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审美欣赏 优质课件
文书画三绝——洛神赋
文绝——曹植《洛神赋》 画绝——顾恺之《洛神赋图》 书绝——王献之小楷书
《洛神赋图》,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 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 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
《初临洛水》《洛神初现》《神人对晤》《离别时刻》 《心灰意冷》 《驾舟追赶》 《走马上任》
疏、枝之斜与直哉!” 我所画的竹只是为了抒发我心中酣畅淋漓的想法,不求形
似,怎么能去计较象还是不象,叶子的多与少,枝叉的斜 与直呢?!别人说我画的不是竹子, 是麻是芦苇,我不和你辩,我画给 给我自己的看的。
泼墨仙人——(宋)梁楷
地行不识名和姓, 大似高阳一酒徒。 应是瑶台仙宴罢, 淋漓襟袖尚模糊。
中西方绘画比较 水果篮——卡拉瓦乔
徐渭——鱼蟹图
中西方绘画对比
卡拉瓦乔 《女占卜者》
西方绘画艺术特点
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求真写实 追求真实的代——接受主义美学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有空白和不确定性。 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空虚,空白,不确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
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按题材分为三类“画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人物画
人物画最早发展 1、为了进行道德教育, 2、为了满足宗教膜拜的需要。
人物画的高潮——唐朝
画圣吴道子——神仙鬼怪 阎立本——帝王将相 表现人物画高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应社会生活的
深度,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山水画
1、山水画的发展是由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发展。 天由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 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2、佛教、道教、儒家都倾向山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隐士的发展 先隐后出:诸葛亮 先出后隐:陶渊明
中国古代画家的构成
画工 翰林院 文人(知识分子、高僧、官员)
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绘画发展过程头绪非常多,我们要紧紧的抓住主要 艺术门类来反应这个时代。
主要的艺术门类具有最大量的最优秀的最成熟的艺术家, 具有最大量的最优秀的最成熟的艺术作品,具有最大量的 最优秀的最成熟的欣赏者。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
水竹居图(早期作品) 多数为“一河两岸”式 用笔极简 用墨极淡 意境极远
花鸟画
人物画和山水画之外都归为花鸟画。 宋徽宗赵佶把中国的工笔花鸟画推向了顶峰。 工整艳丽,精密奇巧 他创造了诗画的统一。
腊梅山禽图
“山禽矜逸态, 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 千秋指白头。”
中国绘画审美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精致的一个艺术门类, 是我们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随着旅游业 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景观成为极具历史价值、文 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
那么作为生活在现代的当代人我们该从那里入手来欣赏中 国绘画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绘画的特点。 最好的方式是比较。
击鼓助舞
浣手小憩
闲对萧管
依依惜别
晋代画家顾恺之
东晋著名画家,他被称为中国书画之祖,山水画在他的作 品中成型,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完善
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他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形:事物外在的形貌色彩,
神:人的思想感情。形表现神,神是灵魂。) 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志发生了变化。 从顾恺之开始,中国的绘画发展沿着两条线在走: 1、以表现人物的形貌色彩为主的路线(画工画和皇家
画——衰落) 2、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的路线(文人画成为主流)
敦煌壁画:维摩诘图
元朝——倪瓒(文人画的推进者)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者也。” 就是画画的人只不过是闲来无事,提高自己的个人情操。
不求画的多好多像。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
定性的填补。
唐伯虎的《川上行》
老舍给齐白石出难题
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
在绘画初期,无论中西方都是求真写实。绘画从追求形似 到神似,从追求真实的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到艺术追求真 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端听琵琶 几个人物(韩熙载、状元琅灿、歌姬王屋山)