说确说不出来,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违法性及其严重的法律后果。
近几年来,虽然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
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五、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对于青少年犯罪,惩罚只是手段,而教育、挽救才是最终目的。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尤为重要。
因此,我
们应认真贯彻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加强监督,确保社会风气良好。
1、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整顿力度。
对现有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要防止未成年青年入内,对上网的青年要对上网内容就行监管,取缔非法经营场所,加强监督。
2、向未成年人的父母、学校等有监护资格和能力的人和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从教育管理或者监护疏漏、不当之处予以切中利弊的建议。
对于司法建议的使用范围,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从了解到的青少年犯罪情况和犯罪心理等方面结合犯罪青少年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管理、监护疏漏和应改进的情况发出司法建议,例如,对经常打骂青少年的父母可以建议在教育方法上予以改变,对经常售酒给少年的商店也可以给予司法建议。
司法建议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是作为一种非裁判性的法律文件,它所起的作用是刚性的司法裁判所不能代替的,它可以结合个案,把法治的精神普及到与青少年日常成长、生活密切相关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中,对青少年健康环境的培育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加强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通过办宣传栏、开法制课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自觉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给学生普法,学校经常把政治课设为法制课,组织学生接受“庭审教育”,参观看守所。
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3、在校园教育方面,除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帮助教育和关心,不能把“双差生”推向社会犯罪的边缘。
4、家庭教育是其中最为之关键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
要多对家长普及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要多关心孩子,不要经常吵架、打架、喝酒等,给孩子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家庭和谐是个关键。
(三)加强合作,形成齐抓共管。
乡党委、政府重视同派出所成立帮教小组;要经常性的深入学校、家中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了解,并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要让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