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王正鹏(土家族)/编辑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高竹鸟鸣》赵少昂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

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

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

1948年起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

《高竹鸟鸣》是具有典型的赵少昂风格的作品。

画中物象极为简洁,而章法破格。

古人画竹均以竹叶竹枝为主,此作却以竹竿为主。

画家以没骨法阔笔画出的青竹,圆浑重实,运笔时墨分五彩,增加了竹竿的质感,竹竿节节而为,顿挫有力。

前人画竹叶重视起笔运锋的书法规则,而赵少昂的竹叶却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天然的清趣。

上部竹梢画一鸟俯身高鸣,打破了竹林的宁静,也使画中多了一层诙谐、自然的凤趣。

《归兴》郭味蕖郭味渠(1908~1971),山东潍坊人。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归兴》,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支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

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

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

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

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荷》张大千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

《荷》即如此。

此图荷花素质清香,露濯风摇,呈盈盈玉洁之姿,荷叶全用泼墨挥扫,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轻盈中有力度,浓淡里出变化。

《荷叶海棠》高冠华高冠华(1915~1999),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社社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副会长等职。

《荷叶海棠》此图乃画家旅行归来记写广东肇庆星湖公园的荷叶海棠所得,可见画家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艺术创作方法。

厚重的荷叶衬托着一丛丛盛开的海棠,海棠的淡雅和荷叶的浓重形成对比,使画面层次分明。

海棠用色点染,显得温润娇柔,花茎相对较细,虽轻笔写意却不掩秀色。

整个画面色墨交映,浓淡相间,这一丛室外的海棠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画家凭记忆随笔写出,轻松自然,不饰雕琢。

值得一提的是,左侧浓墨行书题跋在平衡画幅左右关系和揭示画外之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显示出画家在书法方面的深厚造诣。

《红叶双猿图》张其翼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北京人,满族汉军旗人,祖籍福建闽侯。

曾任河北艺术师范学校教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红叶双猿图》此图双猿一白一黑,形成对比,猿的动态神情各异,尤其白猿通过留白而凸现在浓密的树丛中,使画面上部不至于因过密而淤塞;中部红枫叶子用工笔重彩画出,使黑、白猿不至于因对比过强而跳突,从而使全画在相比互衬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统一。

《花卉屏》王雪涛王雪涛(1903~1982),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河北成安人。

曾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画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花卉屏》画孔窍密布的湖石和鲜艳盛开的牡丹,牡丹的芬芳吸引着无数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昆虫形象生动,给静的画面增加了无穷的生机。

这些特色,适应了近代都市新的审美意识,因而拥有广泛的欣赏者。

《蕉花群兔》谢海燕谢海燕(1910~2001),原名谢海砚,笔名海燕行。

广东揭阳榕城人。

曾任汉文正楷印书局编辑部主任,《国画月刊》杂志社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任副校长,蓝田小学(现为蓝田中学)校长,东南联合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暨南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副院长,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代表等。

《蕉花群兔》作者精心刻画一株蕉叶与群兔的可爱、生动,其墨色的韵味,笔调的情趣以及构图的别致,均显示出画家极高的艺术水准。

作者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喜爱以简约的表现语言追求深远的艺术境界,崇尚高雅的绘画品位和博大的精神内涵。

《金鱼睡莲》谢海燕谢海燕(1910~2001),原名谢海砚,笔名海燕行。

广东揭阳榕城人。

曾任汉文正楷印书局编辑部主任,《国画月刊》杂志社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任副校长,蓝田小学(现为蓝田中学)校长,东南联合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暨南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副院长,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代表等。

《金鱼睡莲》该画是一幅充满生意和情趣的画卷,“得动静两极之玄妙”,睡莲静,其用笔用色因此而沉稳;金鱼动,其用笔用线因此而流畅。

尤其尾部的几条长弧线,美妙绝伦,使游鱼呈现出童话般的生动舞姿。

《孔雀》江寒汀江寒汀(1903—1963),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

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孔雀》画家以没骨写意手法塑造一对孔雀相伴相依的形象。

画中一只雄孔雀傲立枝头,其修长的身姿与苍老的树干相交,使构图稳定均衡;树下一只雌孔雀依偎徘徊,踌躇不前,使观者有一种情意绵绵、浮想连翩的感觉。

图中孔雀用笔从容肯定,干净利落,清疏雅淡,造型准确,设色秀丽,充分显示了画家写意花鸟画的浑厚功力及清新隽秀、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腊梅竹雀图》诸乐三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斋号希斋,浙江省孝丰(今安吉县)人。

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腊梅竹雀图》寒冬腊月,在庭院的竹石树叶中,三五成群的瓦雀,自相追逐,忽儿上树梢,忽儿向地面,各有姿态,活泼动人。

左角下端绿色片石,对整幅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加上梅花修篁,松散其间,墨色与彩色的配合,更显得丰富多彩。

在色彩的对比中,增加了层次,又拉开了距离,形成了整幅画面的远近、疏密、虚实相生的境界,富有情趣。

《莲塘鹊鸽》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江苏常州人。

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莲塘鹊鸽》是他工笔花鸟的代表之作。

图中荷叶重重叠叠,层次丰富,色彩明丽,间以盛开的白色荷花,把莲塘清幽香远的审美特征表达得恰到好处。

小笔点成的荷塘浮萍和立于叶茎上的小鸟,起到了增添荷塘灵动之意趣的作用,使画中生意盎然,意境深邃。

《临风听雨》蔡鹤汀蔡鹤汀(1909—1976),字顾元,号枕石散人,荻芦庵主,福建省福州人。

曾任陕西省戏曲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

《临风听雨》采用传统的构图布局,以追求风中之竹的笔情墨趣。

墨竹以浓淡墨挥就,整整斜斜,层次分明;画家运笔清拔,英风劲气,竹之质戚,空间尽现;林中嬉戏的几只小麻雀以赭色画之,运笔灵活,笔法松动,与墨竹相分别,从画作中流露出一股蓬勃的生机。

全画生动自然,富有情趣。

《凌霄天矫闻天鸡》吴茸之吴茸之(1900—1977),初名士绥,字茸之,号吴溪子,浙江省浦江人。

曾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凌霄天矫闻天鸡》这幅画的构图,属于整幅布满的类型。

由于作者是老画家,高手笔,在画面的中间,画了一株笔力苍劲的老干和几枝开合、穿插的枝桠直通画面的顶端,然后取回势,又从顶端倒挂一簇红艳的凌霄花,与仰首高鸣的天鸡相呼应,从而使整幅画面主题突出,气势回旋,疏密有致,引人入胜。

《柳燕》黄幻吾黄幻吾(1906—1985),名罕,号罕僧,晚号罕翁,广东省新会人。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柳燕》作者运腕沉稳,故而用笔匀净;辨色细腻,故而设色层叠;造型规矩,故而直逼物象;布局经典,故而景致亲人。

加之烘托、渲染都恰到好处,把一幅温暖湿润、生机萌发的暮春烟景展现了出来。

看得出,作者融岭南之法,合海派之韵,方始有此江南春意。

但是作者又不仅仅是简单地摹写景物而已,他是在借景抒情,以情达意,表达了一个老画师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对祖国大地万象更新的新兴景象所发出的由衷赞叹。

芦雁图张书旌张书旌,原名世忠,字书旗,后以字行。

浙江省浦江县人。

曾任中山大学艺术系教授。

《芦雁图》造型准确,生动,三只鸟动态各异。

眼、喙、脚爪描绘逼真,墨色浓淡相宜,羽毛略施白色增强质感。

背景处理简练,稀疏的芦苇,平铺的杂草烘托出环境气氛。

张书旃的花鸟画在任伯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将中国花鸟画笔墨技法与西画写生的精确性相结合,并吸取倭国画装饰色彩特点,创造出一种典雅明丽的画风。

他画中适当地使用白粉,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手法。

《马》马晋马晋(1899—1970),笔名马湛如、马伯逸,北京市人。

曾任北京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图中树干、枝丫还保留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而柳叶、草坡就有一些西画的味道,至于全图的中心——马,则纯粹是按照西画的明暗、结构来表现,骏马毛皮溜光,马鬃纷披,正在慢跑。

画中的构图、透视也是折衷中西。

可见,这种糅合画风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明花映日》曾杏绯曾杏绯,女,回族,原名曾瑜,1911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

现为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明花映日》作者创作了这幅以石榴为题材的寓意性主题绘画,有款文为证:“百子千孙红不尽,神州榴火已燎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